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例题解析:说明文阅读(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53:25
(十一)(2004•福州)
“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
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微粒。早在一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发明了空气带电现象。空气之所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发生高压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
研究表明,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此外,喷泉本身就是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花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这就是原野、海边、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
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长期停留,而是不断产生、不断消亡。据测定,北京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这就是负氧离子多的地方有毒颗粒少、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
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正因如此,人们才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
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这三个长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负氧离子浓度很高。
懂得了负氧离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森林、海边去放松放松,这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节选自《知识文库》2004.5)
1.本文从 、消亡、 三个方面介绍负氧离子的知识。
2.本文举三个“长寿村”的例子,具体说明了 。
3.要增加我们校园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
(十二)(2004•莆田)
鸟的建筑
苇 岸
①鸟巢是鸟的建筑。和我们盖房子不同,鸟筑巢不是为定居。鸟只在繁殖期筑巢。
②鸟类学家依据鸟巢的位置和性质,把鸟巢分为地面巢、水面巢、 、 和
等几种类型。
③地面巢大多简单、随便,往往仅在地面凹处略敷草物即告完工。这种巢,主要由雉、雁、鸭、鹤等笨拙的大型鸟类所为。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像云雀、百灵、歌鸲、画眉这些名字美丽,叫声动听的玲珑小鸟,也在地面营巢。当然,它们的巢编织得都很精致。这是些疏于林木,常年出没在旷野,为土地处处留下歌声的可爱精灵。在水面营巢的鸟屈指可数,能够列举的如涉禽中善游的骨顶鸡与董鸡。它们借助水生植物搭造的可随水面升降的盘状浮巢,风险最小。洞穴巢包括崖壁洞穴和树干洞穴两种,前者的主人有翠鸟和沙燕;后者居多,如椋鸟、山雀、斑鸠、八哥、鹪鹩及肮脏的戴胜等,都是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弃巢的受益者。如果顺着这个行列数下去,我们还会惊讶地发现鸳鸯。应该指明的是,营树洞巢的鸟,只有攀禽中的啄木鸟,真正具备开凿本领。啄木鸟还有一种英雄秉性,即它从不使用自己往年的旧洞。利用我们的屋宇营巢的鸟(不提麻雀),主要为燕科成员,原因在于它们的泥巢无法在露天筑造。最后说到的编织巢,就是指我们观念上认定的,代表“鸟巢”这一词语本义的,由鸟类中广大的鸣禽在树上(个别在草丛或灌木基部)精心营建的巢。这是那群勤奋的鸟类艺术家呕心沥血的作品,也是我们这篇短文想要谈论的核心。
