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期未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0:42:53

唐代诗人高适曾有一首诗叫做《别董大》,其中诗中这样写道:“千里黄云白云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啊,分手将至,伤心在所难免,感叹的是前路坎坷,伤心的是朋友远别,昔日的欢歌笑语就在这分离的一刻化为乌有。虽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然而在真正要分手的时刻,那皎洁的月光却怎么也不能让人提起雅兴来欣赏,反而更给人增添了无尽的惆怅。相隔天涯,“若比邻”也只能给失落的心灵增加一点虚无飘渺的慰藉。“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以凝噎。”情到深处,泪流无语,失去知己朋友之痛尚难以愈合,却又留下让人肝肠寸断,扰人心扉的共有回忆,多情之人怎能承受?分手虽然隔断了见面时互视的浅浅微笑,虽然阻碍了面对面时的嬉笑怒骂,但阻不断的却是那份美好的回忆。

有人说,朋友只是一个人人生中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高调结交,低调离开。本来孤独的心灵因为有朋友的抚慰,而变得热烈、澎湃起来,友情摩擦出来的火花在璀璨星空中是那么的耀眼夺目。人生也因为有朋友的参与而显得格外精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在其中,难以言表。轰轰烈烈的一场友谊之交也就高调地拉开了序幕。然而,你轻轻的来,却又要轻轻的走,没有带走我的一句祝福,留给我的只是冷冷的回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知是否你也感同身受呢?离不开的不是朋友,而是离不开那份共同拥有的记忆。因为这份记忆只有你我拥有,你走了,却也无情的带走了我的另一半记忆。看到曾经留下的照片,触物生情,不禁感慨万千,不是为了时间流逝,不是为了现在的命运多舛,心中不能平的,就是那份浓浓的回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既然早知会有分离这一天,为什么当初我们还要不远千里来相聚呢,而且一聚就是四年?远走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何苦呢?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们相见时可以称作难,但是分别的时候却很简单,只是无声的走了,既没有十里长亭,折柳送别的依依不舍,也没有临别时的紧紧拥抱,相约再见。只是默默的,悄无声息的走了,很轻松,没有留下任何的牵挂;很潇洒,是头也不回的走了;很无奈,是泪眼婆娑的走了,只是你没有让我看到,或许你不愿意这样。往事不堪回首,潺潺逝去的流水怎能承受这满载惆怅的蚱蜢之舟呢?倾听高山流水之音,遥想春秋时期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己之遇,琴中知音,生死不离;回首千尺桃花潭水,怎及李白汪伦之友情。而你我虽没有古人儒雅,但我们的情意却深比桃花潭,美与天籁之音。既然走了,我愿你走好,不要忘了二十年后的约定。

很久以前看过电影版的《神话》,些许良久,依然回味在那横跨时空的千年之恋中。心中总有一份隐隐的情丝,无时不刻地被电影中的一幕一幕所触动。每当静思的时候,脑子中总会浮现出那感人的画面,那忧怨而又动人的歌声,千年阑珊,难抑情怀。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视听上的享受,而是心灵上的共振,一种难以言明的心灵互动。每当看到或者听到,全身的血液总会沸腾,每根神经总会绷紧,只想完全倾心于这种美妙的感受之中。

前不久,又如痴如醉的看了电视版的《神话》,记忆中的灵魂又再次回到了画面上所勾勒出的旷世绝恋。虽然生活在现实当中,当我往往会被不期而至的一情一景所打动,愈陷愈深,无法自拔。感性的世界中,情感充当了主角,而爱情却又是这种主角的扮演者。爱情的伟大,不在于它的绵绵不绝,而是在过了千百年之后,你还会对你的恋人说:我爱你!千百年的时光,足可以让时间遗忘一切,足可以让人生轮转几十回。然而,再长的时间却也始终消磨不了人们对于真爱的追求。如果说世界上真有永恒,那么我相信,唯有爱情,才经得起考验,经得起永恒的磨炼。爱情不只是承诺的誓言,也不只是朝朝暮暮的思念,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让人舍弃生死,舍弃所有。正如一句话所说,输了爱情,赢得全世界又如何呢?是的,当一个人视爱情为全部的时候,他又会去在乎其他的东西吗?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爱情的力量,永远是那么的强大,那么的让人潸然泪下。

