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另类北京之旅---万安公墓半日游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1:28:13
下载 (134.15 KB)
2010-10-12 02:23 下载 (104.7 KB)
2010-10-12 02:23 下载 (121.09 KB)
2010-10-12 02:23 下载 (121.34 KB)
2010-10-12 02:27 下载 (121.51 KB)
2010-10-12 02:27 下载 (125.82 KB)
2010-10-12 02:30 下载 (83.39 KB)
2010-10-12 02:30 下载 (138.69 KB)
2010-10-12 02:30 下载 (110.85 KB)
2010-10-16 03:13 下载 (83.73 KB)
2010-10-16 03:13   下载 (88.85 KB)
2010-10-16 03:14 下载 (127.18 KB)
2010-10-16 03:14 下载 (117.63 KB)
2010-10-16 03:16 新浪娱乐讯 我国著名军旅剧作家、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黄宗江老师,因病于18日下午13时47分在解放军三零一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九岁。

  黄宗江老师一生有《农奴》、《海魂》等许多优秀作品,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杰出老 视频:著名电影艺术家黄宗江病逝 享年89岁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一辈艺术家。黄宗江老师追悼会定于10月28日举行。

  简介

  黄宗江(1921- 2010.10.18),编剧,浙江瑞安人,生于北京。十岁时即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世界日报》上发表独幕剧,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积极参加南开剧社的活动,毕业后入燕京大学外文系,与孙道临等一起组织燕京剧社,演出曹禺《雷雨》等名作。1940年退学至上海成为职业话剧及电影演员,参加了话剧《愁城记》、《蜕变》、《正气歌》、《楚霸王》、《春》、《秋》及电影《乱世风光》等的演出。1949年黄宗江加入人民解放军,成为文艺战士,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先后创作了《海魂》、《柳堡的故事》、《农奴》等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其中《海魂》和《农奴》分别在卡洛维o发利和菲律宾国际电影节上获奖。黄宗江才华横溢,生活积累厚重,并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曾被聘为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其“文革”后的电影剧作有《柯棣华》和《秋瑾》。

  黄宗江在中国同时代的文化人当中,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杂家。他读过大学,痴迷演剧,当过水兵,写过剧本、文章,还做过文化使者。现在许多人一提到黄宗江,都会将他和与之参与主创的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黄宗江的一生也总和浪漫的爱情难解难分。

  他创作的《海魂》获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届劳动人民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

  1963年的《农奴》是他的代表作,标志着他的电影剧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957年的《柳堡的故事》获文化部全国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三等奖。

  其中《海魂》和《农奴》分别在卡洛维o发利和菲律宾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他终于可以进万安安息了 中新网12月1日电 黄宗江在中国同时代的文化人当中,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杂家。他读过大学,痴迷演剧,当过水兵,写过剧本、文章,还做过文化使者。现在许多人一提到黄宗江,都会将他和与之参与主创的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黄宗江的一生也总和浪漫的爱情难解难分。

  日前,82岁的黄宗江接受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专访,回忆起自己浪漫激情的青春  
岁月。

  黄宗江1921年生于北京,父亲是留日学电机的洋翰林。后来在北京电话局做工程师。在黄宗江记忆中,父母从小就带着他看戏,这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黄宗江10岁时就写了一个名叫《人之心》的寓言剧,并在当时的《世界日报》上刊载。1935年黄宗江考入有着悠久演剧传统的南开中学读高中,开始在校内登台演出,展示出了才华。当时,许多角色需要男扮女装,黄宗江就经常扮演女角。所以有人把周恩来、曹禺一同称作南开的三大“女演员”。1938年黄宗江考入燕京大学外文系读书,但是对当时的黄宗江来说,已经把演戏放在了首要位置,而且陷入了一段“少年维特”式的烦恼,甚至为情所困企图自杀,幸被救起。

  1940年的冬天,19岁的黄宗江为情所困,中断了在燕京大学的学业,只身前往上海,投奔向往已久的“抗日孤岛”——上海的进步剧团。经有过一面之缘的黄佐临介绍,黄宗江考进上海剧艺社,走入了真正的戏剧团,并很快站稳了脚跟。不久他又加盟了黄佐临组建的上海职业剧团。

