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之 厚葬颜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2:30:44
颜渊早逝,虽然椁是做不成了,但总得风风光光下葬吧,更何况,他的一些同门师兄弟,做官的做官,经商的经商,世家子弟也是有的,自然不差钱。所以,厚葬颜渊,似乎顺理成章。可是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进篇第十一·十一)
孔子却反对,“不可!”
前面两章我们可以看到,颜渊早逝,孔子痛心到了何种地步!可以,为什么反对厚葬颜渊呢?难道真是悲痛过度昏了头吗?
当然不是,昏了头的是颜路等人,一般见识。孔子为何反对厚葬颜渊?得好好学学孔子关于“礼”的思想。
“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篇第三·四),“处置丧事,与其过于治办,不如心中过于悲戚”,这是说,礼源自本心,形式并非特别重要。
再看《礼记·檀弓上·三》中的记载: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
子游就问,举行丧礼的时候要准备什么器具。孔子就说,那得看死者家产的多少了。富足,就可以多准备一些。家贫,就可以少一些。子游又问:“以家产为标准如何做到丰省一致呢?”孔子说:“如果家产富足,就不要太过奢侈。如果家贫,能够做到包住头和脚,敛尸后即下葬,把棺木吊到墓穴中封闭,就可以了。又哪里会有人提出非议呢?”
《孔子家语·卷十·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中用了《礼记》中的这段话,后面还加了一句,“故夫丧亡,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孔子哀有余,又何必在乎厚葬薄葬颜渊乎?
更何况,“素富贵,行乎富贵;数贫贱,行乎贫贱”,是怎样,便怎样,这才是大丈夫风范。颜路毕竟一般见识,师兄弟们要厚葬颜渊,他自然答充。所以,颜渊这风风光光的葬礼,还是办了。
但是,葬礼再风光,又怎能抚平孔子心中的怆痛?“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颜回啊,你把我当父亲一般,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来安葬你。因为,伯鱼死的时候,孔子并没有厚葬他。朴素的葬礼一样可以寄托心中的悲痛,可是,我却没能做到。不是我不想,这都是你的那些师兄弟们干的呀。
孔子反对厚葬颜渊,以颜渊之品行,若地下有知,自然也会赞同孔子的想法。孔子一定认为,厚葬,其实也是违背颜渊的意愿吧。“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更见一位老者心中的愧疚与怆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