佛说:“前世的一千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前世的一千次擦肩而过,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识;前世的一千次相识,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知。”或许这句话,很好的阐释了爱情道路上的艰辛。然而,孰不知,真正苦心经营下来的爱情,才会结出永恒的爱情硕果。百年,千年,甚至万年,永不湮灭。一千次的回眸,只为等待那个匆匆的眼神;一千次的擦肩,只为证明着对方的存在;一千次的相识,只为续写后世爱情的神话。

在人海茫茫中凝望着你,陌生又熟悉;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却无法拥抱到你;千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动人的旋律中透露着淡淡的忧伤,简单的词语中显现着离人的无奈。茫茫人海中,尽管能够看到你熟悉的面容,然而千百年之后的相隔,此时却又是如此的陌生,尽管和你共同呼吸着同一片天地的空气,却始终无法超越时空的隔膜,无法触摸到你,无法拥抱到你。望着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的你,脑海中不时在问,千年之后你会在什么地方,千年之后,我们还会不会再次相遇。千年之后的爱情,还会不会如此的炽热。其实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死别离,而是爱你的人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她爱你。千百年之后,人世浮沉,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当你我都失去了记忆的时候,我们可以忘掉一切,但唯有千年之前你我的约定,你我一定要记得!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苏东坡一语道破人世间多少感情玄机,悲欢离合,爱情纠葛,所有的一切都因此而起,也因此而灭。谁都不是谁的谁,谁又能是谁的谁呢?爱情以两个人的感情为基础,没有了感情的支撑,所谓的爱情也无非只是一座空中楼阁,顷刻间就会灰飞湮灭。常常听人说起什么:“我原来只是你的一个爱情备胎”。其实谁又不是爱情的备胎呢?谁又不是爱情的奴隶呢?抓不住你爱的人的心,就不要说他(她)不负责任。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谁不想拥有一份完美的真诚的爱情呢?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有很多的过客,而这些过客的唯一区别就是时间的长短,印象的深浅。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在爱情时间中来回奔波,飘忽不定。只是他(她)没有真正寻找到自己的知己。一见钟情的爱情往往让人感觉不够踏实,有点虚无,但一旦遇上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却又往往情不自禁的陷入进去,难以自拔。积累多年的感情终于在这一刻得到释放,想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尝试,却又怕受到致命的打击。感觉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当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首先是第一感觉的好坏,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第一感,那么这才是你和对方继续下去的基础。所谓的感觉是靠时间来培养的,所谓的日久生情,统统都是一种托辞。日久,可以生情,但不是爱情,而是亲情,是习惯,是一种成了自然的依赖。不可否认,第一感对于爱情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旧习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能够成就出多少的天长地久呢?古代爱情中的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如果没有这种感觉的支撑,最后又能走多远呢?

人是一种最感性的动物,所有的一切,都能触及一个人的心灵最深处。跟着感觉走,或许是一个人最愿意尝试的方法,因为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一切都是一个人所想要的,所想看到的。如果非要在这种自然的感觉中夹杂一些瑕疵,就像是在眼睛中放上一粒沙子,这样的感觉会让人幸福吗?爱情就像两个人拉着一条皮筋,受伤的总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个。如果爱情真的到了那种以忍受和卑恭来维持的话,这样的爱情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吗?谁都不是谁的谁,谁都有自由,谁都有发言权。爱情本来就是两个人的合意,而不是一厢情愿。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因为对方不爱自己了,就要死要活,整天以泪洗面的人,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很在乎这份感情(或许只是一厢情愿),他们会为了真正的爱情而不顾一切的牺牲自我。

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冷静的去考虑过,为了一份不公平的爱,这样的付出,这样的牺牲,结果到底又能换来什么呢?这个时候,谁都不是谁的谁,他(她)又能把你当成他(她)的谁呢?对等的爱情是不会让爱人流泪的,即使有,也是幸福的眼泪,是值得一生而流的眼泪。而不对等的爱情,却只会让一个人留着痛苦的涩泪,成为一生当中难以泯灭的伤痛。爱情乃人为,亲情则天定。爱情与亲情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区别就是是人为还是天定。人为的感情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天定的感情却是独一无二的,想改也改不掉的。在人为的感情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不可捉摸,或许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这份感情就可能因此而夭折,谁又能是谁的谁呢?曾经拥有过的信誓旦旦,山盟海誓,也会因为仅仅的一句“不爱了”而化为乌有,刻骨铭心的过去,甜蜜的现在,美好的明天,都会在此时全部毁灭,此时,爱情又算得了什么?还有真爱可信吗?谁都不是谁的谁,谁又会让谁憔悴呢?

