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产业 规划 文化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51:52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长治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长治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四位一体”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危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为此,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晋发[2009]24号)和《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晋政办发[2009]81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文化产业强劲增长
    据统计,2004年到2007年,我市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2%A,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长幅度。2007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7.6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9.3%,已经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市场主体迅速崛起
    统计显示,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单位2504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7492人。涌现出澳瑞特健身器材、“上党堆锦”、郊区“锦绣纺”、长子“铜乐器制作”、“新元素KTV”、“金翼鸟”演艺中心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市场主体迅速崛起。
    (三)文化精品生产成果丰硕
    动画片《精卫填海》、襄垣鼓书《水》、杂技《女子皮条》、堆锦作品《白度母》等文化精品,长治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节、长治元宵节神话艺术灯会、平顺太行水乡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北方水城”·中国沁州“端午民俗文化节等一批重大品牌文化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树立了长治的良好文化形象,增强了长治文化的软实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发展潜力
    (一)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
    长治文化资源蕴藏丰厚,山光水色优美,文化传承悠久,英杰雄才辈出,文明郁积磅礴。现存的古代建筑总数为2168处,古建筑附属文物单位1434个,中国古代宋、元以来地面著名建筑的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长治。在民间素有“中国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看长治”之说。全市共有国保文物单位18处,省保重点文物单位42处。长治也是全国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较为集中的地区,堪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上党梆子、上党落子、潞安大鼓、上党八音会、民间社火黎侯虎传统工艺、上党堆锦传统工艺等多个项目被列入全国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后异射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等故事均发端于此。王佐断臂、秦琼卖马等历史故事也与长治有关。周朝义士豫让,汉代军事家冯秦世、东晋高僧法显,后赵皇帝石勒,历算家李业兴,宋抗金名将王彦,明政治家暴昭、连楹,抗倭英雄任环,农民领袖陈卿,清大学士吴典,抗联将领魏拯民,爱国议员石璜,杀敌英雄黄小旦,人民艺术家赵树理,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申纪兰,以及旅寓上党的廉颇、刘秀、曹操、李隆基、李贺、程颢、元好问等历史及现代名人,彪炳史册、影响深远。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长治战斗生活。古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类型丰富,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待拓展的发展空间
    根据2008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结果显示,广泛影视、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制造、民间传统工艺、印刷包装等行业发展潜力还很大。同时,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协同以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信息产业的关联结合还有极大的延伸空间。
    (三)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008年,我市人均GDP达到208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6.4元,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4940.9元。按照国际经验进行测算,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家庭文化娱乐消费将占总支出的18%。据此,2008年,长治居主文化消费总额应该在30亿元,与实现消费额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和文化需求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进一步开发与挖掘。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市文化资源在全国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强,能够蕴育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
    (四)日益同凸显的区位优势
    长治处在黄河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市场潜力巨大。晋冀豫“三角地带”是我市与周邻诸省(区)加强文化产业协作的桥梁,这些地带都可以同质文明为纽带,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互补共赢格局。随着我市调整公路网络的形成,太焦与邯长铁路的强力运营,称为山西第二大空港的长治机场全面通航,将大大缩短山西与外界特别是京津地区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加强文化产业的区位协作,提高市场配置各类文化资源的效率,拓宽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
    (五)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具有逆势而上的特点。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心理抚慰、精神激励功能,会进一步刺激出版文物、影视剧、动漫游戏等大众文化消费,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契机。同时,文化产业具有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易于新技术对接、产品技术含量高和吸收就业能力强等优势,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位一体”战略,明显要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塑造城市品牌和创优政务环境,打牢科学发展的文化基础。这些战略部署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新闻大楼、体育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引继竣工,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价格体系正在形成,改善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拓宽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
    三、指导思想和基础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方式创新为手段,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坚持工程化布局、项目化操作,努力把我市的人文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为推进“四位一体”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实现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着眼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健全文化产业法规,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与措施,确保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同时考虑文化产品的产业属性,引导各类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增强社会责任,努力生产和提供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3、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发展环境。
