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睡功的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58:15
( 一 ) 睡功的渊源:         中医理论认为: 正常人白天阳气旺盛,故白天精力充沛。到夜晚阳气渐衰,阴气相对亢盛,故人到了夜晚就精力不足感到疲劳,需要睡觉休息。在睡觉过程中,人体的精气内守于五脏, 气血流动较缓慢. 体温下降. 代谢过程变慢。通过睡觉可使人的精.气.神三宝得以保藏和补充,使五脏得以休息,阴阳得以协调,从而恢复到平衡状态。睡觉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主要形式,又是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稳定神经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      睡觉与饮食都是养生之大要,如果人一生能睡得香甜. 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      关于睡功的理论,中医学认为是阴阳交替的结果。     << 灵枢篇 >>中说: “阴气尽而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现代医学认为. 睡眠的本质是高级神经活动抑制的过程,属于保护性抑制。在睡眠状态下,全身各种功能降低. 肌肉松弛. 心率变慢. 血压降低. 呼吸减慢. 机体代谢降低. 细胞充分的休息. 可以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所以权威人士说: “睡眠是纯天然的补药”。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美国哈佛大学科留卡博士认为: 哺乳动物能把体内细菌制造的胞壁酸贮存在脑内,保证人体正常睡眠的需要,促进睡眠制量。当患感染或发绕时, 细菌产生的胞壁醇酸增加,即可引起脑内睡眠促进物质增加,结果睡眠制量增加,免疫过程亦增加,从而有利于病的痊愈。最新的研究指出,在质量较好的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这些变化会有助于人类疾病的康复。       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下:        1 . 卧位能改变脑肝的血流量: 据测定人类卧位时脑和肝的血流量是站立位的七倍。而脑和肝脏血流量的增大是营养脑和肝细胞的有效保障。因此. 脑动脉硬化. 中风后遗症. 精神病. 血管性头痛和急慢性肝胆病等均宜卧床休息。         2 . 能协调大脑皮层及肌纤维的功能: 人类最活跃的大脑皮层及骨骼肌纤维细胞,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体内代谢产物聚增. 出现昏昏欲睡及全身关节肌肉酸楚疼痛,这就要靠睡眠来放松身体,并且在睡眠状态下排泄代谢产物。         3 . 能促进生长激素释放: 有利于活性酸的激活。据研究发现. 能促进生长激素既有利于人类生长发育,又有利于机体内的各类活性酸的激活。既能增强新陈代谢, 也就是说: 睡眠既有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又有利于成年人的新陈代谢功能。       4 . 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据报道: 眸睡眠状态下体内的内分泌量增大,为机体抵抗各类疾病的侵袭,提供了一支强大的防御力量。        不少人入睡前体表有块红肿,次日醒来肿去炎消, 就是这个道理。总之. 睡眠状态下体内的这些演变,都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一条天然的治疗疾病的途经。所以. 提高睡眠质量. 利用睡眠效应. 有效地治疗疾病,为人类利用自身力量战胜疾病,开辟了新的前景。          在宋代的陈抟就是一位 “睡仙” 。陈抟在年轻时苦读经书,也曾想济入仕途,但是. 当时后唐王朝四面楚歌,他夺取功名的希望屡次破灭,最后他完全死心了,于是. 就开始访道 ‘求仙’ 。他隐居武当山和华山之中,专攻内丹养生法术,偶然的发现睡中也能炼功治病修心养性,于是就专门研究起睡功来。后来,他又拜了高师何昌一学 “锁鼻息飞精之术” ,结合其原来的气功配合修炼,终于炼成了 ‘睡仙功’,其 “所修益高蜕老而婴. 动如神人” 。据<< 宋史 . 陈抟>>中记载: “陈抟曾到华山云台观修道,每寝一处. 多百余日不起” 。 皇帝听说: “陈抟能睡百余日不起” 颇感怀疑,于是把陈抟关在房中进行考察,一月之后,他仍在熟睡之中。他睡的功夫果真神奇,睡上数月不动. 不吃不喝不哭不笑; 脉搏无息,但睡醒以后却精神饱满,面部红润,百病不侵。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一则是其睡时在练一种高深的气功; 二则是在 ‘修心’, 何渭 ‘修心’ ?只要你读一下陈抟的<< 对御歌 >>即可晓得。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衣铺当被。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思张良. 闷想范蠡. 说甚孟德. 休言刘备. 三四君子. 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 向青山顶上. 白云堆里. 展开眉头. 解放肚皮. 且一觉睡. 管甚玉兔东升. 红轮西坠” 。确实,世俗之人, 迷矢臣海情场,声色名利毁其精神, 美酒厚味伤其心志,即使在睐睡中,也无片刻安宁,总想争权夺利,这样如此何来健康,何来百岁。看来睡觉时不仅要 ‘睡身’ ,而且要 ‘睡心’, 使终日疲惫的机体得以充分休息,才能神息永远相依,健康相伴百年。这种似睡非睡,神气相依的状态下呼吸出入无息,六脉俱无. 