④除涉禽中的鹭,游禽中的鹈鹕和猛禽中部分鹰隼(这是些在树上筑粗陋大巢的鸟)外,编织巢几乎全部为雀形目鸟类所造。它们长于鸣啭,巧于营巢,故根据分类上的说法,我们前面又称它们为鸣禽。雀形目是新鸟亚纲中种数最多的一目,其庞大数量占现代鸟类总体一半以上。
⑤编织巢的形态,可说多姿多彩。我们易于见到的杯状巢、碗状巢、盘状巢及瓶状巢,是其中主要的几种。营哪种巢型,与鸟的科属有关。但我愿意相信,它取决于鸟类个体的偏爱与审美因素。因此,这里无规律可循。
⑥杯状巢是多数营巢鸟喜爱的一种巢型,像我们熟悉的伯劳、卷尾、柳莺、寿带等夏候鸟,都营此型巢。太平鸟、灰山椒鸟、乌鸫及北红尾鸲等,营碗状巢。树鹨和灰喜鹊的巢很浅,呈盘状。攀雀和棕扇尾莺的巢收口,巢体似瓶。文鸟、黄眉柳莺和“告春鸟”短翅树莺,能够营造顶部具盖,侧面开门的球状巢。更为精巧和高超的,是黄鹂和绣眼鸟的吊篮式悬巢。南方有一种富于传奇色彩的小鸟,会将芭蕉或其他大型树叶卷合,然后在叶缘穿孔,贯以丝线,缝成袋状巢。这种天才的小鸟,鸟类学家就叫它“缝叶莺”。
⑦真正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我们的视域内最为显著的鸟巢,实际是喜鹊粗糙的球状巢。这种“仰鸣则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禽经》)的民间吉祥鸟,同淳朴的麻雀一道,终年祥和地围绕着我们。特别是在空旷的冬天,它们的巢很像一座座村庄,醒目地坐落在原野高大的树上(每巢都有一定巢距的巢区。个别也有一树双巢现象。在北京的沙河附近,我曾见过一树四巢)。每次看到这些高耸的星罗棋布的“家”,我都很动情,我觉得这是一种世间温暖与平安的象征,是这个季节比雪与太阳升落更优美的景色。
⑧在神造的东西日渐减少、人造的东西日渐增添的今天,在蔑视一切的经济的巨大步伐下,鸟巢与土地、植被、大气、水,有着同一莫测的命运。在过去短暂的一二十年间,每个关注自然和熟知乡村的人,都已亲身感受或目睹了它们前所未有的沧海桑田性的变迁。
1.根据第③段内容,在下面为第②段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巢名”(每处3个字)。
鸟类学家依据鸟巢的位置和性质,把鸟巢分为地面巢、水面巢、 、 、 和 等几种类型。
2.本文说明的重点,亦即本文谈论的核心是 。
3.简要说说第③段第二句加点的“主要”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答:
4.根据第④段的内容,解释什么是“鸣禽”。
答:鸣禽是
5.你如何理解第⑦段末尾划线句子的含义?
答:
6.作者在文末说:“每个关注自然和熟知乡村的人,都已亲身感受或目睹了它们前所未有的沧海桑田性的变迁。”你对此又有什么感想?
答:
(十三)(2004•龙岩)
上海能造摩天大楼吗
有人说,上海滩是个滩,水多、地低、土软,对高大建筑物不胜负担。例如,座落于市中心的上海展览馆主楼,人们每天经过它身边并不觉察到它有什么变化,可它从建成到现在却静悄悄地下沉了1.60米,相当于一个人的高度;刚建成不久的上海胸科医院外科大楼,在它下降最迅速时甚至以每天5毫米的速度沉落。由于它们都是均匀下降,所以并没有给宠大的建筑物和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但是,也有一些建筑物在建成后不久就出现了倾斜性的下降,发出了危险性的信号。
其实,上海滩下并不是清一色的软土层。如果把滩下的土层绘制成一幅竖向剖面图,你就会发现在厚达300米松散的“千层糕”里却是群山起伏:表层为褐黄色亚粘土和灰色粉砂夹亚砂土;往下为三个不同厚度的淤泥质软土,如桩打在这里,地面上高层建筑物就容易往下沉降;以下为暗绿色粘性硬土层,历来是上海高层建筑的桩基持力层;再往下则是以粉细砂为主的承压含水层和基岩,摩天大楼的桩基打到这里,当然是稳如泰山的,不过要花费很大的经济代价。
在上海滩建造摩天大楼,除了必须伸长腿、打深桩外,能否有较经济的办法呢?上海地质工作者发现在“千层糕”的土层中,有零星的山包崛起,浅的离地表仅70余米,如把桩打在山包之上,摩天大楼就能站稳脚跟,昂首雄视世界。
(说明:大写字母表示土层;小写字母表示山包。以下答案均用图中字母填写。)
1. 如果某建筑公司要在上海滩建
一幢摩天大楼,那么桩基应选择打在哪个地方最科学合理又经济?
