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康峪沟穿越终南山南五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2:45
(2010-11-21 17:46:29)转载
标签:商泉
摄影
穿越
康峪沟
南五台
终南山
秦岭
探险
户外
休闲

这次的户外穿越,我们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康峪沟。秦岭七十二峪,峪峪有奇景,景景各不同,大凡天下行者,多是慕名前往的,是为地以名传。独处幽居的康峪恐怕知道的人就少了,到过的人就更少,康峪也很低调,为区别其他响当当的七十二峪,就在康峪后面加了个“沟”字,康峪沟,一条小山沟而已,不起眼,知之少行者寡。低调可以明哲保身,多数人去了名山大川,康峪沟人迹罕至,才保留了比较原始的风貌。而这正符合我们的胃口。
还是跟随任我行狮子户外,遇上这样的初冬季节,赶上这般好的天气,我们以一颗愉悦的心启程了,早七点五十分出发时,古城还罩在一片薄薄的晨雾之中,车从西万路口上绕城高速走西康线向南行进,擦了一把结雾的车窗玻璃,外面可见田畴绿油油的冬小麦苗,慢慢地太阳的光亮起来了,又一个蓝格莹莹的天。从一上车,领队资深驴友道法自然就通过麦克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接下来的行车途中,多才多艺的同行驴友们为我们奉献了一路的欢歌,一首《月牙泉》和一首陕北民歌,把车内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车从太乙宫出口出高速,又上环山路,西行约两公里,转向进山的水泥路,路不宽,好在路上没有占道现象,车顺利的开进康峪沟,入山口不远处有了几户人家,此后,沟里除过南五台林场管护站,再没有人家了。也刚好有个供车可以掉头的地方,我不知道这几户人家是不是康姓的?跟康峪沟的名字有没有关系?
下了车,我注意看了下表,刚好九点整,迎着冬日,踏着晨霜,我们徒步穿越的征程开始了,崎岖的山间小路变得窄起来了,我们一字排开,我注意到今天的队伍还是比较庞大的。林间不时传来画眉鸟的叫声,清脆悦耳,让人想起“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的诗句,也同时体验着“鸟鸣山更幽”的境界。脚下杂草乱石中咕咕的流淌着山溪,这个季节,水量也是很有限,以致于山溪的咕咕声时有时无,偶见一泓小潭,则水质清洌无比。我问同行者,此溪何名?对曰:“康溪”。好美的名字哦,我说,那踏在脚下的这个古朴的石桥该是康桥了,对方会意的笑起来,以致于在回城的车中,驴友在水一方要给我们朗诵诗歌的时候,我直接提议她朗诵徐自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有了溪,山才韵致,才灵动。同行者说,康峪沟的名字不是因为有康溪,或是康姓人住过,是因为春秋时期秦穆公修灞桥,在此取石(现在康峪里还有遗石),为保年景丰裕,故称康峪,使我学到了知识,秦岭就是这样,那怕一个很小的地方,都会引出好多的历史人文话题。浅山已没有了红,没有了黄,亦没有了绿,最后的斑斓消失在了前不久几天的深秋,林间覆着又一层新的落叶。沟两边的山体并不高峻,缓缓的朝上延伸,几乎看不到绝壁和危崖,显得非常秀美。如果用两个字来描述我初次见到的康峪沟,我会说是:幽、秀!
