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5:08:16
【原文】子曰:“先进1於礼乐,野人2也;後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获得官职的,是无爵无禄的普通老百姓。先有官职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等君之子。如果要我选用人才,我则要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说明】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由贵族专职人员垄断世袭。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从政的人才,这便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在学术上传播古典文献,为百家争鸣准备了传统思想素材。这可能是孔子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本节即是表明孔子这种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机制,意在对在野之人教之以礼乐,使布衣之“野人”都能在官府任职。孔子之所以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他所继承的仍然是周文王的思想,在周朝初期,周文王、周武王并没有弄什么世袭制,其选用人才亦是在民间选拔,只是在周朝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后,各诸侯邦国才逐渐施行了世卿世禄等世袭制度,使大量的人才埋没于民间。而世袭的后辈弟子不学无术,却占据着朝政,致使社会道德风气每况愈下。所以孔子才下决心首创私人讲学。孔子在任鲁司寇官职期间,深感人材的缺乏,而且他也深知那些生长在富贵人家的弟子不学无术,世袭得官后不知所措,在行政事务上不顾民情乱来,且又骄横霸道,所以孔子愿意先培养一些在野人士,先学习礼乐等六艺知识,然后辅佐不学无术的诸侯君主们。
——————————————————
【注释】1.进:《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管子·君臣下》:“心道进退,而形道滔赶。”《礼记·王制》:“升诸司马曰进士。”《吕氏春秋·慎行论》:“而进之。”这里当为学习讲,如进修,进取之意。
2.野人:《晋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宋苏轼《浣溪沙》:“试问野人家。”这里指在野之人,即无爵无禄的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