深圳反思(下):挤压空间的行政力量 - FT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7:44:47
2010年11月08日 07:20 AM深圳反思(下):挤压空间的行政力量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童大焕
就像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甩开膀子大干了一场,天时地利人和,昔日深圳之敢做敢为,使它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深圳已经成长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城市,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尤其是政府收入等多个方面都长期居于中国前列。与三十年前相比,深圳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大富豪”。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深化改革难免会带来许多牵制和羁绊,不再像三十年前那样可以轻装上阵。其中最大的牵制,不是来自别处,恰恰来自政府自身——政府太强大了,而社会和个人太渺小。政府要想改革社会和个人,就像捏一只蚂蚁拔一根头发那么容易,但是社会和个人要想动政府一根毫毛,可能就像搬一座大山一样艰难。
早在2004年,深圳市就计划在当年底实现全市土地全部国有化,名义上是全市户籍人口全部改为城市居民,使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社会体制的城市,实际上的目的是政府土地储备。该次城市化进程涉及宝安、龙岗两区218个村27万村民,两区总量为956平方公里的集体土地,除了“已建成区、经批准尚未使用的建设用地、山林地、坡度大于25度不作为建设用地的园地”这四类土地以外的260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变为国有。( 2004年7月1日 《新京报》)此等气魄,大有行政力量气吞万里如虎之势。
深圳市力主开办的南方科大的遭遇也让人感到,和成立之初相比,“行政化”的力量如今在深圳已是何等强悍。南方科大“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的办学主张和全球海选校长、海内外招聘教授的漂亮开端与宏观蓝图,以及敢逆潮流而动的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最终被聘为校长,曾让对内地教育备感失望的社会各界望穿秋水寄予厚望。然而,据《人民日报》日前的报道,虽然申请早递上去了,校园建设也已开工,南方科大筹办已长达3年零6个月,至今仍未获批复。
南方科大遭遇的尴尬,恰恰来自它一门心思要去除的行政化:一是和深圳的关系要“磨合”,甚至要“妥协”,楼顶漏水想修,却拖了一个多月还没动静;买一台办公电脑,需要两个月左右的“走程序”;二是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就是国家教育部)公关,想及早拿掉那个“筹”字,必须按照行政化逻辑:根据规定,高等学校的设置,必须从大专开始,然后是学院、大学,要按部就班地发展。但南方科大的目标却是一步到位建成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把南科大办成深圳版的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大可谓大学史上的“奇迹”,这所1991年由香港斥资近20亿美元打造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学,仅仅十几年,就已经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跻身百强,一些专业甚至处于世界一流。它的成功法宝,一是耗巨资全球选聘一流教授,二是教授治校。显然,深圳不缺钱,但是,在深圳办事要想像香港一样“去行政化”,或者说拥有香港一样的行政效率,可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2003年1月,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编纂的《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曾把深圳作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而上海、北京以及广州分列其后。编篡该《报告》的专家解释,深圳即将实施的“行政三分制”将对深圳的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专家们一致看好深圳的城市发展潜力,在数据运算的基础上,把深圳的发展潜力放在了全国首位。
那时候的“行政三分”,的确把深圳又一次抬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曾经写下《深圳,你被谁抛弃》并差不多引起网络全民大讨论的呙中校,也专门为“行政三分”写下了另一篇网文《深圳,你不会被抛弃》。
然而,七年过去,如今再回头看“行政三分”,不过是“风过水无痕”的空气振动而已,什么也没有留下。
今年8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出炉了2010全球城市排行榜,北京凭借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商业活动等综合影响力入围前15强,不仅名列中国内地各城市之首,还超过柏林、马德里、维也纳等发达国家的首都,成为前15位城市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首都。
仲大军认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的确如此。从世界范围看,在自然条件差不多的地区,人口越稠密地区经济越发达,这就是规模效应。人口规模优势和密度优势使得‘人多力量大',能够主导世界市场,更容易获取全球资源。比如日本自然资源缺乏,但是能够获取全球资源,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反而只能廉价出卖资源。
今后的城市竞争乃至于国家竞争,人口的数量、质量和聚集程度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眼睛只盯住金字塔顶端极少量“高端人才”的行为,显然是因小失大,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可惜在过去30年里,深圳没有认真思考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从而失去了一次次送上家门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时机。补课,就要补所有“深圳人”的各项权利保障的课,也许也还来得及,但它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不知道它有没有这个魄力。
今天,中国的改革又站在一个新的“三十年的十字路口上”,许多人再一次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深圳。过去的30年,深圳在经济改革上带动全中国,人们普遍期待未来的30年,深圳能在政治改革上起着同样的作用。一些学者认为,深圳具备政治体制改革的市场基础,期待深圳这一层面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但是,我的看法比较悲观。因为,深圳的行政力量如今太强大了,强大到缺乏足够的自省,又岂能指望它能作出更深刻的、甚至伤及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改革?
在庞大机构的阴影下,“深圳人”多数又显得太卑微、太渺小。深圳的人才储备、对外的人才吸引力,都不如北京、上海甚至上海周边的一些城市。
因此,接下来也许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深圳一天天平庸、没落下去,它靠吃老本就足够吃一阵子的,不能指望它再一次充当中国改革的号角和急先锋,就像北大靠吃名声的老本就够了,我们再也不能指望它成为教育改革的急先锋一样。
没有个体的崛起,没有大众的崛起,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会有真正的、持久的崛起;没有个体的强大,就不会有城市、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决有个体的自由、尊严、安全与富裕,也就没有城市、国家的最终自由、尊严、安全与富裕。
通常而言,超级强大的行政力量下很难有真正强大的企业和个人,而个体的强大,才是社会创新与活力的真正源泉。政府的角色,理应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谦虚、谦卑、谦抑,不要把自己当成包打天下无所不能的角色,而应彻彻底底退回到“守夜人”的本分上,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提供特殊的服务。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