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肃然起敬的拉粪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53:40
■毛牧青
粪工脏累贱是社会的底层劳动者,市时常为人们所不齿。在我的记忆中,受到社会尊重并被授予全国劳模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掏粪工时传祥。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少奇同志参加全国“群英会”还紧握他那掏过千家万户粪便的大手,动情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此以后,有关粪工的大幅现今报道就显得凤毛麟角了。
今天,又一个闪亮的粪工让人为之一振。虽谈不上与时传祥老师傅并驾齐驱,但他美丽的心灵,却与时传祥同样心有灵犀的一致。
这就是拒收报酬,大义凛然跳河捞尸的农民拉粪工宋战民。
9月3日,一在西安打工的18岁少年在河中游泳不幸溺亡,因河水较深专业打捞人员高价索费8000元。死者家属因拿不出那么多哭着祈求降价。路过的宋战民见状二话没说立即跳河。“正当我要跳河的瞬间,被死者家属拉住,硬是给我裤兜塞200元,当时我就急了说道:‘给我钱我就不捞尸了,我捞尸不是为了钱。’那一刻,我什么都没有想就纵身跳入浐河,向尸体游去。”
事后宋站民接受采访说了一段很朴实感人的话:“人都要讲良知,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再给他雪上加霜,那不是给人家伤口上撒盐吗?今天我帮助了别人,或许明天别人会帮助我,我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咱不挣那昧心钱,即使昧着良心拿了,一辈子心里都不会安心的。从2米多深的河水中将尸体捞上岸边后,家属当时非常的感动,又给我塞来几百元,还是被我断然拒绝。”
久违了的感动!——这让我对老宋顿时肃然起敬,敬佩他这种恍惚多年未见相识的良心!
时代不同了。作为一种特殊职业,专业捞尸人员讨点高费情有可原当然人们能理解。但置死者家属悲痛和贫穷于不顾强索天价,却于情于理于良心都难以让人接受。当然,不计报酬不图名利的真正见义勇为,是贯穿人类整个过程的良知和道德,倒是永远值得发扬广大和称颂的主流。
这让我想起去年,湖北荆州为打捞见义勇救落水少年而献身的三名大学生遗体引发的令人心寒挟尸要价事件,以及引发的道德与金钱的激烈争论。前不久,因拍摄现场的记者的这组照片获奖,再度挑起事端遭受更多的审视,让人们全方位领教某些国人的难堪德行。相比之下,这次仅凭良心和同情心去义无反顾的见义勇为者宋站民,凸显的就绝不只是一个低贱的农民和粪工的人格,却是令人高山仰止的真正书写大字精神的人;而那些各怀鬼胎冷血无情不择手段的丑陋者,也只能是让人唾弃的一抔黄土而已。因为身份贵贱不是道德贵贱的鉴别标准;而道德的贵贱,却是区分一个人的真正身份贵贱的标准呢。
“虽然我是个拉粪工,但是见义勇为不分身份贵贱,当把尸体托上岸后,听到岸边围观的人都说:‘师傅,好样的,你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的话后,我就觉得非常知足了。”老宋的这段话,反映了良知未泯的人们对不分贵贱人性行为的高度赞扬,是金钱买不来的最高奖赏。仅此一点,老宋足矣!
宋站民, 向你学习向你致敬!你是好样的!
2010年9月8日早
我的旧帖:我曾是天天“见义勇为”的人http://blog.bandao.cn/archive/19794/Blogs-169211.aspx