    4、坚持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原则。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信息、休闲、体育特别是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以旅游激发文化活力,靠文化增添旅游魅力。加强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会展经济、城市建设、家居服饰等的融合,推动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5、坚持文化产业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相交融的原则。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文化生产传播模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延利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四、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以上,到2015年达到8%。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处于中上游水平,一批特色文化企业在本行业中居于全省领先地位。文化及其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形成地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精品不断涌现,市场繁荣有序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到2020年,基本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文化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二)主要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任务是:形成一个格局,实施八大工程,振兴九大行业,建设十三大项目园区。
    1、形成一个格局
    形成“一个中心、三大特色文化产业区”的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城区在区位、交通、人才、技术、信息和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把城区建成我市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影视剧与动漫产品制作中心、演艺与娱乐中心、艺术品创作生产与贸易中心、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文化创意与会展中心、文化产品与文化物资流通中心,引领、辐射和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以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园区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构建基本覆盖全市的三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孵化和培育一批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发展空间大、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企业。
    ——山水景观文化产业区。以壶关、平顺、潞城一带的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高山流水等文化景区为依托,加大开发力度,创新文化产品,建设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具有太行山水绿色文化特征文化产业带。
    ——抗战纪念文化产业区。以武乡、黎城、沁县、沁源一带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山西牺盟会纪念馆、太岳山区等资源为依托,加大保护力度,注入新的创意,强化联动发展,培育以红色文化旅游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神话传说文化产业区。以郊区、长子、屯留、襄垣、长治县一带的神话传说为依托,对长治神话传说资源进行挖掘、研究和整理,加大开发力度,创新开发方式,培育发展优势,打造我市古色文化品牌。
    2、实施八大工程
    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带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发展。
    ——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发挥我市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保护和开发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长治太行太岳烈士陵园、黎城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阎寨旧址、壶关常行村窑洞保卫战旧址、屯留老爷山上党战役遗址、太岳支部旧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加大博物馆、展览馆建设力度,兴建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太行精神展览馆、上党战役指挥部等一批革命传统教育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展览馆。
    ——传统工艺产业建设工程。挖掘传统工艺资源,特别是对于极具民间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手工技艺,如上党堆锦、长子响铜乐器、黎城黎侯虎等,突出特色、创新设计、打造品牌,以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的传统工艺产业企业为依托,通过市场运作和项目建设,整合资源,使小产品、小作坊实现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与经营。努力开拓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等民间文化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
    ——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建立培育选树“长治好人”的工作机制,大力宣传“长治好人”的感人事迹,建立表彰奖励机制,打造“好人城市”品牌;充分挖掘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题材,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深入挖掘太行精神实现,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围绕红色题材,发展红色旅游,提高竞争力和知名度,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深入开展全民植绿活动,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宜居文化品牌。
    ——面向旅游市场的文艺精品生产工程。深入挖掘重点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以增强旅游业的文化魅力和延利旅游业的产业链条为重点,组织生产一批文化含量高、艺术精湛、观赏性强的文化精品。在长治市区、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天脊山、灵空山、武乡红色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各打造一台气势恢宏、特色鲜明、市场效益好的大型综艺节目。并以上述景区景点的历史人文资源为题材,创作生产一批优秀的文学、戏剧、音乐、影视作品以及旅游纪念品。
    ——农村“文化低保”工程。该工程旨在解决全市贫困农村和贫困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对全市的贫困农民,免费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逐步提高低保标准,进一步扩大低保覆盖面,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文化市场。
    ——提升广播影视影响力的工程。加快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和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搭建一张网大平台,对市县传输通道和数字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保持数字传播、同城一网优势,创新节目制作手段,丰富节目制作内容,开辟节目传播渠道,不断推出特色鲜明、影响深远、覆盖面广、收视(听)率高的名牌栏目、名牌节目、名牌影视剧,全面提升广播影视传播力和影响力。