闭气胎息. 进入一个静寂安宁的境界,这对健康长寿无疑是有极大好处的。陈抟之所以能活118岁,和他长年修炼睡功有关。难怪半仙翁说: “华山处士如容见 . 不觅仙方觅睡方” 。 ( 二 ) . 睡功的真谛:         真正卧功的开始是周身全方位放松的开始,能够达到放松的状态,也就是最好的睡眠状态,这种状态也是身体自我调节的最佳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放松睡觉就是最好的卧功。也就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使身体全方位地最大限度的放松,象死了一样。如果能够达到经络全方位的放松,再闭住呼吸这不就是龟息法吗?行站坐卧当有法,把它真正的贯串到人们日常生活中. 工作学习中去。从气功学的理论来研究,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养生术的精华,修练气功要象龟那样静伏潜然怡静,一念不生,心泰神安,气清志一,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冥心绝念,无思无为无我的坐忘气功态中。        人身有精气神三宝,神是人体生命中的宝库,历来有养生以气为本,以养神为道之说,而养神之道在于精神。意为养神宜静不宜躁,要保持精神情志的淡泊虚无,宁静致远,神清志清,则可真气内存,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行动坐卧有法. 其实质是将气功生活化, 这与佛家的行住坐卧都是禅,和道家的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是同样的道理。把气功生活化了,也就是指在炼功中的放松身心,恬淡怡悦. 舒适宁静的感觉扩展到生活中去,整天处于这种放松通畅的气功态中。       在炼功中要心平气和. 喜气洋洋. 面带微笑. 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婴儿时期,这就是最佳的高级气功态。所以不要把卧功看的那么简单,练卧功也能修出境界。你只要躺在床上真正达到全放位放松,经络迟钝. 血液流动减缓到最低程度,呼吸慢慢达到龟息态。这些功能通常是坐不出来的,这些功夫就是睡出来的。禅坐只是一个不倒翁, 它是有形的, 而睡功的卧是无形的。刚开始修炼源通养生法的睡姿炼功,哪种练起来最舒服. 最容易放松入静你就炼那一种。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 三 ) . 异相睡眠防病延寿说:         睡眠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本相睡眠”, 一种是“异相睡眠”。用脑电图不难区分这两种睡眠,而凭一般观察也很容易识别异相睡眠,处于异相睡眠的人,眼球左右快速运动,表面上看来似乎睡得不深,可是却不容易被唤醒。         成年人入睡. 多数一开始先进入本相睡眠,大约20分钟后进入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时间较短,历时30分钟后又转入本相睡眠。人在睡眠时就是由本相睡眠到异相睡眠,再到本相睡眠,最后进入异相睡眠, 就是这样交换进行的。科学研究发现人在异相睡眠中,大脑温度升高,血流量增加. 氧耗量增加. 代谢增强, 故有科学家所说: “正因为异相睡眠, 我们的大脑在第二天才能清醒地工作” 。       而长时间的异相睡眠不安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 情绪不稳. 烦燥焦虑,智力下降。因此. 为了保证大脑的健康和智慧及活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异相睡眠。       我国古代养生学家提倡 ‘昼寝’, 认为 “一觉闲眠百病消”(白居易) 。苏东坡有诗云: “主人劝我洗足眠. 倒床不复闻钟声” 。这是催眠的一种方式,引血下行,很快就能入睡了。但是中国古代养生家们普遍认为白天小睡能神健体康。这是否意味着 ‘昼寝’ 可能有促使异相睡眠的作用呢?值得探讨和研究。       清代的曹庭栋是位长寿者。在他85岁那年编著了<< 老老恒言 >>一书,书中详述了 “昼寝昼卧” 的方法,简引于此: “午后就卧室安枕移时; 或寐或醒. 任其自然。起床后. 热水洗面. 则眼明信爽 ; 加薄棉衣暖其背,则肢体俱觉轻捷” 。曹氏深得此道,指出: “当昼即寝; 入夜复寝,寝分而二。每日时至午时,阳气渐消. 少息所以养阳 ; 时至子. 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 。东坡诗云: “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 。生理学家已发现人过七十多岁,机体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能自发性地增加异相睡眠的时间。而正确的日寝夜寐,则可能诱导相睡眠更加延长,有利于推迟老化。以下 ‘昼寝’ 的方法,都是实践得来,也符合中老年人养生的原则。 “冬月昼卧 . 当以薄被覆其下体以温养气血” 。      “长夏昼卧. 醒后即进热炊,以助阳气” 。 “未倦可佛卧。如少倦即就枕,过后恐又不成寐矣” 。     “坐而假寐,醒时备觉神清气爽,较之就枕而卧, 更为受益” 。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保障异相眸睡眠呢?           ( 1 ) . 保证足够的有效入睡时间; 入睡的时间长,相应来说. 经历的异相睡眠时间也长。           ( 2 ) . 最好采取默念数字修炼法,或温水洗脚, 食物催眠法; 由这些方法导致的睡眠多数有正常良好的异相睡眠出现。           ( 3 ) . 在入睡60分钟时,不要随便吵醒入睡者,因为这段时间可能是入睡者进入或处于异相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