  黄宗江带着妹妹黄宗英过起了闯荡江湖的生活,也在上海这个名家如林的地方有了不小的名气。1942年石挥主演话剧《秋海棠》而大红大紫,便有电影公司找黄宗江出演电影版的《秋海棠》。当时一统上海电影业的是日本人,黄宗江不想和日本人扯上关系,也不想与石挥竞争,再加上当时一大批戏剧名家,包括一位令黄宗江心动的女友,已经撤往重庆。于是黄宗江也告别了上海的艺友,辗转湘桂,到了重庆。

  在重庆,黄宗江参加了夏衍领导的中国艺术剧社。在这个集中了夏衍,于伶,郑君里,金山,蓝马,张瑞芳等名家,班底强硬的剧团里,黄宗江很快就显现出了自己的实力,特别是他在《戏剧春秋》这出话剧中,“一赶三”的精彩演出,把一场戏中三个角色个个演得可圈可点,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在重庆,中国戏剧史上有名的雾季公演,为黄宗江创造了许多的演出机会。不久他就得到了观众与同行的认可,拥有了“三大小角色之一”的雅号,并与蓝马,谢添,沈扬,一起被称为“四大名丑”。然而就在黄宗江声誉日隆的时候,他的感情再度受挫,加上忧伤国事,他又开始不安分了。1943年冬天,22岁的黄宗江又一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报名参加中国赴美参战海军,当了一名水兵。

  黄宗江与一千多名水兵一起漂洋过海,任务是接收美国赠送的对付日本侵略军的八艘军舰。而当他们驾着军舰回国时,日本已经投降,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于是黄宗江借故患了肺病,因病被海军除名,回家养病。同时开始构想他的第一部大作《大团圆》。1946年秋天,黄宗江又一次走入燕京大学校园,过起了一边写剧本,一边读书,也一边谈恋爱的生活。

  黄宗江:我又回到燕京大学,念我的第九年大学,在此期间,我结婚了。可是这是一个并不幸福的婚姻,她比我好胜得多,她是要出人头地的。她跟我说呀,这个婚姻是英雄崇拜的,你过去是我的英雄,现在不是了。我们最终还是离婚了。

  这次婚恋的失败,使黄宗江再次出走上海。他终于未能取得燕京大学的毕业证书。不过他并没有放弃他的写作,《大团圆》终于还是完成了。一个多难的岁月里,大团圆就是不团圆。1948年黄宗江的《大团圆》大获成功。这是黄宗江第一个搬上舞台和银幕的作品,也正是这部作品改写了黄宗江的后半生。他从演戏转为职业写作。

  1949年,黄宗江又一次激情萌动投身军旅,这一次他穿上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手中的武器不是枪,是笔杆子。他被分配在了第三野战军的文工团。很快,他就接手了一个让他日后成名的电影剧本创作。

  黄宗江:《柳堡的故事》是我改编的一个小说。这个小说的作者叫胡实言,也是上海参军的一个知识分子,当时他肺病穿孔,只得养病。领导上就说,这小说很好,预备发表,你去找他把它写成电影,我一看也很好,建国前夕,我们就开始写了,使劲写呀,老通不过。小说里说,“我虽然是政治指导员,我看见好看的女孩子,我也会看一眼的”,这很好,很生活语言嘛,我就把这个写进去了。结果审查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叉子,说这样的语言是不能用的,小说里还可以,电影里绝对不能用。这个故事不是恋爱的故事,被人误会了,以为是一个战士和村姑的恋爱,后来那个战士也就出征了。胡实言也当过指导员的,他说我碰到过这样的战士,他说按真实的生活,这个战士没有回来,已经牺牲了,即使回来了,二妹子呢,也结婚了。生活里大概是这样子。可是他说我想了想这样不妥,好像革命成功了,我个人的幸福没有了。他说我就把它改成团圆了,说明将来要好了。胡实言是我很好的朋友,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柳堡二妹子的亲娘》,副标题就是《多情的指导员胡实言》。因为我是这个剧本的干娘,或者奶娘,人家亲娘是胡实言。

