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讹人”在呼唤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16:14


11月1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路上,在长达半个小时里行人们视而不见。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将老人救起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一句“我不讹人”意味深长,叩问公众为何冷漠、义举缘何难做的同时,又在呼唤什么?…[详细]
“我不讹人”呼唤道德回归
一句“我不会讹人”既包含了几丝苦涩,也包含了对被救的渴盼。老人摔倒自己爬不起来,心里非常希望有人来帮他一把,他也知道彭宇因救人被人讹诈,所以他的“我不会讹人”这句话肯定早就准备好了,谁来帮助他都会首先将这句话说出来。因为害怕被讹上,一些我们能够做的也应该做的好事无人去做,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施救的理由,尊老爱幼,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和尊崇的美德。…[详细]
面对城市中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除了法律的监控之外,我们需要以涵盖公民素质、公民精神等在内的契约理性来维持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履行社会责任。“我不讹人”呼唤的是信任而不是道德,不敢伸手的道德恐惧正是一种社会信任危机的阵痛,对此进行泛泛的道德倡导于事无补,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公民精神尽快成长起来,修补起社会信任的纽带,才能实现根本上的道德救赎。…[详细]
“怕被讹诈”为何成了冷漠的借口
人们应该带着恐惧、担心,继续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善举,尽管自己可能会成为“彭宇第二”,不要害怕、逃避,带着担心、恐惧和不安继续做好事,就像“彭宇案”从未发生一样。当越来越多的人们真正用善举完成了救助行为,你便会发现,所谓的“讹人现象”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凶恶,曾经的负面个案也仅仅是道德发展进程的极个别“小赖皮”在撒野而已,根本不代表整个道德风貌。原有的恐惧等情绪就会衰竭,整个社会道德发展和精神发展才有望跨上新台阶。…[详细]
“我不讹人”对善良的人无须说,对无动于衷者说了也白说。会做好事的人,不管是否因此惹上被讹诈的麻烦,他都会义无反顾呼应道德的召唤。而不愿或不敢做好事的人,就是没有任何麻烦,他恐怕也不愿向摔倒的老人伸出一只手。“我不讹人”照出一些普通人朴素而可贵的道德感,更将了当下道德的一军:所谓的“不敢做好事”,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彭宇案的后遗症影响,而在于很多人善良本性的消失,自私欲念膨胀,使得在是否扶起老人这种小事上都要计较得失利害。更有甚者,不少人还频繁拿出彭宇案作为自己丧失公德心的最好挡箭牌。…[详细]
“温暖社会”由“信任”构建
他人有难,不敢伸手。无论我们承认或者不承认,这样的事情都已不鲜见。每逢读到这种新闻或者亲身经历这种事情,我们的耳边似乎都会回荡起南京“彭宇案”的被告彭宇走出法院大门时所说的一句话“再不会这么冲动了。”不能怪我们太敏感,而是此类发生在身边的道德遭遇讹诈事件太多太频繁,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难堪而难安的道德阵痛中:伸手还是不伸手?社会需要美德,社会公平正义永远离不了道德的力量。而时下,道德的义举屡屡遭遇不道德的“诬陷”,无数的现实案例诱导着足以影响一个社会的负面情绪。而由此,所引发的注定不是个体道德的下滑,而是社会道德的集体退化。…[详细]
曾几何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颂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传统精神。没有人会反对,在某一段纯真的年代,这些显得那么自然。但如今,这份精神的财富显得如此无足轻重,在物欲横流中,应该被传承的都显得那么苍白。诚然,物质的需求推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真善美也从未停止过与假恶丑正面交锋。然而,这个过程中衍生的许多非物质的东西,比如过分的贪念、欲望等等,使得在某些尴尬的局面中,真善美成了弱势的一方。…[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8508
扩展阅读
·做好事成被告 法官建议救人要讲方法
·道德“摔倒”亟待法律“扶”

郑州版“彭宇案”是谁撞了谁?

摔倒的道德需要扶一把
话中音
“我知道南京的彭宇因为扶起一位摔倒的老太却被告上法庭的事,我也害怕被讹上。可是将心比心,谁都有父母,要是自己的父母摔倒了却没人管,做子女的又该怎么想? ”
——当事人王铁军
“倘若谁都去考虑做了好事对方会不会算计自己,这社会也太可悲了。 ”
——华声在线·贾仕平
“只望有一天‘别害怕,我不讹人!’变成‘别害怕,我们在你身边!’ ”
——荆楚网·谢广锋

近年来,“老人倒地无人扶”这类事情在一些地方演化出不同的版本,“救人反成被告”让很多刚要伸出的援手又缩了回来。诚然,助人为乐不应该计较得失,但是,在个案已经发生的语境下,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要求公众去冒被“倒打一耙”的风险。“我不讹人”喊出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的无奈,公众、舆论、法律应当齐声对“倒打一耙”的行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