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1960年代具体、准确预言苏联分裂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5:29:25
2010年11月22日 09:34文汇读书周报 【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2条
人的一生都少不了说几句“预见预言”,哪怕是为了表达某种信念或诅咒。但是没有谁像周恩来那样具体、细致、准确地预见其过程和结果。他的预见预言是掌握了大量事实之后,通过科学智慧的分析而作出的。(本文摘自《走进周恩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权延赤)
周恩来的预见预言是建立在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是掌握了大量事实之后,通过科学智慧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
1941年12月13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预言:“太平洋战争将是长期的。初期还会有若干挫败,也许会丧失若干岛屿、某些土地以及某些交通线……解决日本以海军为主,空军陆军只能为辅;英美今天还不能,且不宜对日立即采取攻势,而须先巩固南太平洋圈内要塞的守卫。必须以持久的消耗战和太平洋上联合的力量打击他,才能制他于最后的死命。必须记着,生产能力是决定现代战争的主要因素。”
这是周恩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5天后所写的文章。此后战争的整个进程完全如周恩来预言的那样一步一步地展开。70年代我看日本拍摄的电影《啊,海军》,其反映的太平洋战争的过程,也完全与周恩来的预见相吻合!若没有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地理、历史等几乎所有方面的丰富知识,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预言的。
1949年,周恩来检查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鸟瞰当时成十字形的“广场”,对北京市的负责同志们预言:“我们这么大个国家,天安门城楼这么雄伟,将来一定要配上个大广场;周围的规划要从长计议。我看东面可以建一座历史博物馆,西面可以建个大剧场,作为人民聚会议政的地方……”
10年后,经人大代表及专家们讨论、研究、设计、建设的天安门广场完全与周恩来建国时的设想不谋而合,只不过这个“大剧场”的名称叫做“人民大会堂”。
有时,周恩来的预见颇有些“神”,若被算命先生拿去肯定要大做文章。话虽如此,这些预见确实证明了周恩来观察事物之细,知人之深,深谙事物发展的规律。
那是1957年春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来华访问,日程包括游览杭州。周恩来提前一天到杭州,准备迎接。
早晨起来,我们工作人员陪他散步。走到一座寺庙前,周恩来朝着庙顶注目片刻,忽发一声感慨:“再过几年就不会有人来抽签了。”
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从我个人跟随周恩来十几年的体会,他不信神,不信命,并且竭力在领导全民族走向科学。但是,在他破除迷信时,不能不遇到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几千年来都是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的。既要破除迷信又要保护民族文化,既要同宗教的反科学性作斗争又要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这里就有一个矛盾,在把握和处理上,政策性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