    ——网络新媒体与内容产业建设工程。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办好长治新闻网、长治政府网等市级新闻网站,逐步形成市县二级配套的网络宣传体系,不断提升网上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手机报、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快速成长。广泛运用新科技、推进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和数字印刷等新型内容产业的发展。培养壮大内容产品的创作生产队伍。
    ——出版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工程。建设市级出版物流配送中心和县乡一级的连锁店,扩大物流配送商品的种类,引进电子商务、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交易系统,形成品种齐全、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图书物流配送体系。
    3、振兴九大行业
    以重点项目为支撑,集中优势资源,大力推动基础较好、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1)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融合力度。利用上党史的前神话文化,培育以郊区老顶山、长子发鸠山、长治县羊头山、黎都公园景区为主的炎帝古色品牌;充分发扬太行精神,培育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为主的革命纪念地红色品牌;依托我市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培育以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平顺太行水乡为主的太行大峡谷绿色品牌。深入挖掘不同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以面向旅游市场的文艺精品生产工程为龙头,丰富休闲娱乐形式,开发具有长治地方特色系列文化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跟进旅游的文化服务,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强旅游的文化氛围,改善旅游的文化形象,在文化与旅游的互动、融合中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新闻出版业。加大投入,用高新科技改造新闻出版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报刊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主线,以壮大报刊经济为重点,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快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广告、发行、印务、网络信息等经营业务,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链。加大“扫黄打非”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3)广播影视业。依托长治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创作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广播、电视和电影作品,打造一批名牌节目。打破县市区和部门分割,充分照顾各方利益,以市广电网络公司为主体,以股份制形式,整合有线电视网络资源,为开展数字电视新业务奠定基础。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建设和市场运营水平,积极发展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继续做好长治神话传说系列影视精品生产,力争每2-3年创作生产一部神话传说影视精品。
    (4)演艺业。加强演艺场所建设,规范演艺市场管理,开发演艺精品。创新艺术生产方式,面向市场,面向观众,高起点策划,高层次运作,广泛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富有长治特色的演艺精品。推出学艺经纪人制度,强化演出协作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民营院团的发展。依托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节、太行水乡国际漂流节,与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联合,在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等景区,分别打造一台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综艺节目。加快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优秀传统剧种精品创作工程和襄武身歌、沁源秧歌、壶关秧歌、精品剧目《小二黑结婚》等展示工程。
    (5)健身休闲娱乐业。大力引进高水平的健身表演赛事,推动体育场馆的开放、开发。不断引进、创新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开发攀岩、漂流、越野、蹦极、滑雪等现代健身休闲项目。继续举办好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节、太行水乡国际漂流节、神农滑雪节、“北方水城·中国沁州”端午民俗文化节,争取把“四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加大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力度,通过冠名权、标记权、赞助权、转播权、广告权、供应权等多方式、多层次开发运作,建设和盘活体育健身设施。鼓励健身用品生产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继续扩大我市健身器材在全国销售市场的份额。加强茶吧、网吧、棋牌馆和歌舞娱乐场所等的管理,鼓励连锁经营,倡导绿色休闲、健康休闲。加快开发建设“农家乐”休闲餐饮娱乐业。
    (6)印刷复制业。以重点印刷企业为龙头,整合全市印刷复制资源,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扭转小而散的局面。引进先进的印刷复制设备,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提高印刷复制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印刷复制品的质量,降低印刷复制业的成本。大力发展包装印刷、彩色印刷、高新技术印刷等产品类型,优化我市印刷复制品的结构。引进光盘生产线,加快光盘复制业发展。
    (7)艺术品与工艺美术业。扶持建立各类艺术品和文化用品的研发生产机构。建立艺术品人才培训机构,兴办画廊画店、艺术品拍卖企业和经纪公司,举办艺术品博览会,构建艺术品收藏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一批知名的艺术品宣传、咨询、中介、经营企业。加强艺术品和古玩字画市场的建设,规范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保护力度,运用现代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大力开发具有我市特色和优势的长治堆锦、黎侯虎、襄垣刺绣、壶关石雕、长子铜乐器、蝶翅画、五谷画等工艺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传统文化精品。
    (8)动漫游戏业。培育一批动漫旅游戏企业,支持动漫游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提升其研发能力、创意水平和队伍素质。积极开发以长治神话为内容的动漫和游戏产品。继续搞好动画片《精卫填海》的创作生产,每年完成十集创作任务,争取在五年内形成规模效应,创造经济效益。创造宽松环境,引进优秀动漫企业落户长治,逐步形成动漫游戏产品生产、输出和转化的产业链,力争用五年时间把我市打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动漫游戏生产基地。
    (9)文博会展业。继续加强长治市博物馆、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潞宝毛主席纪念馆、沁县南涅水石刻展览馆、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等场馆建设,加快太行精神展览馆建设。举办若干具有地方特色、标志性意义强烈、与周边省市会展业发展形成错位竞争的文化节庆活动和各种博览会、展销会,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博会展业。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探索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艺术活动和艺术会展的新路子,办好各类经贸洽谈会、各类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节、庙会、书会等节会,积极争取全国性的节会举办权,使之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知名节会,提高长治的知名度,加快会展经济发展。
    4、建设十三个项目园区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市级重点扶持建设好十三个文化产业项目园区:
    (1)长治文化创意暨民间艺术品展示园(上党文化锦绣园)。该项目位于长治市八一广场新华书店楼内,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总投资约1000万元。设立锦绣上党文化产品展示园,集中展示、推广、经销长治地方文化产品;创意研发功能;设立若干文化创意工作室,对具有长治文化特色和广泛市场前景的文化产品进行创意研发。打造长治新的文化市场竞争主体和具有示范性、带动性、规模化的产业营销推广基地。
