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爸爸”悄悄流行 是时尚还是无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21:08:47

  最近,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对724户拥有0岁至18岁子女的家庭调查显示,“全职父母”家庭分布率达到了16%,而在这些“全职父母”家庭中,“全职父亲”的比例超过四成。

  父亲参与有助孩子智力发展

  教育专家认为,男性在子女教育的许多方面的作用是女性难以取代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这是因为父亲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亲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母亲的游戏方式经常是静止的,较保守的,而父亲的游戏方式却是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而且,父爱的功能则更主要地表现在教会子女怎样应付和解决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使子女的意志和智慧得到最佳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曹子芳认为,在美国和欧洲,“全职爸爸”相当普遍,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抱着孩子的年轻爸爸,甚至在一些会议上也能看到妈妈专心开会、爸爸哄孩子的现象。一些地方出现“全职爸爸”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变革,也是父亲参与、重视家庭教育的体现。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同时从小就可培养勇敢、大气的性格。

  社会学者认为,目前“全职爸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不能有充分的自我认同和平和的心态。对于男子来说,往往在内心当中隐藏着较强的成就动机,他选择当“全职爸爸”,也就很难赢得他人的赞许。那么,他能不能心甘情愿地当好这一职责,能不能有充分稳定的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也是摆在“全职爸爸” 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些专家指出:父亲参与育儿不仅需要妻子和亲属的支持,更需要各种社会组织、职场、社区乃至政府社会政策的支持。目前,父亲角色的专业训练相当缺乏,一些相关培训的对象往往以女性为主。另外,父职教育的相关课程尤其是具有专业资质的教育资源仍十分缺乏。

  今年33岁的嘉诚是一家国外品牌服装在大陆的代理商,事业有成,收入丰厚,两年前结婚的时候,太太就跟他说,我不想要孩子,一来怕疼,二来怕烦。他信誓旦旦地向太太保证:只要生下孩子,不用你操一点心,全部由我来照顾。

  等女儿出生了,他真的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因为双方父母都无暇来帮他们带孩子,加之这些年经商的压力,使得运动员出身的他经常感到精疲力竭,于是他萌发了“退休”的念头。他暂时把公司生意交给哥哥打理,自己退居二线,一边抚养女儿,一边休整。回家“退休”当“全职爸爸”的想法,得到了太太的全力支持。这几年,从事律师职业的太太在事业上进步很快,已是一家涉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业界小有名气,嘉诚回家带孩子,太太可以更安心地在她日渐风生水起的事业中扮演好一个女强人的角色。

  嘉诚原以为在家带孩子是一件很轻松的活儿,接手之后才体会到其中的辛苦和不易。当然,苦中有乐,他这个“全职爸爸”还挺有成就感的,现在只要嘉诚稍稍离开一会儿,女儿就会“爸爸、爸爸”地到处找,如果找不到,还会委屈得大哭。为此,太太有时候还“吃醋”呢。比起勾心斗角、忙忙碌碌的职场生涯, 做做家务、和孩子在一起成长,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单纯又惬意,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享受。他打算等女儿上幼儿园后,再重返商场。

  最适合当“全职爸爸”的,无疑是那些从事艺术类工作或自由职业的男人。一方面,他们有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管理家庭的各种事务以减轻妻子的负担;另一方面则是体面的工作和宽松的收入状态,让他们免去“吃软饭”之嫌,可以从容地当个“全职爸爸”。

  一种现实的情况是:新女性们在事业上往往比男人更有冲劲。一个标准都市女性对物质和自身的要求,多数要远远高于她们的起点。假如她们又“不幸 ”真正爱上一个生性悠闲、知足常乐的男人,那么,一只手抓了爱情,另一只手就只能靠自己去创造梦想的生活。若是一个女人能强悍到靠自己买房买车,她就完全有能力凭爱情去挑选伴侣———他不一定要能干、左右逢源,但一定是受过高等教育,能够理解与支持自己,再加上爱情,这样的家庭模式不也一样是完美的版本吗?

