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日子的方式做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7 04:30:26
 作者:一缕微风的BLOG  



一、班主任最重要的素——“守住核心价值观”

    不论新时期、老时期,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都是守住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守住了,人生才有价值,精神才会愉悦。现代社会是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社会,评价体系多极,评价标准多元。同一个国家、同一所学校、同一位老师、同一个事件,同样的处理方法,站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常常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面对这样的时代特点,如果守不住核心价值观,自我就会像一片叶子,忽而九天,忽而黄泉,永无精神家园,自然就很难有精神的快乐。所以,班主任要牢牢守住核心价值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国家的、民族的、传统的精神财富和时代精神。它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所有人内心深处都有的。当一个人坚守这个价值观的时候,即使失去很多东西也在所不惜;如集没有这个价值观,失去了就会觉得惆怅、落寞、痛苦。我在当校长的时候,提出“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是最高的价值” ;当了局长,每年赠送盘锦市中小学教师人手一本工作日记,上面写的也是这句话。人若没有定力,当多大的官、有多少钱,都会在“求不得”之苦中煎熬。当一个人有了定力,就会总是处于一种获得之中。因为你不

    断地增加定力,拓展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的内涵,于是你就幸福了。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行业,也不要用攀比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行业,守住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享受自己尽责任的快乐和幸福,这样,内心世界就安宁了。

二、教师成长的路——“正思、正思、再正思”

    我不赞成总让老师反思不足。如果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就会无所适从,甚至自暴自弃。更何况,每个人都不可能一无是处。

    一个人首先要正思、正思、再正思,接下来再反思不足。正思的目的是找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不是作为骄傲的资本,而是作为向前发展、创新的资源。我曾在一次盘锦市教师大会上讲过:“每个老师都要至少发现自己的20条优点、长处,即使全市倒数第一的老师也不能自卑,也要找20条长处。”有老师跟我说:“魏老师,我这堂课失败了。”我说:“失败了先不许说失败,你感觉哪个教学环节挺顺畅,先把它记下来,一定要积累自己的财富。”先积累财富,先肯定自己成功的地方,这是我们前进的基石,是继续改革创新的资源。一切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起点都在中国的本土、学校的本身、教师的本心。最宝贵的资源和起点只能来自于此。所以,教师要每节课积累好的经验,失败了也必须先找亮点,下次才可以复制这个亮点,发展这个亮点,把好的东西先守住,不动摇,不懈怠,再一点点地拓展,一点点地增长。当亮点积累得越来越多的时候,还用反思不足吗?毛病自然就减少了嘛!

    老师们一定要多做我们能做的事、正确的事。谁都知道自己有很多毛病,但我们要找点儿正确的事做,做完以后会产生自豪感。我们很平凡,但是很自豪,因为我们为人类奔向真善美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克服职业倦怠的秘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是攀比和行业歧视造成的,这种攀比和行业歧视削弱了一个人对职业的眷恋和喜爱。要消除职业倦怠,获得职业幸福感,首先要守住核心价值观。只要守住核心价值观,我们的内心就不乱了。因为,你是站在昨天成功的角度、对学生喜爱的角度、处理好问题而产生愉悦的角度,找寻自己的成功。在自己昨天成功的基础上不动摇,不懈怠,再做一点小事,再增长,再成功,不断强化、浇灌、培植、成长,于是倦怠感就会冲淡,职业成就感就会增长。

