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与建筑业监管制度的思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8:34:52
瞬间化为瓦砾堆 四川大震,校舍为何成了坟墓?
5月12日,四川省发生的里氏7.9级地震把许多工厂、房屋、学校和医院夷为平地,目前至少有1.5万人遇难。由于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被埋在废墟中,预计死亡人数还会上升。只是几秒钟的事情,约八十米长的一栋四层教学楼,在剧烈晃动了几下之后就突然坍塌,瞬间化为两三米高的瓦砾堆。扭曲的钢筋裸露在三合土块里,远远地,可以看到碎布、桌椅残片,和已经分不清是什么的各种残块。政府确认,四川地震遇难人数估计在5万人以上。专家指出,大地震造成许多建筑倒塌导致数万人被埋,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建筑业腐败有关。
建筑行业存在着很多腐败行为。执行建筑标准是要花钱的,而且还牵涉到很多不同级别的地方官员。中国的建筑规章非常清晰,但如果相类似的大地震发生在北京附近,我认为不会有这样大的损失。
施工单位通常都被迫使用一系列的当地转包商,因为各方都想从中获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标准的建筑材料。但是这种私下转包工程的做法,在中国法律中是不允许的。许多学校等建筑物在大地震中倒塌并不是单纯的金钱和技术问题,它是社会不负责任的态度造成的后果。
虽然中国也制定了严格的抗震建筑相关规定,但没有遵守该规定是问题所在。而且按照目前的技术,很难建造能够抵抗里氏7至8级地震的建筑。虽然建筑商可以用金钱去收买建筑监督人员,但却不能“收买”地震。
造成伤亡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物。
四川地震建筑受损情况的差异反映出成都和相对贫穷的周边乡镇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普遍不同,以及在执行建筑抗震标准上的疏忽。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从理论上讲,工程制图和建筑作业都要通过单独的抗震检查。
但更糟糕的是,中国有数千座无名小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因为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每年都有多达1500万农民成为“城里人”,他们需要安家之处,而他们的房子往往是越便宜越好,建得越快越好。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中国就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的房屋建筑面积达到了18亿平方米左右,此外在建的还有41亿平方米。
在距离震中60公里的彭州周边仓促建成的城镇中,现在已不复存在的家园是多么不堪一击,这些用砖头和水泥盖起的房子几乎没有考虑到安全因素。除了学校外,四川有两家医院也坍塌了。一些专家表示,在快速发展的地区,公共资金的积累通常会比居民的增长滞后,而且这些资金往往会被分流到其他用途之上,比如为当地政府建造豪华的办公楼等。
中国建设部发言人李秉仁表示,现在不要做出有关某些建筑比其他建筑更易受损的结论。受灾地区房屋是依照相关标准而建的,但是此次地震及余震的强度要超出了最初设计的抗震标准。和普通房屋相比,学校教学楼往往是大跨度大开间建筑,一旦倒塌容易造成更大伤亡。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要求新建房屋必须遵守抗震标准。在四川地区,房屋的抗震能力应该达到7级。对上海建筑的要求也是如此,但北京的抗震标准是抗8级地震。
相比之下,政府对四川发生强震的准备似乎稍显不足。
根据中国的建筑设计抗震要求,如果在具体的设计和建筑过程中没有问题的话,中国房屋的抗震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但地震还包括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这仍是个复杂的问题。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朱金全说,“汶川当地的设防裂度是七度,7.8级地震在当地相当于裂度9度到10度,已经远远超过当地设防的裂度了。按照7度设计的房屋,面对9度以上的毁灭性地震,很多房屋倒塌是无法避免的。还是由于设计建筑的时候对抗震的考虑不足。”
众多教学楼倒塌导致数名学生被掩埋更让人痛心,但当地教学楼、医院这类公共建筑的抗震标准都没有达到抗震8级,即设防度超过9。
从电视画面看,一些倒塌的学校不少采用预制板结构,这种结构因为抗震度不够,容易倒塌,在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已经禁止采用。其他倒塌的学校目前看来也并没有按有关规定提高设防度,否则倒塌程度不会如此严重。
这几年的教学楼建设往往因陋就简,而其他一些奢侈建筑如星级酒店则不会倒塌。提高抗震标准需要提高建筑成本,由于资金投入限制,乡镇、农村的房屋抗震做得就更不规范了。地震设防规范有很多在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尤其是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事业性单位的建筑设防度都没有提高。虽然国家的抗震设计要求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损,但是也应该保证结构整体性,确保来大震的时候损坏严重但不会倒塌,一旦房倒屋塌伤亡会更厉害。
而乡镇和农村的建筑更远达不到设防裂度标准,所以倒塌程度更严重。加上这几年房屋建筑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出现,监督又不严格,土建过程中总有猫腻,这是非常危险的。
原载底层人博客http://www.dicengren.cn/article.asp?id=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