  这些聪明的女人,她们在职场上是雷厉风行的新女性,回到家中同样是温柔可亲的妻子与母亲;她们不会居功自傲,而是对丈夫心怀感激和爱意。而男人呢?当然除了承认自己的女人有本事,也会更加倾慕她,以至愿意把男女内外的角色对调当做一种家庭内部的分工来处理。

  在性别意识正在淡出职场的今天,女人有着越来越多的机会和男人一样打拼天下。同时,一部分男人也尝试着把女人放在“婚姻伙伴”的位置上,开始考虑更经济合理的家庭“经营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不再是唯一的家庭模式,“男主内、女主外”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全职爸爸”也就应运而生。


  男主内、女主外:另一种家庭模式

  细细观察,发现扮演“女主外”这一角色的女性,大多是从事IT、保险、经营管理等一些收入较高的行业。这些家庭中,丈夫的收入远远低于妻子,甚至有的还是下岗失业的,于是丈夫干脆辞职,回家干起了“相妻教子”的活。

  3年前,建明下岗时,正好妻子被提升为部门经理,一天到晚特别忙特别累,于是他就在家里操持家务,负责给孩子做饭,让妻子一心一意忙事业。

  建明在家里操劳,不但要照顾孩子和妻子,还要照顾70多岁的母亲,所以一天下来也不轻松。有熟人问他为何不上班时,他对外总是回答说要照顾母亲。其实,建明虽然也从中享受到不少天伦之乐,但对没有一技之长的他来说,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每次外出消费埋单时,他总留个心眼,将钱从妻子手中要过来,自己“抢”着去付账,为的是找回一些做“掌柜”的感觉。

  同建明一样,刘克军目前也是一位全职爸爸。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民营企业编报纸,好高骛远的他自然不满足于现状,干了一年就辞职回家。而妻子则在外贸公司担任销售。除了做自由撰稿人,写点风花雪月的散文,到报社挣点小钱,刘克军别无所长。“在当今社会,他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但我想,只要他把孩子带好,就是对我工作的支持了。”夫妻俩经过权衡,最后选择了“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模式。“其实,只要转变观念,男人在家也可以做家务、带小孩,也可以有所作为。作为社会的一种分工,他们一样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妻子对刘克军当“全职爸爸”还是挺肯定的。



  男人观点

  周游(32岁,程序设计员)

  不管家里谁有钱,谁有能力,家庭模式如何,只有两个人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才是最重要的。话又说回来了,这种事儿要是发生在我身上,作为一个男人,自己挣不来钱,让妻子在外打拼,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感觉没有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余子杰(29岁,公司秘书)

  男女平等更多地体现在追求上,不再拘泥于家庭成员的分工上的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个人事业发展而定,谁能成就一番事业,谁就去闯自己的事业,而不一定恪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应该更多地看重自我发展需要,当事业发展需要男人们走进女人们长期坚守的阵地时,能随遇而安地接受这种命运安排,也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当女人们能够成就事业时,男人们进入家庭也是一种公平的安排。

  张桐(26岁,保险营销)

  社会生活具有多样性,无论是谁回家,关键是谁回家最能发挥最佳效能。既然一些男人没有合适的工作可做,选择回家“相妻教子”,支持在外工作的妻子干事业,让妻子多挣钱来养家,未必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女人观点

  陈洁(30岁,外企文员)

  我认为现在出现的“全职爸爸”跟过去的“全职妈妈”有质的区别,过去的“全职妈妈”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因为经济没地位而不得不选择做“全职妈妈”;现在的“全职爸爸”则更多的是出于对妻子的关怀和爱护,觉得妻子在外工作够累的,而自愿选择做“全职爸爸”,体现了社会上关于女性观念的进步。女性可以做“全职妈妈”,男人同样可以做“全职爸爸”,我为“全职爸爸”的出现叫好!

  刘依依(28岁,公务员)

  男女真的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做到平等吗?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思想,“男主外、女主内”,已经在大家脑海里扎根几千年,一下子就可以推翻得了的吗?不可能的。只是现在思想开放,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罢了,如果家里真的有个“全职爸爸”,我想还是没有多少人能接受的。

  贾琳(35岁,银行职员)

  在现代社会,女性尤其是高学历和年轻女性的市场竞争力已明显提升,因此,一味要求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妻子放弃事业回归家庭,既不是经济理性的最佳选择,对女性也是不尊重和欠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