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篇3:不管功课?只管娱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58:21

 

育儿篇3:不管功课 只管娱乐

 我做父亲奉行无为而治。让孩子知道一些基本道理,平时不太出格就不怎么管了,但陪玩,却是当仁不让,乐此不疲。

孩子对学习,由于从小的启蒙和诱导,很自觉。按我们那里的说法,就是这孩子自己“要”,就是主动、努力的意思。既然自己要,愿意学,再逼他,岂不要命。而且他妈不放心,总要检查作业,我再一掺乎,还让不让人活了。小孩子啊,哪能头脑中只有功课的。玩的天性都没了,不可爱了,成为死读书、读死的书的呆子了,到时你只有可怜他的份了。再说你想让他成为陈景润式的只可敬仰的人物,也得有这天份啊。

总感到独生子女政策对国.家、对发展从大局观看是有利的,但从子女个体成长角度,说得严重点,简直带点摧残的成分。试想,一个幼童,除了上学,成天只能面对大人,缺少同龄人的互动,童心被压抑,心智的发展不能按正常轨迹走而被扭曲,一段对后世成长发展极为重要极为宝贵的经历,被成年人匆匆带过,被成年人拔苗助长般虚度了,被父母太多期望的负重承载所压制了。如果有个兄弟姐妹相伴,其中的体验和收获,以及对成长过程的滋润,绝不是简单的快乐可以概括的。

孩子家里没有伴,
怎么办,
当然是由做父亲的来装扮。

玩具,首先是玩具。婴儿时,在孩子睡的床上方拉上几条绳子,挂满各种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玩具,形成一个与童床面积一样的玩具世界。孩子睡醒一睁眼就看到神奇的世界,不由活泼起来。一拨动绳子或玩具,整个世界都活了,直逗得孩子手舞足蹈,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时间一长,孩子一醒就会笑,会手脚齐舞,引发哭的气氛被屏蔽了。

幼童时,以开发智力为主,陪着孩子搭积木,唱儿歌。经常抱着孩子拿着歌本学唱歌,竟然让孩子也有了音乐细胞,学唱飞快,音准不错。求学的儿童时代,与孩子一起玩笛子、二胡、口琴、小提琴和电子琴,把家里的破乐器玩了个遍。不是为了达到业余多少级,不把游戏当任务,没有任何目标,纯粹是玩乐,没有丝毫压力。孩子最后按兴趣爱好自己定格在吉他上,小有技艺,经常在一些活动场所上台自弹自唱。再大点就陪孩子下棋,从飞行棋、跳棋玩到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后来他自己迷上了桥牌,我这父亲已经无法作陪了。搞小收藏也是伴随孩子成长的一大爱好。从小帮他搜集,一起把玩。从烟标、商标、火花到集邮,林林总总。关于收藏,另文再品。再大点,就带他出去了,打打球,游游野……

由于走进孩童的世界,与孩子打成一片,形成了互动,他对我比较广泛的爱好也颇有兴趣,我在摆弄,他会在一边静静地看,有时参与进来。我修理钟表,他看了好奇,竟偷偷地把好的闹钟给拆得七零八落,这种行动只能鼓励不能责备。一个时期报纸上经常有各种知识竞赛、智力竞赛,他会与我一起查资料寻答案,对脑筋急转弯、灯谜之类也有了兴趣。我参加公开征集的商标设计,他在我画来画去琢磨创意时,会插嘴说出自己的看法……现在孩子愿意琢磨,喜欢动手,对未知保持好奇,对探索保持兴趣,应该与小时候的玩有密切关系。

一路相伴,孩子有了童趣,自己有了童心。
(此为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