被救人贾师傅(左)与救人者杨先生终于握手言和啦

贾先生拿着妻子的CT片一筹莫展 青岛早报记者 赵健鹏 摄
我曾是天天“见义勇为”的人
毛牧青/文
不是吹牛,我当年也是“见义勇为”的青少年。不光我是,我的同龄伙伴也是这样的好青少年,我的父辈们也是这样的好家长、好叔叔好阿姨,也就是说,我们如今这些五六十岁左右的人,按今天“见义勇为”的标准卡,个个都应该是见义勇为的表彰英雄和学习楷模。呵呵~~
记得当年放学后经常看到像我般大的小孩打架,我决不会袖手旁观或躲避或喊号子助威,我会主动上去拉架,还批评年纪稍大的孩子“不应该欺负小朋友”,并没有遭到什么打击也不怕报复,事后各自回家相安无事;看到马路上的老人病人残疾人负重的人,我都会主动前去帮忙,或搀扶过马路或搀扶回家或帮助搬扛,没有丝毫怨言也从不向人炫耀;看到艰难上坡拉车苦力,我会马上在后面推上一把,哪怕大汗淋漓回家多吃一个窝头从不收人家一分钱;看到老人残疾人摔倒,我赶紧前去仔细扶起他们,从来没有被赖着不放索赔医治的现象;记得十几岁时海水浴场游泳到鲨鱼网,一小伙伴突然腿肚抽筋,我没有逃跑,而是赶紧靠前帮助他按摩腿扳脚趾,同样我也抽过筋,他们也是这样帮我,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需要对方付出的报酬,总认为帮忙是相互的理所应该……总之,我们那时从不索取什么,认为都是红领巾或共青团员“应该做”的起码营生,人家一句“真是个好孩子”的赞誉,足使我兴奋一阵子。
大约那时我们都很单纯幼稚,或许是整天受家长老师的道德教育和社会风气的耳濡目染,加上对一些英模事迹的学习和熏陶,从不把这种 “做好事”的繁琐小事上升到“见义勇为”的高度来认识。
见义勇为应该属于“做好事”这个大范畴,也就是“做好事”的一种行为体现。说到“见义勇为”这个词,权威解释无非是“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的含义。但那时大家对“见义勇为”仰首敬慕,丝毫不敢与自己的“做好事”挂钩,认为见义勇为是真正英雄的惊天动地举动,譬如抓地主偷社里的海椒而“弄死我也不放过你”的刘文学;毅然扑向爆炸物保护群众而牺牲的王杰、门合;不让惊马颠覆火车和伤及人群而殉职的欧阳海、刘英俊;为救红卫兵列车和钱塘江大桥舍身搬枕木的蔡永祥;“不要管我,救红卫兵要紧”而溺水的李文忠……不管这些人物如今怎样评价或恢复事实后的真相结局,但当年确实是我们效仿的光辉榜样。我想,凡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记忆犹新,不认为我是在胡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孟子的名句,是说人人都有同情心的含义,这句话曾以超阶级观点被我们批判几十年。其实对人不幸寄予同情、做点好事帮助他们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到——哪怕是瞬间的稍纵即逝。说到底,这种内在之“心”就是人性优点即怜悯、同情、帮助的一种自然流露,就有可能产生成外在的“见义勇为”行动。因此“见义勇为”,既是一个人长期道德良知的积淀形成的主动所为,也有可能是人性一时迸发的下意识冲动(嘿嘿~~也许有人会对此话再批判),这就是“见义勇为”的原动力。这种所为,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有,是最多最长远最广泛的主流,当然,传统上说的坏人也有不少,因为他们在量、质变化前后同样也会“办好事”“见义勇为”,我能举出一大堆例子证实,譬如被认为恶魔和刽子手的希特勒,屠杀几百万犹太人,但对曾经在他贫困潦倒时给他母亲治病的一犹太医生广开一面,不但不“最后解决”,还特令放行给他办签证让他出国;斯大林借“肃反”消灭异己搞扩大化,杀人如麻丝毫不留情,但他在年轻时曾奋然跳海救起一落水女孩,这个被昵称为娜佳的女孩子最终成了他的一个妻子(据说是因为厌恶他的残酷而后自杀);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著名杂剧《窦娥怨》国人耳熟能详,剧中的张驴儿父子是典型的流氓无赖恶人,但他们一次偶然解救了遭遇歹人打劫的小寡妇端云(即窦娥)和婆婆(呵呵~~这可是典型的“见义勇为”哈),而她们的“报恩”却是“引狼入室”,直接导致张驴儿父子欲霸占窦娥婆媳而产生命案、最终演出了窦娥被冤屈死的感天动地“六月雪”悲剧。
所以本府老人家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显然,这里所说的“一个人”,包括所有各种类型各个阶层各样脸谱的人。
实际上,真正的见义勇为者,一般不会对被救者、被帮助者有什么索取或非分觊觎,完全是一种人性的自然释放。当然,也有一些貌似“见义勇为”的背后,不乏含有某种沽名钓誉或钱财交易的企图。因此,针对某个时间某种事由某个地点发生的“见义勇为”,人们往往根据“见义勇为”的事后客观形成善果下结论,给予主观上的赞誉和客观上的认定,或根据实用价值需求,妙笔生花扩大升华为高不可攀的楷模典型。对于这些伎俩,只要人眼不瞎脑不傻,都会分析出一些眉目来。因此,在判定是否是真正的“见义勇为”标准,不能仅仅从肤浅表面看琐碎的人性流露,关键看能否长期坚持并上升到超出一般人的境界,以及看这个社会营造“做好事”的氛围的崇高起点上。