行进了大约有二十多分钟,远远看到有袅袅的炊烟升起来,末了,有个两层小平房显现在山间,原来这里就是林场管护站了。刚走进小屋,见墙上写了一份告示:“从10年10月1日起止笠年4月20日,为防火戒严期,望登山者止步”心里泛起嘀咕,要不让进去,该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好在我们团队的组织者很有办法,通过找熟人,打电话,终于说服工作人员让我们得以成行,管护站里是两位老者,面目很慈祥,也很友善,工作很负责,对我们约法三章,作为驴友,我们肯定都能做到。最后他强调了安全问题,他说他们也没有走过这条路,要我们要特别当心,我立马意识到后面的艰险在等待着我们。他们要巡山的,早饭已经备好,只炒了一个菜,吃的干馍,灶房的土炕上放着一堆土豆,几个形状怪异的南瓜,还有几只大白菜,能看出他们日常还是很清苦的,显然他们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可是山风和山雨已经将两位化妆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者。看着近山远山保护的那么好的林子,看着两张饱经风霜的而又和善的脸,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奉献。
我们从管护站出发了,愈望里走,愈加清幽,风貌也愈加原始,仄仄的山道有时就让倒地的枯木挡住了去路,人得趴着身子从横木下钻过去,山径两侧时有荆棘灌木丛挡道,有带镰的从前面开道。路是缓缓往上拔高的,不大消耗体力,同行的驴友带有外放音响,播着一些经典的老歌。正自得其乐时,山突然拔高了,一下子变得陡起来,加上山道上厚厚的落叶,上面是新落的,下面是腐烂的陈年老叶,下面是土质还是石质的也辨不清,土质则很松软,人踏上去后,重心一变,很容易滑倒,于是行进速度降慢了下来,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爬,经过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我们看到远处的垭口了,继续攀登,路迹倒是还明显,密林间,生长着好多的漆树,好多书体上可以见到采过漆而留下的V字形疤痕,我们是不敢接近这种树的,大多数人都会因为接触而皮肤过敏的。到垭口有两段路比较艰险,领队上前布置了攀岩的绳索,大部分人由绳索攀上去的。可见到户外,装备还是很有必要的,多一份装备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我要为登上垭口拍照赢得时间,就走在队伍得前面,侧身过了一个比较陡峭的山崖,终于到达垭口处了。俯瞰走过的路,近处的是臻臻莽莽的林子,远处没在了一片山岚雾霭之中。眼前还有一些没有落完的红叶,朝南远远望去,可以见到终南山南五台的几座山峰,峰顶是一座座庙宇,我们知道那是今天穿越的最高峰,目的地。
其实这次穿越最艰险的是从垭口到南五台的舍身台一段,先前领队探路是从垭口走错了路,差点留山上过夜了,探路时走的是一条错路,而正确的路又没有走过,这就意味着后面的一段路是探险路段了,我走在前面,同时也没有感到体力有问题,自然作为第一梯队给探路了,从垭口向左拐,沿山脊行进,路迹已经十分模糊了,似乎有路又似乎无路,能通过的地方就是路。有需要绳索的地方,我们就对讲机给后面的传达,把后一个点的绳索又拿到前面使用,山脊左侧是很陡的密林,右侧多是巨大的花岗岩沿体,非常陡峭,有的是绝壁。所以我们尽量从靠山脊左侧的地方朝过切,右边太危险了。还好我没有恐高症,还爬到一处崖顶拍了几张照片,没有树体遮挡,视野很开阔,我实在描述不出来我看到的美景,让照片去说话吧。没有明显路迹是一,向上的路还是很陡,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心中还时时有一种恐惧感,大部对远远的在后面,每个人都保持距离,怕落石,林子死亡一样的静谧,时时能发现动物的粪便,有的还很新鲜,我想很可能在不远的地方有动物正在窥探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呢,也好,能让我感到我们生命存在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生命也同时存在着。我带上户外手套,手脚并用朝上攀登,很费力气的爬到一个高处,却发现前面是一处小小的绝壁,有一丈多高,就呼后面的改道,可我再返回又不甘心,就又回去探,发现崖边正好仅靠一棵树,扶着树,崖上也有落脚的踏点,就依着树竟然顺利的下去了,发现难度不大,又把后面几个改道的呼回来了,正好体验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下了小山崖,又是一处更陡的岩体,我这次选择从侧面切到山脊上去,还好,路是难走点,还算顺利,刚切到山脊,发现了一小块平整一些的地方,,前面的路迹明显好多,也似乎好走一些了,悬着的心就落下来了。平地上是厚厚的落叶,跟一张大床一样,午后的太阳从林枝的间隙直射进来,放下背包,舒舒服服的躺下来休息了好一阵子,享受了一下天作铺盖地作床的感觉。能听到后面的声音了,又一次出发,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终于,我发现眼前不远处的山峰有石头地基,哦,那该是峰顶了,我一阵惊呼,朝后面报告喜讯,给后面的加油打气。一边又迫不及待的冲锋,当攀到最高处,是一些废弃了的庙宇,依稀能见到坍塌后的石头墙体,正好是一个比较大的平台,我们选择在这里休息,补充能量。
是时,已经下午两点钟了。高山之巅,一览众山。最喜山间的岚霭,缥缈而虚幻的游荡在一层一层的山间,我们高处云天,不觉欲仙!席地而坐,摆上凉菜,置上白酒,把酒临风,何止是一般的快乐,感叹到世间寻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接下来我们登上其他的几个峰顶,由于到了景区,路是相当的好了,没有攀登的难度,正好有时间去观赏这初冬季节大秦岭的美景。下山选择坐景区的面包车,五点多下撤,等全部队员都下山来,已经晚六点半了,正好一轮圆圆的山月映在山巅,哦,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五,正是月亮该圆的时候,圆圆的明月也预示这这次户外穿越的圆满成功,一路欢歌一路笑的回到市区,步行到家已经八点多了。冲完澡,浑身由内到外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