应打在:___________处。
2.“历来是上海高层建筑的桩基
持力层”的位置在_____________处。
3.地面高层建筑的桩基不宜打在
哪些土层:_________________。
(十四)(2004•黄冈)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科幻小说里,人类就开始在火星上散步了,然而直到今天这还只是个设想。但许多人都坚信,问题不是人类能不能登上火星,而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到达那里。至今,仍然没有人确知怎样才能最方便最省力地到达火星。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不过,火星协会主席罗伯特•祖布林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300到400亿美元,相当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花费。祖布林出版了一本名为《移民火星》的书,书中勾勒了人类定居火星的宏伟蓝图。
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地方。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但在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面有水存在。每两年,火星会靠近地球一次,今年夏天,火星来到了距离地球5576万公里的地方,这是6万年来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祖布林说:“人们很想知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火星也许是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状态的微生物,那也意味着类似人类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
行星协会主席路易斯•弗雷德曼说,人类想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火星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并且,火星是我们目前知道的人类有机会移民的唯一地方,人类将以此证明自己不会永远呆在地球上;如果我们(A)能往火星上移民,那么地球可能(B)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1.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火星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四个条件
① ②
③ ④
2.祖布林和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的意义各有什么看法?简要回答。
祖布林:
弗雷德曼:
3.由于编者的疏忽,文中划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有人认为这个“不”字应放在(A)处,也有人认为应放在(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
答:
4.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及特征。
答:
(十五)(2004•荆州)
有趣的种子旅行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像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平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平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常利用椰子壳等飘浮物来传递信息。
⑦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飘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栋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囊,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飘流中,囊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1.你感觉到了吗——文中起“总说”作用的一个句子是(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答:
2.你发现了吗——表示说明的内容将更进一层的一个自然段是(在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答:
3.你提炼了吗——抓关键词语,可用四个字概括出种子这样两种有趣的旅行方式:
答:
(十六)(2004•十堰)
一个医生嘴巴尖,天天出诊到林间;
敲敲听听多仔细,要动手术把头点。
上面这个谜语猜一种动物,谜底是啄木鸟。可是起初我不但猜不中,而且人家揭了谜底后,我还不懂为什么把啄木鸟誉为“森林医生”。后来我随一支森林科学考察队去林区调查研究,通过一位生物学家对啄木鸟的介绍,和我自己对它的观察,我才真正认识到,“森林医生”这个称号,啄木鸟是当之无愧的。
啄木鸟每天都起得很早,起身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树木“检查身体”。它用嘴将一棵棵树从根到梢笃笃地轻轻敲打一通,听听有没有空声。经验告诉它,敲打时如发出空声,树干里面一定有虫,就立刻“动手术”。它的嘴长而直,末端尖锐,不但能啄破树皮和腐败的树干,而且能啄开坚硬的木质部;它的舌骨很发达,包围着头骨,舌骨起着特殊的弹簧作用,能使细长的舌条伸缩自如;舌面富含黏液,能把树中昆虫的幼虫和虫卵粘住;舌端生有向后倒长的小钩,能钩取树中较大的昆虫。它的鼻孔上覆盖着保护性的刚毛,可以防止碎土屑飞入鼻孔。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操作路线也很科学,工作时总是围绕着树干螺旋式地向上攀登,这样既可避免重复劳动,又不会有所遗漏。啄木鸟就凭着这套完备的“医疗器材”和独特的“医术”,专门捕食危害树木的昆虫,保护树木健康地成长。
由于长期过着树栖生活,啄木鸟的翼变得既短又钝,不适于快飞和远翔,只能在林间通道或林中旷地作短距离滑翔,但是它的足趾却特别强劲有力,趾的排列也不像一般鸟类那样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而变成二趾向前,二趾向后,而且具有锐利的钩爪,因此即使攀缘在笔直的树干上也不会滑落下来。此外,它的尾羽强韧坚直,羽轴特别粗硬,有弹性,可以当做支柱顶住身体,与两条岔开的腿形成一个“三足鼎立”之势,增加了悬立时的稳固性。
1.本文为什么将啄木鸟誉为“森林医生”?
2.文章开头引用谜语有什么作用?
3.文中说“它(啄木鸟)的操作路线也很科学”。请回答:啄木鸟工作时的操作路线是怎样的?为什么说这种操作路线是科学的?
答:①第一问: 。
②第二问: 。
4.文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说明方法:
②作用: 。
5.从节选的文字看,还不足以说明“‘森林医生’这个称号,啄木鸟是当之无愧的”,如果让你续写下文,你认为还应写进哪方面的内容?