    其次,要探索规律,认清规律。一旦认清了规律,把握了规律,人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感到愉悦和快乐,逐渐消解倦怠感。既要远看,把人生看开看透;又要细查,把小事看大看深。人生就是一个真善美和假恶丑此消彼长的过程,是长善救失的过程。班主任要看透这一点,以一颗好心、善心去帮助他人增长好的方面,自觉地把自己和人类整体发展融为一体。把小事看大,是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很多可学的东西。静下心来想想,改变一个孩子多么有趣,改变一个小组、改变一个班级,得需要多少学问!教师有多么伟大!这样想,你就觉得这个职业是如此丰富多彩,有这么多学问,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科研课题,自然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还有就是千万别急于求成,做任何事都要遵循规律,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再次,要爱自己的事业。当你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时,你就会觉得某件事没处理好,被家长骂了一顿也能够接受,即使家长骂错了也没什么。把遇上不痛快看成常态,你就会化不正常为正常,化烦恼、指责、埋怨为宽容、理解、善待。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幸福、快乐、价值,同时肯定别人的价值,班主任才会把平凡的工作看作一个宏大的世界,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得天清日朗,快乐的心情就数不完。

    最后,保持“松、静、匀、乐”的状态。所有班主任都应该在一种身体放松、心灵宁静、呼吸匀畅、情绪快乐的状态中学习、工作、行走、坐卧。不管周围多么喧嚣,心平静了,就会放下很多东西。我当局长13年,工作总结最后一句话都是:“盘锦市的老师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别因平常而不高兴,因平常而高兴,才是真高兴,才会得大自在。

四、班级管理的方法——“从最小的事做起”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地域环境、学校环境、民族和家庭背景不同,正确价值观的“幼苗”的成长高度也会不一样。但不能因为高度不一样,就任由它自生自灭。正因为苦,正因为难,我们才更应该在这种环境下,让正确的价值观生长,得到真正的人生幸福。   

    在这个前提下,我建议班级管理从最小的事做起。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告诉我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班主任必须学会把大事分解成日常可操作的小事;不管多难的事,必须化难为易,让每个人都能做,才可能成为现实。每位老师都应该从研究孩子开始,从研究孩子的一天开始,从研究孩子的经历开始,从小事做起,做起来就不要停止。

    比如,班主任可以领着学生写日记。日记绝对是班主任的好助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工具。因为大多数人在写日记的时候,一般都会勉励自己勤奋,别懒惰,要制定计划。当然,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期待学生的话充满什么诗意和深刻的哲理,也别指望学生一次两次就能写好。第一天的日记可以只写一句话,第二天写两句话,第三天写三句话……所有人都是在战胜自己惰性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尊和自信。我们帮着孩子一点一滴、不知不觉地战胜自己的惰性,他的自信心自然会逐渐地一点点地增长、积累起来。不怕慢,就怕站。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做正确的事,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而且一旦做起来,决不停止。实际上,学生一分钟一分钟地做好小事,一堂课一堂课地得到快乐和收获,不可能不发生改变。

五、教育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我一直建议大家看《中国哲学史》《欧洲哲学史》,从史的角度看人类最重要的问题,看最杰出的思想家是如何思考的,往往事半功倍。

    实际上,读完这些书,你就会发现,全人类的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对教育根本问题的认识都是一致的——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1.为什么教?为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教。这几乎是所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一致认识。从老子到孔子,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回答都是“为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教” 。这句话再过一万年都不过时。

    2.教什么?教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关于“做人”,大家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做“追真”“向善…‘求美”的人,做存平常心的人。但“做事”就千差万别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遗传基因、不同特长的人做不同的事。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的兴趣、爱好要服从社会的需要,这几乎是一条“铁律”。

    3.怎幺教?老祖宗早就说明白了,教的规律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学的规律是“学以致用、学而时习、循序渐进、持

之以恒”。课改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讲过,地球上有三类理论,一类理论像恒星,一类像行星,还有一类像流星。我们一定要关注“恒星”,它是万古不变的;“行星”自己不发光,反射别人的光看着也挺亮,但你别上当;“流星”就更不用说了,流足雨很好看,但是不长久,它容易牵扯你很多不必要的精力。所以要注意恒星,也要看透流星的本质。教育一定要以“恒星”定位,把握方向,千万别把“流星”当成方向,否则会彻底迷茫。

六、对待教育的态度——“用过日子的方式做教育”

