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的人支持“高考+面试”招生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9:04:19

    

    漫画:李晓宜

    11月8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一封公开信,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摆脱“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

    此公开信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起热议。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243人参与;62.5%的人是“80后”,“70后”占17.9%),74.4%的人对北大教授倡议的“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表示支持,但同时,高达69.9%的人担心此举滋生腐败。

    从自主招生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再到“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北京大学近年来为高考改革进行着种种尝试和讨论,但同时均遭到不同程度的质疑。比如在调查中,就有69.9%的受访者认为,“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意味着高校拥有自由裁量权,可能更有利于权贵,滋生腐败;59.1%的人认为此建议的想法很好,但操作起来有难度;58.4%的人认为此举难以监督和透明操作,不利于招生公平。

    担任北京大学上海招生组负责人的林纯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这种提法虽好,但通过短短的面试时间很难发现学生的素质。“我们能提供给教授和考生的沟通机会是极其有限的,执行起来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任教多年的高中教师左秋担心,在当前的环境下,要实现“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可能产生“暗箱操作”。同时,谁来面试、面试的内容是什么、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如何才能算选出真正的人才等,都是问题。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如果配套措施得当,可以一试。河南省郑州市某著名高中校长告诉中国青年报:“相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高考+面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如果面试环节设置得当,可以更完整地对学生进行考察,更有利于选拔有才的学生接受好的高等教育。”

    与此说法相呼应的是,在此次调查中,48.7%的人认为,北大11名教授的建议“有利于偏才怪才的发展”。

    另外,不少人认为,“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标准固然不科学,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公平,而进行自主招生、“高考+面试”之类的灵活式选拔,可能会对高考的公平性造成很大伤害,尤其不利于农村学生的胜出。“出生在偏远农村的孩子,18岁前所有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谁来培养他们的兴趣、抱负、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何谈综合素质培养?”一名网友留言说。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内部的一项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在该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中,农村学生不足10%,参加2010年清华五校联考和北大三校联考的,绝大多数是城市学生。

    似乎每项有关高考改革的措施出台或提出后,都会承受好评与质疑的煎熬。那么高考改革到底该往哪儿走呢?

    调查中,38.5%的人认为“高校自行组织笔试面试、制定录取标准”最为科学;37.0%的人选择“高考分数+面试”的模式;14.2%的人选择“完全看高考成绩”。仅3.7%的人认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最科学,1.7%的人选择了“保送”。

    争议虽在,但高考需要改革的观点已成共识。在此次调查中,53.0%的人认为“现有的高考制度并不完善,仍需改进”。但改革的方式多样,高考究竟是应该着重保持其公平性,还是应更加注重效率呢?调查中,有59.4%的人选择了“保障公平”,同时53.7%的人还选择了“有效性(把有真才实学的学生招进大学)”。

    不过,绝大多数受访者(83.3%)在“无论采用哪种招生方式,首先要公开透明,利于监督”这一观点上,达成了高度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