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通胀威胁中国经济增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9:19:04
VICTOR SHIH

国物价涨幅已达两年多以来最高,并引起政府的担忧。虽然官方公布的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是4.4%,但食品价格10%的上涨正给贫困家庭带来巨大冲击。中国国内媒体满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囤积物品的报道。
政府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一次小幅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数次上调,但活期存款利率一点也没有动。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如果下定决心减缓货币供应的增长,就会止住家庭储蓄因通货膨胀而大量流失。这样做还有可能让中国戒除它对投资推动型增长的严重依赖。
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双位数的物价涨幅比起来,最近这轮通货膨胀或许还显得比较温和。但其社会影响可能差不多一样严重。据中国政府一家智囊机构所做的研究,贫困家庭现在面临的通货膨胀是整体通胀率的两倍,因为他们消费篮子的构成主要是食品,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又是最快的。所以尽管工资上涨显得强劲,很多家庭的购买力仍旧没有变化甚至是在负增长。
家庭储蓄还因为政府控制存款利率的政策而遭到侵蚀。最近将贷款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后,活期存款利率并没有变化。即使是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于政府禁止银行自己设定存款利率,存款人获得的利息也已经被人为压低。在通胀时代,家庭的存款回报就变为负数,特别是资金主要为活期存款的贫困家庭。
按通胀率调整过后,今天活期存款的回报为负数,实际回报率约为-4%。即使是一年期定期存款,扣除通胀后的回报率也是-2%。与此同时,银行正在赚取大额利差,而中长期企业贷款的借款人往往是国有或受国家控制的公司,它们的借款利率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约为2%。考虑到当前家庭活期存款超过人民币11万亿元(合1.7万亿美元),如果今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是4%,那么就会有4,000多亿元(合600亿美元)的资金从这些家庭转移到受国家控制的银行和公司借款人。
Associated Press
这种贫困家庭购买力的侵蚀与共产党上月会议上概括的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一目标背道而驰。由于大量家庭的名义工资依然相对持平,单是持续的通胀就将令许多人陷入贫困。储蓄负收益所产生的压力促使富裕家庭到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上寻找投资机会。不断加剧的通胀还进一步引发所有家庭开始囤积食品和黄金这样的大宗商品。如果出现大范围的食品囤积现象,通胀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加。
尽管最近的一些供给冲击也许助长了通货膨胀,但近年来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去年的贷款狂潮才是通胀的根源。因此,今后对抗通胀的关键一点将是大幅减缓货币供应的增加速度。
以往,中国政府通过坚决对银行实行信贷限额成功地抑制了通胀压力。而今,监管者同样需要密切监控信托产品的增加以及热钱的流入。中国央行和中国银监会拥有一切应对通胀的必要工具。上调利率、实行信贷限额、停止发放信托产品以及切断海外资金流入渠道等多管齐下将平抑通胀预期,使居民储蓄不再受到侵蚀。然而,为了提高这些举措的可信度,中国最高领导层要清晰地传递出其抑制通胀的整体决心。
毋庸置疑,信贷增速的猛然减缓将使一些投资项目面临流动资金短缺,房地产建设也将减缓。不良资产率可能会上升,因为缺少资金的项目将无力支付利息。
但从中期来看,这一政策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可以相信,通过切断大量项目的流动性,宏观经济紧缩不仅给政府带来了低通胀,也让经济逐渐摆脱集约型投资的增长方式。地方政府官员们将意识到,他们无法再主要依靠由银行贷款和发售债券提供融资的新增投资项目来实现增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资金不足的地方政府对民营化变得越来越开放,允许民营企业在以往为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中占据主导。因此而产生的竞争对经济而言是有益处的。重复这一过程不是没有痛苦的,但过去的经验说明,坚定的宏观经济紧缩将把中国送上更加健康的增长轨道。
(本文作者是西北大学政治学副教授,著有《中国的派系与金融》一书(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