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佳茗似佳人 - 每日国学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02:42
从来佳茗似佳人
佳人
“从来佳茗似佳人”之谓出自苏东坡笔下,是《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的收束之句、点睛之笔,全诗如下: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从诗题可以知道,苏东坡的这件大作是一首唱和诗。宋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春,福建壑源山上的新茶面市,其时在闽地任转运判官的曹辅,给远在杭州任太守的老朋友苏东坡送了一些,并依照当时文人交往的惯例,同时呈上自己所写的一首七律。酷爱饮茶的苏东坡品尝新茗后有感而发,和诗答谢。历史上,曹辅也是有名的谏臣,官声颇好,但他的这首茶诗好像并不曾流传下来,而苏东坡的和诗则一纸风行,千年不朽。
有人说,自从苏东坡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绝唱以后,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史上一切关于茶的比喻,就立马成为了一堆庸脂俗粉。不过,能从心灵深处流淌出“从来佳茗似佳人”这般佳句的人,在对茶以及对女人的理解和热爱上,一定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初次入川时,曾专程去眉山拜谒,在那个遐迩闻名的三苏祠里,盘桓了整整一天。“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朱德元帅诗)在那里的唯一喜出望外发生在饮茶时——揭开盖碗,随意一瞟,目光立即被拉直了。只见碗里的茶叶细而长,茶汤黄而碧,阵阵香云从中袅袅升起,蒙覆碗上,久久凝结不散。赶忙端起品尝,清淡中透出甘美,真是妙不可言!“这是蒙顶甘露。”陪同游览的当地朋友告诉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于是,这两行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诗句,立即在我面前变得具体而生动。
和蒙顶甘露的邂逅,勾起了我探究蜀茶的兴趣。原来,蜀茶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之祖。《神农本草》中说,“茶树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这益州,就是今日之四川。《华阳国志》里载,周武王伐纣后,巴蜀等西南小国曾以茶叶做贡品,茶叶出川,即由此时起。另外,我国最早的关于买茶卖茶的文字记录,出自西汉文学家、四川资中人王褒所写的《僮约》之中:“武阳(今四川)买茶”,“烹茶尽具”。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在他的《茶经》里,谈及蜀茶栽种、制作、饮用情况的竟有17处之多。所以,清人顾炎武《日知录》曰:“秦人取蜀,尔后始有茗饮之事。”实不谬也!
蜀茶不但历史久远,而且量多质高。汉代以前蜀茶独步天下;到了唐代,据《茶经》统计,全国茶叶产地共31州,四川即有8州。李肇《唐国史补》还说,当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号为第一”。宋代时,蜀茶名声更大,出现了“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等名噪全国的蜀中八大名茶。宋代以后,尽管江南的茶叶栽植制作日益发展,名茶迭出,渐成后来居上之势,但蜀茶依旧优势明显,不可小觑。
被这么一个环境熏陶了整整20多年的苏东坡,在对茶的理解和热爱这一点上,无疑是有着坚实的童子功的。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所幸的是,流落之地,多产佳茗。帮他消解官场愁苦的,想来就应该有或浓郁或淡雅的茶汤吧!不信请看《仇池笔记》,苏东坡在其中明确写道:“除烦去腻,不可缺茶。”还应该在这里说到的是,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东坡在杭州当通判,一日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拜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于是苏东坡在禅院的粉壁上题诗一首:“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帮助苏东坡消解官场愁苦的,除过好茶以外,更有好女人。
苏东坡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苏、王两人情深意笃,但共同生活了11年之后王弗不幸病逝。苏东坡在王弗逝世10周年之时,写下了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入苏家。她小苏东坡11岁,自幼对这位堂姐夫崇拜有加,由于生性温柔,婚后更是处处依着丈夫。王闰之伴随苏东坡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东坡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25年后,王闰之不幸逝世。苏东坡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苏东坡还有一个名叫王朝云的侍妾,比他小26岁。在苏东坡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东坡的红颜知己,苏东坡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王朝云也先于苏东坡病逝。遵照朝云的遗愿,苏东坡把她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王朝云能歌善舞,尤擅琵琶演奏,且精于茶艺。我想,“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妙诗句,很可能就是苏东坡在茶香氤氲里、朝云倩影中开始孕育的吧!
和苏东坡同甘共苦的好茶、好女人,就是这样造就了他在对茶以及对女人理解和热爱上的登峰造极,于是,“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便从苏东坡的笔下油然而出……
在官场上,苏东坡是失意者,但终生有好女人和好茶相伴,也算是他从冥冥之中得到的一点儿补偿。固然官场得意者的身旁,从来就不缺漂亮女人,但漂亮女人却不一定是好女人;同样,物质层面质量完全相同的好茶,在失意者和得意者的精神感受中,滋味也一定是迥然有异!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苏东坡如是说,苏东坡是明白人!历史无法复制,苏东坡和苏东坡咏茶的诗句,也缘此成为千古绝唱!
从来佳茗似佳人 - 每日国学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竹林七贤的老大山巨源 - 每日国学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洛阳纸贵"——华夏第一炒作 - 每日国学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李白笔落惊风雨 - 每日国学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中国文学史上耀眼的青楼文化 - 每日国学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普及三月三知识!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战国丝绸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转载 三脉七轮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湖湘学宗 张栻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佛说施灯功德经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祖师 陆九渊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西山先生 真德秀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大清儒宗 黄宗羲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文化巨人 唐君毅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大师 王守仁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祖师 陆九渊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普及三月三知识!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西山先生 真德秀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理学殿军 刘宗周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蒙古人与酒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颜筋柳骨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紫禁城的"暖气"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孙中山论蚩尤 - 文史论文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闲话女人 - 美文欣赏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