谁为谁把沧海守到桑田,-谁为谁把黑夜候到白天。谁为谁把青丝熬成白发,-谁为谁把青春耗成落花。-即使沧海桑田,即使青丝白发,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永远再也回不到曾经的过去。一个回眸,记忆刻了谁。遇到一个人容易,而要忘掉一个人却又如此的难,甚至要挥霍一生的记忆来忘记。相逢何必曾相识,分手何必曾牵手?既然牵住了,就一辈子不要放开。有人说:爱一个人是需要能力的,当我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就会用心的去爱;当我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会放手。看似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可当一个人遇到真爱的时候却并非如此。或许这句话就很好的阐释了“谁都不是谁的谁”的涵义。

我又不是你的谁,你又不是我的谁,当我有爱你的能力的时候就爱,没有的时候就撒手。这里的爱情是以是否有能力为基础的,而不是以是否有感情为基础,或者说,根本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爱,所以,这种爱情最后的结果只能以失败而告终。爱情是结束了,可造成的伤痛,又有谁来抚慰呢?谁许诺了谁,谁背弃了谁,谁在空旷的轮回中等待着谁?谁是谁几千年前对望的彼岸,谁是是千百年后再续的前缘。我是谁,你是谁。我不是你的谁,你也不是我的谁,曾经千百次的回眸,仍然没有成就我是你的谁;曾经千百次的擦肩,仍然没有成就你是我的谁。

这个盛夏,似乎比往年来得更猛烈一些,分外燥热,热得我心里发慌,每天几乎都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动一动,汗水就冒出来,身上粘粘的,像是被蒸的包子一样,困在蒸笼里。思想也彷佛飘在半空中,不属于自己了。那状态,没病也病三分,隔三差五就中暑,头晕头痛,浑身乏力,一副病歪歪的样子。连日高温,不开空调的话,房间里是呆不住的。于是,大家都开空调了,昨夜睡到凌晨两点多,在闷热中醒来。老天,又停电了!想想这半夜三更,恐怕不会有人来给修了吧?房间里的空气已经不新鲜了,闷得简直要令人窒息了。我赶紧起来,打开窗,凉爽的空气扑面而来。“哇,好舒服啊!”我喊道。

可是,房间不通风,那凉风只在窗前打转,偏偏不进来。这可怎么办呢?躺回到床上去,身上粘糊糊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下楼,外面的空气却是真好,新鲜的,让人神清气爽,那个真正的自己彷佛又回到了身体里。凉风拂面,那凉意像是钻进了心里头,清爽宜人。夜空也是那样的莹澈,一轮皎洁的上弦月高高的挂在空中,像别有风韵的女人柔和的面庞。偶尔,有淡淡的白云飞转而过,彷佛月亮在云中穿梭。忽然想起李白来,他对着明月曾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夜,我无须举头,躺在躺椅上,只要睁开眼,就可以望月赏月了。而这样美的月夜,在记忆里,似乎只有家乡才能看得到。看来“月是故乡明”,的确是有点道理的,这着实让我惦着故乡了,想起了儿时在月下观书的情景……

那半轮明月,在湛蓝的夜空背景下,显得格外皎洁。仔细端详着它,耳边隐约响起了张信哲的《白月光》: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它,看上去,淡淡的,白白的,这让我又想到了贾平凹在《月迹》中优美的句子:“玉玉的,银银的,像一枚印章……”嗯,实在太形象了!在月亮周围,闪烁着几颗星星,那么璀璨,像钻石,但更像情人明亮而又深情的眼眸。多久没有看到这样美的夜色了,自己也记不清了。看来,还真得感谢一下这突然断掉的电。我盯着夜空,试图看到更多的星星,渐渐地,眼睛也许适应了,真的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星星,呵呵,看来,数星星还能调整视力呢。 睡在远方的人啊,那一刻,你睡得香甜吗?你可知道,我仰卧在星光下,虽然不是很舒适,也难以入睡,而欣赏着柔美的月色,却是如何的惦着你吗?

作者:114918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