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错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33:00
如何认识错币   
                                                                                                     
     
      前不久,一则央行关于“错版货币子虚乌有”的消息引起了钱币界众多人士的关注。这位央行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发现的所谓“错版货币”99%以上都是在原有货币的基础上,经过人工制作的,有一些利欲熏心之人,为牟取暴利,专门制作、兜售所谓“错版货币”,事实上真正的“错币”非常罕见,相当稀少。那么,对于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错版货币”到底是否子虚乌有?“错版货币”究竟有无收藏价值?  

         “错版货币”到底是什么?  
      
    现在所说的“错版货币”包含两类。其一是在印制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因为疏漏而流到了社会;其二是所谓的“错版货币”,之所以冠之以“所谓”二字,是因为它本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错版货币,而是一些造假者人为地做假而做出来的。如:局部倒置的“错版货币”,这种币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印钞厂印制钞票时使用的印版是一个整体、制造硬币使用的也是正反2块完整的钢模,在印制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局部倒置的问题。央行有关人士称“社会上没有错版货币”指的就是这一类。  

  央行有关人士称:实际存在的“错版货币”只是一种残次品,印钞厂印出货币后,需要进行严格检验,那些漏色的、图样有误的都会被淘汰,不合格的货币则作为残次品被销毁,“错版货币”只是这类残次品中的“漏网之鱼”。  
   但我认为:“残次币”这种叫法毫无道理!“残次币”只能是厂家对其产品的称谓,造币厂在出厂前可以说它是“残次品”,一旦进入到流通领域那就是商品(货币)了,而商品是不允许残次品出现的,货币作为特殊商品(相当国家名片)就更加不能允许残次品了。货币作为“商品”出现了残次币也就是错的货币了,简称“错币”。这也是收藏大众对货币残次品的一种通俗的称谓,这就象把邮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叫“错票”一样是一个道理。  
   当然,“错版货币”和“错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错版货币”专指货币发生在设计、制作模版上的错误,错误出现在模具上;而“错币”的范畴则非常的广泛,在货币上出现了任何的一点点错误均可称为“错币”,如纸币的“折白”、硬币的“背逆”、包括“错版货币”统称为“错币”!  
     

   “残次品”错币有没有收藏价值?  
     
     货币残次品是因为技术原因而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着极大的收藏价值。主要是残次品的数量极其的稀少,物以稀为贵。就像邮票中的“错票”一样,残次品因为漏印等原因而与众不同。在烟标、火花等藏品中,某个图案或者字印漏了、印倒了,这在很多收藏者眼中都是稀罕之物,很值得收藏。所以,相对于正常货币而言,这样的残次品肯定更能吸引收藏者的眼球。在我看来,说“错版货币”没有收藏价值是很荒谬的!“错币”的确属于残次品,它理应由印钞厂销毁(出厂前必须经过无数道工序的检验,能够混出厂的漏网之鱼可谓“凤毛麟角”,可能还不到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从收藏角度看,如果只是把错币当成一种“残次品”,一个残缺的产品,一件普通的商品,忽略了它作为“国家名片”的研究价值,认为“残次币”没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是别有用心的,那必然就犯了“欲盖弥彰”的错误。“残次币”错币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一个“稀缺度”上,它至少可以真实的反映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的造币工艺!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错币,可真实的反映出一段不寻常的社会、人文历史和货币文化,是研究货币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因此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  
   在制造硬币时,由于采用上下2块完整的钢模一次冲压成形,虽然有出现正面与背面图案整体错位甚至倒置的可能,但人民币的生产管理非常严格。现代币都由电脑自动化控制,一旦出错即刻停止并报警;另外还必须经过无数道严格检验才能出厂,能够混出厂的“漏网之鱼”非常罕见。  
    人民币中的1角硬币两面的图案原本是对应的,然而却发现一枚1995年版的1角硬币的两面图案成180度倒置。据银行方面人士鉴定后认为:这枚硬币不是假币!这极可能是由于造币厂的疏忽才将这枚铸错的硬币流入社会的。国家银行已经向市民承诺,如果发现“残次品”可以到银行按面值兑换。这枚币在银行只值一毛钱,不过也可以不兑换,市民完全可以自己收藏,国家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买卖“错币”。  
    而对其收藏意义和收藏价值收藏界人士持两种态度,一种与银行方面意见相同:“只值一毛钱”(这部分人大多不玩现代流通币);大多数人则认为,印错的邮票往往纸贵洛阳被市场宠爱,不是假币的这枚币当然更应该具有收藏价值。  
  “错币”有买有卖,有些价格居高不下,是由于再没发现相同的错币,物以稀为贵,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市场。但错币很难有统一的价格,这是因为错币的品种不同、错误的大小不同、错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目前错币市场上低于90度的硬分币“背逆币”1000元以下好成交;而纸分币的移位比较多见,价格根据移位的程度,一般的几十元就能够买到,这些就不能算是珍稀品了。但有的错币“残次品”却非常的稀少,甚至是孤品,这就相当珍稀了,价格一般都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低了买不到。目前错币的买卖价格都是心理价位,各人的经济能力和爱好程度不同,买卖双方都能够接受也就成交了。  
   
    如何识别假的错币?  
     
   鉴于年前网络骗子积聚增多,他们利用很多钱币爱好者的猎奇心理,故意搞出所谓的错币来说服钱币爱好者购买,请大家擦亮眼睛,理性思维,不要上当受骗!   