答:
4.你揣摩了吗——从全文的内容看,“种子旅行”的含义是:
答:
5.你品析了吗——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答:
6.你联想了吗——请介绍种子旅行的另外一种有趣的自然方式:
答:
(十七)(2004•广东)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
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
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
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
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
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
“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
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
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2004年第4期)
1.本文主要说明了 (限10个字以内)。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
3.第③段划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十八)(2004•湛江)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20多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品种。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稳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了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9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仅10多年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祖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一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1.文中为什么称珊瑚礁群(区)为“水族大观园”和“热带雨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②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
答: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写作手法或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对第③段的表达效果(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段写海南岛珊瑚礁群受损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2004•北海)
①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于是,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②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叙谈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处,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③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④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⑤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海洋给我们提供的粮食和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的区别是: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          、          、             。
3.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一句说:“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请
在文中找出与“翻新”一词对应的例子:
4.第③段中画线的“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一句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答:
5.请你为上文安一个恰当的题目(不要超过10个字)。
答:
(二十)(2004•内江)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⑴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⑵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⑶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⑷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⑸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1.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答:
2.第⑴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出两种说明方法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
3.第⑸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这段中支撑“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句子是

(二十一)(2004•泸州)
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你听说过太阳也会刮风吗?
太阳风是一种来自太阳的物质流。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 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 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它为太阳风。当然,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 的风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况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 中,每立方厘米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而地球上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2687亿亿个分 子。太阳风虽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350~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
太阳风虽然猛烈,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地球磁 场。地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然而百密一疏,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尽管 它们仅是一小撮;但还是会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破坏。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 度发生明显的变动;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 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 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甚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 火山爆发和地震。例如,1959年7月15日,人们观测到太阳突然喷发出一股巨大的火焰 (它就是太阳风的风源)。几天后,7月21日,也就是这股猛烈的太阳风吹袭到地球近空时, 竟使地球的自转速度突然减慢了0.85毫秒,而这一天全球也发生多起地震;与此同时,地 磁场也发生被称为“磁暴”的激烈扰动,环球通信突然中断,使一些靠指南针和无线电导航 的飞机、船只一下子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只是乘虚而入的漏网分子所为。由此可见,在无所阻拦的行星际 空间,太阳风的威力有多大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2.简要回答:为什么把来自太阳的物质流称为太阳风?
答:
3.太阳风如果来到地球,会造成哪些破坏?(至少三方面)
答:①                                  。
②                                  。
③                                  。
4.文中加点的“一般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5.本文第二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二十二)(2004•资阳)
⑴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脑已由欧共体研制成功,这是一台全光数字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比电脑快一千倍。
⑵光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光子代替了电子;光互连代替了电子导线互连;光开关、光三极管、光存储器、反馈装置和集成光路等部件,代替了电脑中的电子硬件;用光运算代替了电运算;用非冯•诺伊曼结构代替了冯•诺伊曼结构;从而使光脑中的功能为电脑所望尘莫及。
⑶光脑具有超并行性。目前最新的并行处理电子计算机常具有NⅪ的并行性,其结构和运行极为复杂,速度和精度也相当低。光脑则不同,它具有NXI的并行性,具有并进通信和并行处理能力强,可用简单的运算去处理大阵列的特点。
⑷光脑可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电子的传播速度每秒只能达到593公里,而光子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因此利用光在光缆中互连通信要比利用电子在互连的导线中通信减少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运算速度。同时超高速电脑的计算器件只能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而光脑则可以在接近室温下进行超高运算也在于光的频带远大于无线电波和微波,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量,存储量可达108位。
⑸光脑抗干扰能力强。光脑靠光子传播信息,光电子没有带电荷,对其他邻近的光子和电子毫无影响。所以光信号不仅不相互干扰,而且可以与电子控制信号交叉,此外光脑容错性能好,具有与人脑类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差错时,并不影响到最后结果。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2.简略回答光脑同电脑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答:
3.这则短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
4.第4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光脑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的?(2分)
一方面从光脑的
另一方面从光脑的
5.“光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基本—样,所不同的是光子代替了电子”一句中,“基本”用得准确是因为
6.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说出两个高科技产品的名称。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