我之所以谈到过去的“做好事”“见义勇为”值得回忆,并非为那个时代引幡招魂,而是感觉如今我们所称颂所拔高的“见义勇为”,大都是那个时代司空见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起码行为,不足以津津乐道吹破天。这几十年来,由于我们的教育失误(这里主要指道德、法律、人本、信仰等)和“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趋向异变,直接导致社会浮躁、世风日下,许多好的东西贬了值,道德、人性成了面团随意捏。如果说我们把显得凤毛麟角且起点不高的“见义勇为”表彰为精神典型,是针对如今社会人们怕打击报复怕人财受损怕被咬被赖怕引火烧身怕影响仕途等等“正不压邪”太多的忧虑而生的话,那许多“见义勇为”者背负的压力、伤残、冷落和无助的无奈而导致“见义勇为越来越少”的悲观现实,又有谁去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关怀和保障呢?如果把这种“补偿”几乎完全依赖于民间或个人,是不是说明我们社会对见义勇为者的“精神”在进行真正的“摧残”?如果人人对“坏人坏事”或“见义勇为”躲之不及生怕自己占上什么是非引祸烧身,那这种令人堪忧态势,只能说明我们这个民族堕落的连最起码的道德低限都几乎丧失殆尽,只能说明我们几十年来的理想、道德、信仰等教育的倒退和失败,只能是对我们自我标榜的理想信仰道德“教育丰硕成果”的绝妙讽刺罢了。
在一种原本是人性善良本性的萌动产生的行为,如“主动上去劝架”、“见人落水全力救人”、“路遇病伤者送医院” 等等的“起码人性底线”琐事,拔高为“见义勇为”,实际是对神圣的“见义勇为”的贬低和嘲弄,我不知那些没有我们如此之多如此年长的“各类教育”、但他们做这些事极普遍又不声张的国外洋佬们如何看待我们的素质标准。记得多年前好象南京有老两口夜遇闯进自己家行窃的小偷,俩老人完全没有单口相声对小偷“没有贼?那我的小褂哪里去了”的幽默,又是客气又是跪地,只是有点小聪明记住小偷特征最终破案。对老两口的自我保护策略我们当然可以接受,但把他们誉为市级的“见义勇为”典型就难免让人反胃了。有人认为这不是“见义勇为”,而是“见义智为”。呵呵~~照此逻辑推理,那当年汪精卫投靠日本侵略者搞“曲线救国”,是不是有算得上“见义勇为”或“见义智为”的高级典型推广呢?简直是荒唐透顶。
近几天读报,看到我市不久前发生的一桩“见义勇为”者状告被救者一出租司机事后的冷漠,并要求赔偿自己伤残抚恤金的消息(读者可参看以下网址报道自己分析:http://news.qingdaonews.com/content/2008-03/21/content_7826233.htm和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0803/20080321/news_20080321_598460.shtml)。原由是“见义勇为者”杨磊看到“的哥”贾德禄先生被人围打后上前劝阻(请注意“劝阻”两字),结果被人连捅两刀,造成终身残疾。事情过去一年后,杨磊因为贾先生对他态度“冷淡”感觉十分不满,一气之下将贾德禄和出租车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6.4万元赔偿。昨天,市北法院再次开庭审理此案,经过调解,双方最终将补偿金额确定为1.7万元。
对这桩救人者状告被救者并要求补偿的官司,我读后心情很复杂,感觉这起本来勉强还值得褒扬的“见义勇为”事迹,已经演化成救人与被救之间讨价还价的生意交易,全然没有丝毫的精神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甚至有点鄙视杨磊先生、同情贾德禄师傅——既然你杨先生向一个曾被你救的弱者者打官司讨说法,不是为钱而为“自己见义勇为遭冷落而心寒”的话,何必狮子大开口主动要巨额经济补偿?为何不向导致这种“冷漠”、“心寒”病态产生的不作为社会作申讨?若有“好事为到底”的“恻隐之心”,那你最终获得贾师傅借凑的一万元补偿金,何必不全部“返还”“赠送”给贾师傅,以解其妻子久病重病的燃眉之急?这样既自己显深明大度侠肝义胆“救人胜造七级浮屠”,又活生生地现场教育、感化像贾师傅等流之辈令他“心寒” “冷漠”的人“弃恶从善”。 这种“取之于‘贾’用之于‘贾’”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举动,肯定会感动像我这样的人“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样上媒体既出风头又近人情,多好的“主旋律”!你把贾师傅补偿(不!应该说是强制赔偿)的一万元“主动”捐献给“表彰见义勇为公共基金”,我不知道是现实“光环”促成的无奈,还是有点沽名钓誉的嫌疑,当然了,某些媒体说你封“勇士”称呼似乎也有点闹。反正我怎么分析怎么觉得别扭。
好了,最后作一小结,就该结束罗嗦了——
综观这起“高唱赞歌”的事件全过程有一点令我铭刻在心,那就是救人者的“心寒”和被救者的“无奈”,他们背后都有一堆发人深思的问题:见义勇为的价值取向是人性奉献还是金钱索取的问题;法律是否规定被救者有承担赔偿的义务问题;社会处置见义勇为的伤亡残的对应措施和补偿问题;之所以被救者“冷漠”、“反污”现象的背后的社会成因问题;我们常年来为何不能解决久治不愈的社会秩序、而且越来越混乱严重治安问题:等等。对这些,我不想过多评论这起“救人者状告被救者要补偿”案例,更不想把它看成我国独特“人间喜剧”的一个小品片段。当事者间的恩怨是非曲直冷热矛盾,最终还是留给大家分析评判吧。
2008年3月21日中午草  22日晚修改
我9年前发表的一篇短文:


