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谈]货币紧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7:28:21
 笔者在日前的文章《热钱岂是池中物》中,明确指出,周小川所谓的“池子”绝不是股市,困住热钱之法,只可能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笔者谈到:“‘池子’即是整个中国宏观市场。当采取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如:减少货币发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提升利率、贴现率和准备金率等时,由于对中国投机收益预期的降低,热钱流入中国的意愿将会降低。也只有对整体货币政策进行收紧,为这个‘大池’筑起千里金堤,外资也才不会一涌而入,集中到某个单一的‘小池’,造成局部的重创。”
从昨天、今天两日消息面来看,笔者的判断已经得到部分证实:
其一,11月9日下午,A股一度跳水,传闻当日晚间将有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消息公布。“金风未动蝉先觉”,敏感的资本市场,对央行将进一步收紧货币并不意外。
其二,11月10日下午,路透报导:“在强大的通胀压力下,中国加大了货币紧缩政策的力度.消息人士周三指出,央行再度出手对一些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消息传出後,在香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股应声下挫。消息人士提到,央行上调了数家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包括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可见,笔者提到的紧缩货币政策之一的“提高准备金率”的方式正在实施中。
其三,11月9日,一年期央票利率上涨,这背后折射的是央行引导和市场心理两方面的走向:利率上调的预期,和发行更多央票的可能。这两种可能性都落在笔者所提到的紧缩货币政策的方式中--“利率上调”和“回收货币”。
其四,11月9日发改委主任张平称,中国今年的CPI升幅将超出3%的政府设定目标。对中国来说,“政府设定目标”往往是必要固守的“死线”,即便不能坚守,也要有坚守的行动和精神体现,CPI乃必救所在。要将CPI降低,紧缩货币政策又必不可少。
其五,外管局11月9日发表声明,将严格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的管理,并严格限制银行超指标经营的行为。外管局说,此举是为了“打击热钱违规流入,维护我国涉外经济和金融安全”。可见,筑起“金堤”防洪,还是首道防御之策,引入股市云云,实是臆测。
以上种种,证实周小川所谓“池子”正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天边龙挂之下,霹雳之声已隐隐可闻。山雨欲来,后续种种紧缩货币的措施,还将接踵而至。那些以为热钱大潮可以引而推高股市泡沫的言论,实可休矣。
作者:原始人上网 回复日期:2010-11-11 11:21:22 
  个人意见:
    1、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0.5%和近期25个基点的存贷款利息相对于目前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来讲,作用不大。实际负利率依然严重,cpi过高。
    2、在没有寻找到新的增长点的一段时期内,维持可接受的通货膨胀是必然选择,货币超发不可避免。
    3、美国新一轮的印钞行为无法阻止,全球经济体尤其是新型经济体将收到热钱的再次冲击,各国流动性更加泛滥,通货膨胀有失控风险。
    4、基于以上原因,综合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此轮上调存款准备金等一系列做法,是为了将水库提前放空,迎接即将到来的泛滥的美元洪流。
    
     结论:就目前政策来看,货币并没有进入紧缩,相反,可能更加严重。
  ---------------------------------------------------------------------
   我赞同楼主的说法,房市和股市都不会是池子,相反,在美国和日本的全球宽松下,新兴国家都不得不进行紧缩,因为新兴国家原有的内部通胀问题已经不支持新一轮的通胀。
   房子价格不会缩水,但实际价值会持续缩水;股市被认为是虚拟经济,但可千万别大意,股市的大起大落对实体经济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另外如果让股市成为池子,这其实就对这段时间来的国际贸易战投降了,对美国宽松货币政策投降了,潜台词就是承受这种代价,但这个代价对于新兴国家来说,都不具备承受的能力,谁不控制好货币政策,谁就是第一个倒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