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民主才是好东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04:53
好民主才是好东西
作者:张维为     来源:     发表时间:2008-03-04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近来,肯尼亚、黎巴嫩、孟加拉、菲律宾、格鲁吉亚、尼日利亚、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危机频繁,动荡不止。为什么这些国家的民主没有带来人民所期盼的和平与繁荣,反而成了各种危机的成因呢?它们的民主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又能从中汲取什么教训?对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点西方先哲对民主问题的思考。大师就是大师,经过多少岁月沧桑,他们的观点今天看来还是令人感慨万千。西方不少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政治先哲关于民主提出的许多忠告,也许我们要提醒他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了解一些西方先哲的观点,这将有利于我们弄清发展中国家今天民主困境的根源、了解西方民主原教旨主义的盲点,并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为中国的民主建设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布局。
烂民主只能是坏东西
谈民主是要追溯到古希腊的,因为那是西方民主的发源地。当时希腊的雅典城邦实行了民主制,男性公民(不包括女性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通过公民大会来决定宣战与媾和、法庭终审等重大事宜。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因"腐蚀青年思想"之罪,被这种制度判处了死刑。他的学生、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巨人柏拉图对此愤愤不平,认为这是"暴民"统治。这位比孔子晚124年出生的西方先贤一直认为:人的智力、品行和能力是有差异的,而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否认这些差异,预设所有男性公民不分良莠,都行使同样的政治权力,结果导致了"暴民"政治。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柏拉图还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你一定会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那么治理一个国家,其责任和难度远远大于一个大夫,你该找谁呢?
这个问题代表了柏拉图精英主义政治理念,长期影响了欧洲政治的发展。从今天的标准来看,柏拉图的精英意识也许过强、民众意识过弱,但他提出的问题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多少国家就是因为只强调简单的选举程序选出了恶人而走向了灾难。最典型的当属德国,希特勒的纳粹党利用德国人民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各种不满,采用民粹主义手段,轻而易举地在1933年获得了37.4%
的选票,成为德国议会第一大党,以理性著称的德国人结果选出了仇恨人类的希特勒执政,最终不仅给德国带来灭顶之灾,也差一点毁掉了整个西方文明。如果柏拉图活到1933年的话,他一定会说,我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
西方一些国家现在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连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法治社会、公民文化这些优质民主的基本要素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只有"程序民主"才代表真正的民主,结果导致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劣质民主层出不穷:贪官污吏通过贿选当政易如反掌,大批政客只知道争权夺利,永远以民主的名义,行使民粹主义、部落主义和黑金政治之实,他们的国家也因此频频陷于动荡甚至战乱之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历史证明:只有优质民主才是人民之福,劣质民主只能是人民之灾;只有好民主才是好东西,烂民主只能是坏东西。
中国的政治改革一定要拒绝烂民主、建设好民主。像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国家,本来就有上千年的精英治国的传统,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和传统出发,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一种既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又能使他们的权力受到全面监督的新型民主制度。这大概也是柏拉图当年提出的问题的启示吧。
中产阶级和法治因素至关重要
古希腊还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叫亚里士多德,他对什么是优良政体也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一个优良政体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中产阶级占多数,二是法治的确立。他认为中产阶级比任何其他阶级都倾向稳定,他们不会像穷人那样容易图谋他人的财物,也不会像富人那样容易引来别人的觊觎,所以中产阶级是优良政体的基础。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法律的作用,他认为一个城邦只有能够维持法律权威时,才能说明它已建立了优良的政体。如果民选领导人没有法治的规范,就极可能成为独裁和暴君。他的这些思想对后来西方民主制度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世界的经验来看,没有一人一票而有法治和广大的中产阶级,一个社会可以运作得很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而光有一人一票,没有真正的法治和广大的中产阶级,民主的品质一定不高,出现劣质民主的概率极大。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陷入民主困境的国家,其根本的原因几乎都是中产阶级太少、法治太弱。比方说,肯尼亚最近的大选出现了争议,既没有具有公信力的司法体系来裁决,又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支撑社会的稳定,于是不同的派别和部落就开始了厮杀。纵观世界民主的发展过程,发展中国家建设民主的最佳切入点,不是一人一票,而是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不断壮大中产阶级、努力推动法治建设。中国正在走这条路,2020年我们的中等收入者将占人口多数,这将对中国民主建设产生极为深远的意义。
