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在贬逐中绽放(二) 【文化散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3:15:26
[原创]在贬逐中绽放(二)
90 次点击
0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楚云婷 于 2010-11-17 2:33:32 发布在凯迪社区 >文化散论
宋之问年甫二十就进士及笫,《旧唐书》称他“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早期的他是武则天极为宠信的宫庭诗人,曾留下“赋诗夺锦袍”和昆明池赋诗夺魁的佳话.他的那些宫廷诗虽然是没有什么思想内容的粉饰太平浮华空泛之作,但他的五言律诗构思精巧,高度凝炼,为他后期的创作在诗歌技巧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宗复位后,宋之问以交结张易之罪,贬泷州参军.沉重的打击和内心的痛苦,使他诗风大变,真挚的情感之流开始在精致凝炼的诗歌中自然倾诉开来: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过大庾岭,再南过端州时,看到杜审言、王无竞等人题壁诗,却没有见到他们,他怅然写道: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个体生命的沉沦,真切凄惨的遭贬体验,使得诗歌题材变了,再也不是昔日空洞的宫廷诗,.其直倾胸臆、慷概述怀的诗句,已开盛唐吟咏性情之作的先风.
第一次贬谪给宋之问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痛苦,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对家人的担忧更使他凄惶不安,不久他竟冒着危险偷偷潜回洛阳,在途经襄阳时,他写下了这首令人赞叹的杰作: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复杂的感受表现得多么帖切,多么真挚自然,一洗诗坛上生硬、板滞、艳丽的诗风,我们已感到诗人在放逐中情感越来越变得蕴籍和沉郁起来,其清新流丽的风格预示了盛唐的到来.
宋之问回朝后做到了修文馆学土,后来又出为越州长史.《新唐书》本传说他在越州“颇自力为政”,很想有一番作为.其实他那个时代的文人,尤其是宫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