女子跳河千人冷漠围观

冷漠的是心灵,麻木的精神

一女子欲跳楼自杀千人冷漠围观

精神病女子引来围观

受骗民工挥刀自残冷漠看客高呼再来
阿Q,归去来兮
朋友不久前在车上被窃去1000元,他与我谈起此事时,一付乐呵呵的样子。我怀疑他在开玩笑,他骂娘般的发誓说是真的,并且还道出一番“高论”:“我若被他偷去2000元,岂不是等于又检了1000元?”此话一出口,我差点张了个子:这家伙是不是脑子有水?
其实我很了解这位仁兄,他淡薄名利工作勤恳,心无城府口无遮拦。不会溜须拍马,吃苦吃亏全不在意,整天有事没事像张大民一样偷着乐,美其名曰“心理找平衡”。几年前他跳槽,原单位全然不顾他生活拮据老婆下岗及20年的功劳苦劳和疲劳,狮子大开口地让他缴近万元的“培训费”,逼的他差点没跳楼。该兄一咬牙,扔下一句“大法律压不过土政策,权当‘儿子打老子’,咱认了”的话,东凑西借“赎”了身。我说你太膘,拿出千儿八百的送送礼,不就把大头省下了?真是不识时务不会办事,活该!
由此我突然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那位仁兄的作为可谓新时期的阿Q。如今一些人在阿Q精神胜利法中寻找自我平衡,在世态炎凉中调整自我心态,也算是一种无奈的处世哲学吧。电视上常常出现某某单位某某领导提着大米花生油去慰问特困家庭或鳏寡老人那些公仆理应该做的镜头。然而,受“礼”人那种千恩万谢、感激涕零的样子,便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悲哀。那些整日为柴米油盐大伤脑筋、无关系无门路到处求人四处碰壁的平民百姓,虽都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但也不乏“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忍辱知足者,有道是“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知足常乐”,或许就是他们自欺欺人的无奈心态了。
常见报刊报道某人被打某人被抢某人被奸,面对被抓歹徒,受害人竟大气不敢喘一声,像被 “假洋鬼子”手杖打得满街跑的阿Q,倒显得自己是罪犯似的;某人被“公仆”打击某人被商家狠宰某人被他人侵权,也只能是消极承受自认倒霉,充其量心中“妈妈的”一声聊以自慰;某人被撞某人某人落水某人遭难,也只能在幸灾乐祸和麻木不仁的氛围中哀号着;某人贪污受贿某人寻花问柳某人渎职失职在确凿证据面前,醉死不认那壶酒钱,像阿Q偷了尼姑的萝卜反问“这是你的,你能叫它答应你么”;某人私自侵占挪用防洪、救灾、扶贫和希望工程资金购楼买车吃喝嫖赌被查,还振振有辞像阿Q调戏尼姑般曰“某某动得我怎就动不得”;某人指出某事某现象的某些弊端时,就有人像阿Q被揭了癞疮疤般如丧考妣大动肝火;那些为名为利为权为房子为票子为车子像阿Q和小D打得鸡撕猫咬不可开交时,你又不得不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国人如此的克制能力和容忍的气度,叫人不得不感叹和敬畏千百年来孔孟之道和阿Q精神胜利法交相辉映的伟大作用。
阿Q作古近百年了,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又被那个时代所戮杀。小尼姑诅咒他 “断子绝孙”是否灵验,已无从考究。如今人们西服革履道貌岸然,口吐哲理言必文明,虽无阿Q衣衫褴褛头拖黄辫,但一些所作所为,你很难不说他们不是阿Q的后裔。现如今“儿子打老子”的离经叛道已不足怪,可“儿子打老子”的心理满足确是可怕的。——要知道,任何精神都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喊出来的,包括阿Q精神。
阿Q,归去来兮!?
( 1999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