     购买错币最好是先向行家咨询! 在购买时要向卖家问清楚错币的来源,不可轻信陌生人讲的故事,不要向无法证明身份的陌生人购买! 骗子通常会要求上银行检验,并信誓旦旦的“保真”、“如伪造加倍赔偿”等。千万不要上当!因为银行部门只能够鉴定币的真假,骗子用真币做出假的错币,银行和你一样很难识别,银行也不是检验机构,所以银行的检验和骗子的“保真”承诺并不能够保证是真正的错币。  
   购买错币时最重要的是逻辑推理!只要了解造币的工艺和流程就很容易作出判断,多数造假的错币都违背了这个原理,不用细看都能够肯定是假的。  
   当前在市场上假的错币种类繁多,从技术上看,具体来说有:①.挖补,即将纸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或面值用刀片挖下来,再倒过来贴回去;也有将边角线的花纹倒过来的;②.光照或熏染,即将纸币长时间用光照(射线),使红色变成了黄色;或者用化学原料熏,将本来是酱紫色的纸币熏成了红色;③.剪裁,将人民币四联体钞任意裁剪成几张不规则形状的所谓错币,或者利用人民币整版钞多出的边缘部分,将靠近边缘的整版联体钞裁剪成几张所谓“多肉”或“福耳”,再用药水涂改冠字;④.打印,在电脑上编辑图案或文字再打印到纸币上;⑤.剥削,即将真币放进药水中浸泡,等其发胀后,再将币的正面和背面慢慢剥离,晾干后涂上胶水,再将一面倒过来合好沾上;或者将纸币的边角部分削去一小部分,有“白”无“折”也自称“折白”;再如将水印或面值部分揭开,将水印纸倒过来再复原,或者干脆自己做一个水印倒过来放进去;⑥.粘贴,把纸币当作小树一样的嫁接,做成“福耳”或“折白”,但只有“折”而无“白”,甚至“折”处的纹路都对不上。这些只要认真观察或借助放大仪器观察,就会发现刀切、粘贴、修刮的痕迹。  
   不过也有想造假都造不出来的错币,如:一枚硬币一面是完整的图象,另一面什么都没有却有很深的压痕。因为压力是相互的,要造压痕肯定会破坏另一面的图象,除非是用二个硬币磨掉一半再粘在一起,否则这枚硬币只能是在造币厂一次冲压成形的。同理,如果一枚硬币一面是完好的图象而另一面却是平面,什么痕迹都没有,可以肯定另一面是在出厂后被磨掉的。  
   几乎所有值钱的收藏品都有赝品!爱好错币的收藏者不会因为有赝品而放弃对错币的寻找和追求,更不会因为有赝品就否定错币的存在!  
   
人为制作“错版人民币”属于违法行为!  
     
 目前所谓的“错版货币”,真正是从造币厂流到市面的“残次品”还是相当稀少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原有货币的基础上经人工制作的。  
   人为制作“错版人民币”属于“故意毁损人民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3条规定:“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利用“错版货币”进行诈骗的,将移送公安机关依法严惩。  
   
     
   钱币学是门多边综合科学,收藏“错币”就是珍藏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和文化。钱币收藏蕴含着巨大的投资价值,钱币的升值也是有目共睹的,重要的是,钱币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而更重要的是“错币”能够真实的反映货币文化!   

    21世纪的现代人都有猎奇的心态,更加寻求“新、奇、特”,“错币”"补号"及“联体钞”就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猎奇心理。   
   最近,有极少数专家(不玩当代币“残次品”)认为错币只是“残次品”,没有收藏价值,劝告收藏界别拿“错版货币”当珍稀藏品。这很可笑:既然“错版货币”不存在,但如果有,又为何不是珍稀品呢?莫非是残次品数不胜数随处可见?难道物以稀为贵是错误?!难道货币还不如邮票有价值“错币”不如“错邮”?前不久美国和新加坡发现了错币我国的媒体不是争相报道吗?难道人民币不值钱?!真不知持此种态度的专家对人民币这张“国家名片”出现“残次品”到底是看的太重还是太轻?!?  
   “残次币”如果不值钱造假的人不是吃饱了嗔的?!事实胜于雄辩!“残次币”值不值钱地球人都知道!  
请看:①、美新版错币忘了华盛顿 美国民众掀起收藏热潮   http://finance.sina.com.cn/j/20070315/08093408523.shtml     

②、意大利警方收缴面值1分的欧元错币http://sport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92/20020112/class009200002/hwz549231.htm  

     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存在“不合格品”,货币也一样无法避免“残次品”,但收藏界无法容忍货币文化也残缺!收藏钱币如果没有收藏到一枚错币,再多的钱币藏品也是美中不足! 因此,已经有很多钱币收藏家以拥有一枚错币为荣,为完善自己的藏品,为保存完整的货币文化,他们在呕心沥血的寻找错币的踪影!   
    错币的收藏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使错币市场得到稳定有序的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防范和打击专门制造所谓的“错版货币”的制假者,不能让制假、售假者逍遥法外!要注意防范制售假错币的不法分子,一旦发现有团伙合作诈骗,应当立刻报警,决不允许制售假错币的害群之马扰乱破坏收藏品市场![/SIZE][/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