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能力提升之删繁就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02:06

高考语文阅读能力提升之删繁就简

2010年04月07日11:44腾讯高考我要评论(0) 字号:T|T

高考(论坛)研究专家 王大绩

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任何老师都感到有些棘手。学生家长也常常为孩子学习语文 “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而心烦意乱,无计可施。事实上,任何语文教师都在探求阅读的指导与学习方法,并试图寻求一条终南捷径,然而差不多所有的办法都是以学生的宝贵时间为代价的。因此,给学生一个科学实用的阅读方法就更加显得十分重要和珍贵。

四中网校网络面授班的王老师施之以道,授之以法,学生得之于心,用之于实。

王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我们可以理解为,方法上要学会用灵活(动态)的而不是刻板的、变式的而不是固定的教条的方法对文字信息进行比较,进行判断,从中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学会果断的斩除次要信息,存留主要信息;形式上要学会关注行文中的句号。当时,我觉得这种方法说得轻松,听得容易,操作上则是另一回事了。过后,我有意识地进行验证,结果,真是出乎意料。它,非常好用。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具体操作过程。

王老师在讲了方法后,紧接着讲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重要信息,大致(注意,是大致,而不是绝对,不是教条)包括概括性信息、关键性信息、照应性信息、关联性信息等;次要信息,大致(注意,还是大致,而不是绝对,不是教条)包括专业性信息、情感性信息、描述性信息、附着性信息等。两相比较,重要信息,是表层信息、刚性信息;次要信息,是深层信息、弹性信息。重要信息的核心就是关键性的一词一句;次要信息具有参照和干扰的两重性。到这里,我豁然了很多,以往我们常常在无关紧要的句子上闹腾半天,不仅浪费了时间,更重要的它往往转移我们的视线,让我们出现错觉。

接下来举个例子来说明。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简析]题目说“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言外之意是原来的长句意思不够清楚。按语法分析,长句的主干是“国家生产机器人”;按信息等级分析,原句的重要信息是“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机器人”。二者的差异在于:语法分析是刻板的、固定的;信息等级分析是不定的、灵动的——这里的依据是题目。其实原句不够清楚的症结是“机器人”的三个长定语,这是次要信息的铺排。症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找到了:既然重要、次要信息混杂,句子的意思就不够清楚;那么,把二者分开,意思就清楚了。

答案①: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先说重要信息,冒号后再用次要信息补充)

答案②: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先说次要信息,冒号后再用重要信息归纳)

两个答案有差异,但本质特征却一样——将两类信息分离。正因为此,我们说这道题目是标本式的题目。因为高考语文试题,本质特征是重要、次要信息交杂混合;解题的根本原则是将二者分割,剔除次要信息,聚焦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