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陀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5:24:51
开放分类:中国古代游戏各类游戏术语民间游戏
目录1 简介2 历史3 遗迹发现4 制作材料5 外观特点6 类别展开全部
1 简介2 历史3 遗迹发现4 制作材料5 外观特点6 类别7 玩法收起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
亦作“打陀螺”。传统体育游戏。陀螺为木制的圆锥形,上大下尖。将尖头着地,以绳抽之,使之旋转。另有鸣声陀螺和菱形陀螺,以竹木制成中空圆筒,中间贯以旋轴。圆筒体开有狭长裂口,转动时由于气流作用能发声。菱形陀螺为两头小,中间大,以绳绕螺身。玩时将螺地,顺势抽绳,使螺旋转。
抽陀螺-简介
   
抽陀螺
抽陀螺俗称“抽贱骨头”,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游戏活动,用鞭子连续抽击一圆锥物体,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旋转。它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制居多。木制陀螺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铁钉或钢珠。玩时,以绳绕陀螺使其旋于地,再以绳抽打,使之旋转不停。抽打得越狠旋得越快,故称“抽贱骨头”。
抽陀螺游戏是一项盛行于上世纪40年代的男孩游戏,当时老北京的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汉奸”,因那时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不少汉奸助纣为虐,他们跟日本鬼子一样招人恨,老百姓就借抽陀螺时出气儿,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打败日本,打汉奸。”“抽汉奸,打汉奸,棒子面涨一千。”以解心头之愤恨。
抽陀螺-历史
   
抽陀螺
中国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它是一个长约三公分的针形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撑着旋转,比赛谁转得最久就为赢家。这是当时嫔妃宫女用来打发深宫内无聊时光的贵族游戏。“陀螺”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弈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的记载。至于陀螺究竟是不是由“千千”演变而来,那就不可考了。但明朝时陀螺已成为儿童的玩具,而不是宫女角胜之戏了。根据记载,当时陀螺是木制的,实心而无柄,用绳子绕好了,一抛一抽,陀螺便在地上无声地旋转。当它缓慢下来时,再用绳子鞭它,给它加油,便可转个不停。这种玩法传了两三百年,一直到民国初年,还有这样的玩法。
抽陀螺-遗迹发现
   
1926年山西 夏县西阴村灰土岭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个陶制小陀螺,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这种与现代陀螺形状基本一样的娱乐用具。
抽陀螺-制作材料
   
抽陀螺
陀螺有木制、竹制、石制、陶制及砖瓦磨成的。近代的木制陀螺在接触地面的尖底部多加铁钉或钢珠,以减少摩擦。
各地对陀螺有不同的称呼,如“地黄牛”、“老牛”、“牛牛儿”、“菱角”等。由于抽陀螺的趣味性强,尤其在中国北方各地,一到冬天河湖湾坑冻上厚冰之后,更吸引着众多的少年儿童到冰上去参加这一活动。
早在10世纪以前,中国的这种民间儿童游戏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并流传至今。
抽陀螺-外观特点
   
抽陀螺的游戏历史久远,据《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此游戏从明代就已流行。陀螺是一种木质旋出的,像个漏斗上圆下尖样的一个锥形体,在尖头上安有一个小钢珠。为了转起来好看,亦可在陀螺上着几圈环形色彩,转起来就非常好看,另外还需制作一个鞭子,即用约二尺长的一小木棍,在棍的一头系上一根绳或细皮条、布条即可。
抽陀螺-类别
   
(1)手旋陀螺: 早在我国宋代就已经出现一种类似于陀螺的玩具,当时叫做“千千”。“千千”是个长约三公分针形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拧着旋转,比赛谁转得最久。
(2)鞭旋陀螺:手旋陀螺在明代成为宫人喜爱的游戏。后来有了新的玩法:当它转速减缓而有停转或歪倒时,允许用衣袖拂拭,即借助外力补救。这个“袖拂”动作,后来蜕变成一根小绳鞭。同现代的鞭旋陀螺完全一样。
(3)鸣声陀螺:鸣声陀螺也叫“空钟”。
抽陀螺-玩法
   
一般孩子抽陀螺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水平抽法,而第二种则是垂直抽法。一般孩子们玩陀螺有两种比赛方式。
第一叫做分边法是将参加的人分成两组,然后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那一组的陀螺先倒在地。倒在地上的陀螺,就称为「死陀螺」,只有任由对方劈击宰割了。赢的这一方,用自己的陀螺,高举过头,对准目标,向下猛击。
第二是画圈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圆圈的中央,再画一个小圆圈,各人轮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子里打,使陀螺能旋转出来。如陀螺已固定在一点上旋转,这时,可用绳子将它圈出来,只要到达圈外还在旋转,都不算它「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内,或一抽下去就不动了,都算死了,要放在当中小圆圈内,任别人处罚。若处罚别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内,照样要放在小圆圈内,任人处罚。如果很幸运的没有被击到,或是被击到而没有被分解,可以拿出一个陀螺,用水平抽法,将自己那个小圆圈内待死的陀螺击出圈外。
由于时代进步,制作材料不同,大家玩的陀螺各式各样,且玩法也有不同。
民间游戏汇总
展开收起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民众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
撞拐
顶头
抵肩
掷仙
弹棋
跳大绳
弹玻珠
斗百草
放风筝
骑竹马
荡秋千
捉迷藏
斗蟋蟀
跳房
跳百索
拔河
赛龙舟
摔跤
下土棋
扭秧歌
踩高跷
跑竹马
跑旱船
折纸打尜
打瓦
打鬼
足达熊
过家家
斗羊
斗鸭
斗鸟
斗鹌鹑
斗狗
斗蚁
斗鱼
鞭春牛
爬滑木
乍螂抛
赛瓜
乞巧
走月亮
冰嬉
台阁
舞龙
耍龙灯
解九连环
拼七巧板挑急急令
斗拐
猴抱蛋
小鸡赶火
穿白楞叶
拍烟牌
揣包儿
叫手势
打鼻子眼
扣沙布袋
弹槐豆
堆宝塔
官打捉贼
跑驴
老汉推车
皮影戏
木偶戏
拉洋片儿
猜谜语
射覆
猜枚
绕口令
翻交交
九九消寒图抽陀螺
跳皮筋
田鸡竞走
邀人过河
滚铁环
投绣球
丢花包
抢头巾
老鹰抓小鸡
穿针竞走
穿花衣竞走
接棍
瞎子跨栏
顶瓮竞走
赛海马
扯皮条
指星过月
摸瞎鱼
跳年
割韭菜
老虎换山
掏个火
拉大锯
重阳登高
我来补充
中国古代游戏
各类游戏术语
民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