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政策遭业界质疑 专家称减税应为主要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8:24:30


  从经济发展周期上看,在当前加税,与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都有着直接矛盾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沈而默发自上海

  房产税、物业税、车船税、环境税……当“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同时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努力扭转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一项项加税政策的出台令公众哗然,业界质疑!

  1994年,分税制实行之后,地方、中央财力节节攀升。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1.3万亿,到了2010年,前9个月就达6.3万亿。

  面对如此高速增长、快速积累的“国富”,居民收入未见相应的大幅度增长。作为国家经济政策中的重要一环,财政政策,尤其是我们的税收政策该何去何从?

  引发争议的车船税

  家住上海浦东的小白领张磊夫妇,孩子已经两岁,为了以后出行方便,家里准备购买第一辆汽车。

  就在选车的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10月29日正式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草案显示,新车船税拟按照排量分7个档次征收。排量在1.0升及以下的乘用车税负减轻,大排量乘用车税负则大幅增加。

  原本准备买2.4升排量车型的他们,最终把目标锁定在1.6升到2.0升之间。“买车已经有购置税了,烧油也是要钱的,为什么又要冒出来一个车船税呢?”张磊很疑惑。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手头开始变得宽裕,汽车消费需求也开始上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破坏、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于是收税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有关部门给出的车船税征收理由是“发挥车船税应有的调节功能,体现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小排量汽车”。

  然而此举却引来了无数争议,“到底是为了加税还是为了环保?”“按排量征收合理吗?”截至11月8日,全国人大网站上关于《车船税法(草案)》的征求意见已经多达8.7万条。

  给股市去泡沫,收印花税;给房地产降温,酝酿房产税、物业税;为了保护环境,出台车船税……种种理由设立的税种,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同时,让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再打折扣,也与拉动内需增长的经济调整政策存在冲突。

  加税与积极财政政策矛盾

  GDP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也在逐年增加,然而“民富”仍是待实现的目标。据《人民日报》11月1日报道,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

  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两项重要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历来是被提到同样高度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伴随中国经济成长。

  按照书本理论: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将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已经对传统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外贸产生冲击,扩大内需也一直被强调,然而从目前的税收政策看,却难以发现其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经济学学者马光远在其博客中题为《车船税:一个加税主义者的自白》的评论指出,金融危机之后,尽管高层一直强调未来我国税收政策的主基调是结构性减税,这和我国宏观税负已经超过GDP的30%、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不合理税负是一致的。事实上,税收部门没有在结构性减税上面进行制度设计和规划。今年中国财政收入预计将超过8万亿,年增20%以上,这和目前事实上“加税”的思路有很大的关系。

  对此,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指出:“应当合理确定宏观税负标准,以保持我国政府的(赋税)规模维持在较为适当的水平上。我国政府每年掌控的财政收入以占GDP的20%或稍高一点为宜,如有明显超出的趋势,应通过预算控制机制予以限制。”

  “减税应是目前主要方向”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李炜光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民富”目标表示肯定,同时对目前的税收政策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在以‘国家分配论’为主导的税收政策下,传统的‘集中财政收入’是设定税制的基本做法。而这种做法必然伤及地方政府的财权,也不利于地方政府为百姓谋福利。”他说。

  在李炜光看来,中国经济应当转变其发展模式:做到休养生息、还富于民。他建议实行轻税政策,减少或放宽税费征收;建立外部政治控制型的公共预算制度,接受民间议政和舆论监督……

  除了对个人减税之外,对企业让利也是学者们所呼吁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税收作为一种机制,应当根据形势、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前任何一个税收政策的出台都应当保持谨慎。”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前提下,减税应当是目前的主要方向,通过减税,特别是减少一些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的营业税,有助于激励企业和个人创业、革新和发展。”孙立坚说。

  不仅是学者,官员也在减税方面有着自己的想法。长三角一城市市委书记在与本报记者的访谈中就明确表示:“目前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缓慢,与税收政策有着直接关系。”

  减少企业的赋税,劳动者也将受益于收入增长,最终形成消费增长的前提。“政府减少了企业的赋税,企业就有了更多的自由去处理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提高劳动者收入的一个前提条件。”这位市委书记说。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