谈民主是不能忘记法国激进思想家卢梭的,他最早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为民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士。在其名著《社会契约论》中,他也提出了一个今天似乎被人们遗忘的深刻问题。他假设一个国家有一万公民,那么每个公民所能享受到的主权就是万分之一。如果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十万人,那么他的主权就是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一个人手中这一票的影响力,一下子就小了90%。由此而推论,国家越大,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影响力就越小,民主效果也就越差。卢梭本人对此也未能提出真正解决办法,但他认为比较理想的民主社会应该是小国家、小政府、贫富差距也不要太大,以免引起对抗。在我们这么一个十三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里实践民主,我们的制度设计中一定要认真考虑和回答卢梭当年提出的这个问题。
不是为民主而民主
最后还要提一下哈耶克,他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大师,他把民主严格界定成一种决策程序、一种手段而非终极价值,他认为终极价值是人的自由。哈耶克反对民主多数的滥用,认为即使是多数同意的决定也不一定具有合法性(比方说大部分人决定要分掉小部分人的财产)。不管你如何评价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学说,但他在其名著《通往奴役之路》中对民主建设提出的一个忠告值得注意。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无意创造一种民主拜物教。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过多地谈论和考虑民主,而没有足够地重视民主所要服务的价值。"看看今天这个世界,那些极力在全世界推销西方民主的人,几乎都是民主拜物教的信徒,总认为一人一票,就可以解决世界的所有问题,结果把多少国家搞得四分五裂,但自己对别人连一声道歉都不说。这种傲慢与愚昧导致了近年美国政治软实力的直线下降,连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最近也感叹:美国在世界的信誉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糟。哈耶克关于民主所服务的价值高于民主本身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仍有启发。我们进行民主建设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民主所要服务的价值,这个价值应该是国家的良好治理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们应该从这个价值出发,来设计我们的民主制度,而不是为民主而民主,更不能为了迎合西方国家的认可而去投其所好。我们一定要以中国人的眼光,为解决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来研究和实践民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国运昌盛和人民幸福。3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中国走自己的改革开放之路,虽然也有诸多问题,但总体效果比那些跟着西方亦步亦趋的发展中国家要好得多。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整个世界为之惊叹。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们也会逐步地走出自己的路,并最终赢得世界的喝彩。▲(作者是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美国人希望"痛改前非"
朱伟一
美国的总统选举才刚刚到党内初选阶段,就已经透析出美国人的偏好了。一位是女人,一位是黑人,两位民主党的强力竞争者希拉里和奥巴马能够脱颖而出,已经说明了美国人当前的"求大变"心理。
不过,相比之下,希拉里对形势的判断,似乎有一些偏差。比如,对于竞争者奥巴马,她大打"种族牌",极力把奥巴马定位成一个只代表黑人利益的人,企图在白人与黑人之间制造对立,想挑动群众斗群众。这种手法不太好。搞政治固然很难避免下狠手,但要搞斗争应该在政治对手之间搞,不应该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制造对立。
相比之下,奥巴马要温和得多。他的口号是变革,基本格调是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要多边主义,不要单边主义。于是,奥巴马的理想感动了许多美国人。选民投票热情空前高涨,参加投票的选民络绎不绝,远超出历史之最,出乎工作人员意料之外。由于工作人员准备不足,有些投票站居然选票不够,不得不改用电子投票。奥巴马首先搞定了三大群体:黑人、年轻人和收入较高的自由派人士(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者)。希拉里的三大基本力量是妇女、拉美后裔和穷人(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者)。现在三支主力军中的两支已经出现倒戈,妇女和穷人纷纷倒向奥巴马。
显然,奥巴马是位很有感召力的领导人。但除了感召力,奥巴马当前的优势在于,他本人的判断力。奥巴马的判断是,美国人已经愿意选举一位黑人担任总统。如果在这点上奥巴马判断失误,那他就输定了,任凭他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如果他的判断正确,那么他就多了一层胜算。选民就会争相投票选举奥巴马,因为投他就是在亲手创造历史———这种感觉很好。我们大多数人心里都有梦,奥巴马把他自己的梦变成了大家的梦想。有时看到别人梦想成真,我们会以为自己也梦想成真了。有时我们甚至借别人的成功来体验成功,用心理学的名词是"共鸣愉悦"。
在这一点上,希拉里的判断可能失误了,以为民众只希望小改而不是大改。从人类历史上看,经历过重大历史灾难之后,人们更会愿意痛改前非。今天的美国正是处在这种时刻。布什的伊拉克战争打砸了,国内是劳民伤财,国际上美国的道德权威也急剧下降。因为伊拉克战争,美国是怨声载道,人心思变。3/4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现在是犯了方向路线性的错误。人们愿意接受变革,包括接受女总统和黑人总统。作为女候选人,希拉里恰逢其时,很是走运。但希拉里也很不走运,因为有一黑人候选人,而且是一位强劲的黑人候选人。
这就像刚刚举行的奥斯卡评奖,如果哪一年优秀影片比较多,那好片与好片之间自然是要撞车的了。
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都比较邪恶,但比较起来,种族歧视更加邪恶。尤其是在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是造成奴隶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美国出个女总统固然是件好事,但较之于出一个黑人总统,意义要小得多。世界上不少国家,包括西方国家在内,已经出过许多女性国家领导人。美国再出一位只能证明美国赶上来了,并不能够证明美国的先进。而在少数民族人中产生一位国家最高领导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奥巴马当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改善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黑人,能够凭借个人奋斗进入白宫,其本身就是对"美国梦"的一种肯定,部分验证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欧洲人已经公开表示,希望看到奥巴马当选。如今,奥巴马已经十战十捷。虽然奥巴马要想入主白宫,路还很长,还会有不测。但即便奥巴马最后败北,透过这阵他"气势如虹"的人气,美国人求"大变"的心,已经表露无疑了。▲(作者是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