  1953年,历经了7年多周折,胡实言、黄宗江编剧的《柳堡的故事》终于由八一电影厂摄制完成,与观众见面。那个年代,描写红色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是银幕上的宠儿。《柳堡的故事》大胆地开始在新中国战争题材影片中进行了描写爱情的尝试,影片倍受欢迎。片中插曲《九九艳阳天》至今仍广为传唱,黄宗江的名字也随着这歌声不胫而走。就在《柳堡的故事》成功之际,黄宗江也收获了爱情的果实。1956年,多情的黄宗江又狂热地爱上同龄军人阮若珊。阮若珊是一位早在12.9时代就投身红色革命的革命者,认识黄宗江之前已离了婚,带着两个女儿,在黄宗江万言情书的重火力进攻下,她接受了黄宗江的爱。1957年,同是36岁的黄宗江和阮若珊喜结良缘。

  与阮若珊的结合,使黄宗江找的了一个安心之所。1958年,总政创作使解散,黄宗江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了编剧,阮若珊也转业到中共戏剧学院任教。他们在北京有了一个家。黄宗江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海魂》和《农奴》就是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品。黄宗江成了新中国著名的剧作家。在将知识分子归属资产阶级名下,把人的出身和历史层层审查的政治氛围下,黄宗江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然而黄宗江终于未能躲过文革的劫难。1964年,他前往炮火连天的越南南方,出生入死,创作了一部自以为是立下了战功的话剧剧本。不料,这个剧本成了“林彪委托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里记载的批判靶子。

  黄宗江成了左派大军祭旗的牺牲品,帽子一顶顶地扣到他头上。他终于被打成反革命,并且一度被发配到甘肃天水。

  当文革恶梦结束,黄宗江和阮若珊都已年近花甲,人生一段壮年时光被浪费掉了。黄宗江重新拾起了笔,又进入了一个创作高峰期,《柯棣华大夫》、《秋瑾》等作品纷纷问世。他还作为文化使者到国外讲学。认识黄宗江的人都会感到他是一个充满活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人。但是两年前老伴儿阮若珊去世,却使黄宗江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几十年来,黄宗江一直精神十足地活跃在中国的文坛、影坛、剧坛、视坛,是一位众所公认的杂家。不过最让黄宗江恋恋不舍的还是登台演戏。

  2003年,黄宗江在艺妹卢燕的鼓励下,一直在构思一个新的剧本《艺人》,他把它称作自己最后的杰作。该剧描写一对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恋人,两人都是演员。如今男演员是老丑角,女演员已不能再登台演出,只能在台下看她的恋人演出。在一次演出现场,男演员演罢老丑角,在后台坐化了,他的恋人在观众席上也坐化了。黄宗江希望能写成这个剧本并出演戏中的老丑角。         他创作的《海魂》获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届劳动人民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

  1963年的《农奴》是他的代表作,标志着他的电影剧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957年的《柳堡的故事》获文化部全国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三等奖。

  其中《海魂》和《农奴》分别在卡洛维o发利和菲律宾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下载 (117.63 KB)
2010-10-16 03:16 下载 (120.59 KB)
2010-10-16 03:16 下载 (116.6 KB)
2010-10-16 03:16 下载 (155.75 KB)
2010-10-16 03:18 下载 (93.67 KB)
2010-10-16 03:18 下载 (158.62 KB)
2010-10-16 03:18 下载 (124.58 KB)
2010-10-16 03:18 下载 (106.68 KB)
2010-10-16 03:18   下载 (129.54 KB)
2010-10-16 03:20 下载 (125.12 KB)
2010-10-16 03:20 下载 (117.23 KB)
2010-10-16 03:20 下载 (128.95 KB)
2010-10-16 03:20   这位前清遗老跟他的六位夫人埋在一起,享尽齐人之福......
下载 (161.86 KB)
2010-10-16 03:24 下载 (149.8 KB)
2010-10-16 03:24 下载 (142.99 KB)
2010-10-16 03:24
左三个、右三个......
下载 (146.35 KB)
2010-10-16 03:24

nEO_IMG_照片 521.jpg (138.17 KB)

下载次数:0

2010-10-16 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