    (2)武乡八路军文化园。项目位于武乡县,占地面积1812亩,从业人员270人,资金投入1.7亿元,预计产值4.7亿元。该项目依托八路军纪念馆,主要建设八路军文化园和游击战纪念园,项目将整合我市抗战有关的事件、人物、实物等集中建设展览。项目建成后,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红色旅游、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3)襄垣炎帝农耕文化园。项目位于垣县、占地面积3000亩,从业人员3000人,资金投入4亿元,预计产值5亿元。主要建设三晋传统工艺文化博览中心、文化旅游产品交易中心、休闲渡假中心、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成后,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旅游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4)潞城赛社乐户文化园。项目位于潞城市,资金投入400万元,从业人员1500人。主要依托翟店镇贾村赛社民俗街。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表演场所、部分非遗制作展示厅、非遗产品销售部等。此项目的建设,将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5)郊区神农医药养生文化园。项目位于郊区老顶山。预计投资300万元,从业人数60人,预计产值1000万元。主要建设医药养生休闲馆、温泉养生休闲会所、药膳美食旅游餐厅。该项目的建设,将深入挖掘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弘扬中医养生文化,丰富休闲娱乐内容,提升旅游文化的品位。
    (6)沁县七十二行民俗文化园。项目位于沁县,占地面积3000亩,资金投入530万元。主要建设古民居、72行展演展示区、民俗民间工艺展览厅、民俗文化娱乐区。项目建成后,将对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
    (7)长子民间演艺文化产业园区。该项目位于长子县,依托西南吴响铜乐器生产企业、八音会演艺团、鼓书说唱团,打造长子县民间演艺文化产业园区。该项目建成后,将对保护和传承古老工艺,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作用。
    (8)平顺山水文化旅游园区。该项目位于平顺县,发挥晋、冀、豫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依托天脊山、太行水乡两个AAAA级景区,挖掘山水文化节,创新开发方式,建设影视拍摄基地、摄影写生基地、激情漂流基地、野外探险基地等。继续扩大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发展品牌之路,拉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平顺山水文化旅游品牌。
    (9)壶关太行大峡谷大型旅游演艺节目。该项目位于壶关县太行大峡谷景区,深入挖掘太行大峡谷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以增强旅游业的文化魅力和延伸旅游业的产业链条为重点,整合组建专门的产业性演出队伍,以我市特有的文艺形式,组织生产一批文化含量高、艺术精湛、观赏性强的文艺精品,展示长治的文化形象,提升景区的文化魅力,丰富游人的旅游生活。
    (10)屯留羿神文化园。该园区位于屯留县,依托羿神岭、羿神公园以及“后羿射日”神话传说故事,发挥交通便利、市区近郊的优势,建设羿神雕塑像、神话旅游纪念品展览销售厅、茶道文化园、神话演艺厅、羿神文化展览馆等。项目建成后,将对挖掘我市神话传说资源,增强我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11)黎城太行山红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项目。项目位于黎城县,依托黄崖洞、广治山、性空山、洗耳河、杨歧山、冀南银行等景区景点,修建“中国红色金融博览馆”,打造太行山红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形成以红色、绿色、生态为主线的大旅游格局。
    (12)沁源大型文化美术园区。该项目位于沁源县,主要建设名人名作展览馆、长治书画作品展览馆、雕塑展览馆、工艺美术制作中心、室外美术陈列场所、行为艺术表演展示场所、美术产品销售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带动我市美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收入。
    (13)长治县都城隍文化旅游园区。项目位于长治县,依托天紫岭山上的城隍庙以及在此发生的故事传说,加强梳理研究,加大开发力度,建设都城隍文化旅游园区。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对文化产业的领导
    文化产业的发展,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努力营造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县两级都要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统一指导、协调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组由宣传、文化、财政、发展改革委、机构编制、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单位组成,由同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担任正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同级党委宣传部。各级党委宣传部要建立内设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不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面上推开,向纵深发展。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步伐,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实力。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打造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加强文化企业上市培育,鼓励通过公司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通过主板或创业板融资。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探索建立新型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加大对文化产业资金投入的力度,优化财政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支持关键技术的开发,支持文化产业链的形成,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市级财政从2009年起,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建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各县市区财政也要相应安排一定专款,建立本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办法。
    (四)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各级政府予以大力扶持,特别是需要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要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精神的契机,综合研究国家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出台符合长治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从市场准入、投资融资、税收优惠、出口扶持、土地使用、基地园区建设等方面,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五)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教育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动漫游戏、资本运营等文化产业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创意策划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努力引进文化产业的各类高端人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类艺术专业工作者的保护和使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创建有利于各类人才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设立市级荣誉制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工作者。允许文化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以股权、期权等形式进行鼓励。


    主题词:文化  产业  规划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中级法院,检察院,市人民团体,各新闻单位。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12月1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