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提前招生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22:21

小升初提前招生的影响及对策

日益激烈的高考、中考竞争,过早地把小学带入高速前进的“升学”动车组。新年伊始,各市、县外国语、实验中学、各民办学校就开始提前招生,挑起了又一轮“生源争夺战”。笔者调查走访了一些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发现小升初提前招生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小学阶段,相对于高、初中阶段而言,因其基础地位而受应试升学的压力较小,成为素质教育的“试验田”、“根据地”,可小升初提前招生,不但在小学这一素质教育的“避风港”燃起熊熊大火,而且一下子就把“战火”“烧”到了非毕业班。

2、招生政策不透明,有暗箱操作之嫌。各校在招生时,没有统一的招生政策,随意性大,既有暗箱操作缺乏公平之嫌,又因难辞人情因素给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增加了难度。

3、招生评价标准欠科学。在小升初提前招生时,有的学校依据的是学生上学年(五年级)期末的测试成绩,忽视了学生随后的近一个半学期的发展变化;有的依据的是学生六年级上学期期中时的英语和数学成绩,把语文学科“打入冷宫”;有的学校依据的仅是学生某一单元测试时的成绩,缺乏效度和信度。

4、为了宣传的需要,重点初中随意公布被录取学生、学校相关信息,对乡镇学校特别是升(重点中学)学率不高的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不少学校甚至承受了汹汹的舆论。

5、加重了学校和家长的负担。负担之一,因为小升初录取所依据的成绩已经追溯到了五年级,从而迫使家长在五年级甚或四年级就为子女“加餐”,两三年的家教费、补课费算来不会太少;负担之二,与其说是为了质量,不如说是为了“声誉”,学校不得不向教师挥动“小考”指挥棒,通过加班、补课等方式“榨油”;负担最重的当然还是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学业负担更重,只能“一心只读三本书,两耳不闻家国事”。

6、易导致六年级教学质量滑坡。小升初提前招生(今年招生时间最早的是三月份)所依据的是学生六年级上学期的成绩甚至是五年级时的成绩,使不少老师和学生认为反正已经被录取而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也使一部分没被录取的学生产生厌弃学习的心理,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更使一部分愿意努力、通过努力能有进步的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状况,我个人认为,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小升初招生工作的监管和引导,以消除负面影响,规范招生行为,营造有序的招生环境。

1、鼓励竞争,允许流动。

目前情况下,各县外国语、实验中学在小升初招生中拥有绝对的优先权,成绩优、家庭条件好的生源几乎被悉数网罗,而县内其他学校只能望之兴叹。凭借优质生源重点中学完全无须顾虑自身地位会受到挑战。显而易见,小升初提前招生弊端重重。而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市、县普通初中与之展开有序竞争,允许学生按照需求有序流动,既能调动一般中学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促使重点初中强化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使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制定政策,公开公平。

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升初虽没有中考、高考那么严肃规范,但也涉及到千家万户,故也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征询专家、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就录取成绩、收费标准、推荐名额、加分依据、减免办法、违规惩处等方面以县为单位制定统一的政策,并在合适的范围内公布招生情况,接受监督。

3、全面评价,一视同仁。

小升初招生,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特长、潜能、品德等诸多方面,对所有学生做到客观评价,一视同仁,不分彼此,不搞亲疏。

4、确定时间,不得提前。

为避免因过早进行小升初招生而造成多重负面影响,并避开中考、高考,因而应确定合适的招生时间,各校须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平台上、同一政策下开始小升初招生工作,不得提前招生。

5、人性关怀,绿色通道。

对符合入学标准却因缴不起各种费用而面临辍学或降低预想学校档次的学生要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减、免、奖、贷等办法,确保每个学生能上到理想的学校。

6、心理疏导,常抓不懈。

各学校应加强毕业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前途理想作为教育核心,把“八荣八耻”作为教育重点,把学习方法作为教育要点,把挫折教育作为教育手段,把生理教育纳入教育范畴,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身心发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在学业成长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

                 

 

 

 金湖县吕良镇中心小学 杨玉宝

                   邮政编码 :2 1 1 6 2 1

                   E :js yang yu bao @ yahoo. com.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