     教育就是要让人回归正常、回归本源,所以别用搞运动的方式做教育,要用过日子的方式做教育。我当教育局长后,从不提什么宏伟目标、深刻思考,也不提什么新的词汇、新的理念、新的概念,我经常提的一些要求都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不管作为班主任,还是校长、局长,都不能难为人。只有‘既不难为人,又不放纵人,教师才会在“是人都能做的事”当中一点点朝前走。

    比如我经常提的“七个一分钟”。第一个“一分钟”就是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劳动。“爱祖同、爱人民”看小儿摸小着,当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父母时,“爱祖国、爱人民”百分之百是骗人。爱父母,就要知道心疼父母,长大才可能心疼身边的同志,才可能心疼更多的人,这是很简单的常识。所以,我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家务事,有时间就多做,半小时、一小时,没时间就一分钟。长此以往,一天天、一月月……不能停下来。这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大事。因为“最大的事”就是承担家庭责任。其他还有每天写一分钟日记,每天抬头挺胸大踏步一分钟,每天唱一分钟军歌或校歌,一分钟记忆力或注意力比赛,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读中外名著等。

    你让人做一件事,必须考虑人付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一件事效果挺好、挺轰动,但难以复制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就不做。我的“七个一分钟”是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时间成本很低;第二,几乎不怎么花钱。做家务不花钱,写日记就花墨水钱和日记本钱,唱歌随便唱,走路也不交费,演讲只是用嘴,一分钟读中外名著也就买本书的钱,一分钟注意力比赛,全部身心扑在学习上,这也一分钱不花。每件事做了,都对自己的身心有好处,成本又很低,我们为什么不坚持?

七、学习他人的前提——“守住三个根本”

    不是学魏书生,而是学魏书生说的“民主和科学”。我一直说,我根本没有新东西。因为,我的“根”不是新的,我的“本”也不是新的,但因为我守住了“根本” ,所以我的枝叶肯定是新的。因为“根本”深了的时候,必然不断地发新芽、抽新枝、长新叶。但前提是守住“根本”。这里说的“根本”不是我个人的思想,是老祖宗的,是咱们建党、建国以来大家共同总结的。

    第一,守住传统常识。凡传统而又是常识的,必定是真理。就像前面提到的“教的规律”“学的规律”,这些绝对是真理,一定要守住了。

    第二,守住新中国的经验。对新中国的教育,搞教育的人一定要抱起团儿来说两句话。第一句是“咱新中国教育了不起” ,第二句是“中国教育有问题”。一定要先说“了不起”,再说“有问题”。因为我们中国用全世界1%的教育经费培养了全世界18%的学生,创造了多大的奇迹呀!世界上只有中国的GDP连续30年增长超过8%,这些奇迹不都是我们教育培养出的各行各业的学生创造出来的吗?所以,中国教育是值得骄傲的。当然,我们也有问题,如没有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但是“诺贝尔奖”那样的大树需要数十年的培植、积累,需要循序渐进。

    第三,守住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根本。这是最要紧、最宝贵的。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平等,都渴望相互之间的理解、尊重、互助,都渴望在制定制度之前进行民主决策。我们要守住来自内心的呼唤,增长它。我们要把自己的优点、长处守住,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前提下向前走。所以,不是学魏书生,而是学习如何发展自己的内心。

    当你“守住三个根本”的时候,就等于深深地扎根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扎根于60年新中国的土壤,再扎根于自己优点、长处的土壤,你就会不断成长,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这时,再放眼国际,心平气和地去看凯洛夫、赞可夫、巴班斯基、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布鲁纳的理论,你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你是站在平等的角度去看他们,大家的根基都是相同的,只是枝叶不同,具体表现形式有点差别而已。于是把他州各自有道理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就学活了,就会使自己的根扎得更深,枝干长得更高。

    我用《班主任工作漫淡》中的一段话作为对广大青年班主任的寄语,也作为今天采访的结束语:“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已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