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世博当编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44:07
武汉市梨园小学六(3)班 黄蕤
动车在轨道上疾驰,我的心也早就飞到了千里之外的世博会的现场。这可不能错过啊,这是头一回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
“哇!好多人在排队啊!”几个小时后,我们一家人随着旅游团来到了上海世博园的门口。夏日的阳光从头顶上照射下来,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一个“小白菜”(世博会志愿者的别称)走了过来,给每人发了一把白色的小扇子,既可以扇风,也可以涂鸦。接着,又有两个“小白菜”走过来,给了我们一张世博园的游览图。
爸爸看了看游览图说,日本工业发达,日本产业馆就在附近,那我们从日本产业馆参观吧。日本产业馆前排队廊里已是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我们只好耐心地等待。在等待期间,有一位外国人朝我笑了笑,拿着大镜头,要给我拍照呢!日本产业馆是以健康产品为主题,制作的短片十分精妙。值得一提的是,馆里给参观人员每人发了一个可以消解的袋子,可以把瓶装水、遮阳伞、扇子和小板凳都放进去,方便多了。这个袋子真结实,装了那么多的东西,跟随我们在世博园玩了两天,仍然毫发无损。
我们看了中国石油馆等场馆后,一家人去了儿童乐园馆。这个馆看上去不大,其实是一个“地下城”,在这个“城市”里设有很多岗位,但是职业证是随机发放的,有的小朋友想当警察,却只能当消防员,有的小朋友想当银行家,却只能去铺地板。我也是一样,我最喜欢的职业是侦探,可以像工藤新一一样,但发给我的“职业证”上写着“杂志社编辑”。于是,我与几个朋友一起穿上杂志社的工作服,把一些稿件和图片在电脑上组版,再打印下来。当其他小朋友还在苦苦思索时,我第一个交版面,因为这个职业对我并不陌生,我爸爸也是个编辑哩,我假期在家也编过报纸哦。
第二天,我们去了“大刺猬”的英国馆,为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叹为观止;在有美人鱼的丹麦馆,品尝起地道的三文鱼;去了浪漫的法国馆,米其林轮胎工作人员送给我一支活动铅笔……最后,我们去了中国馆,纯正的中国红围绕着这个馆,因为我们没有预约券,只能在外面看看。
世博会、海宝,各种风格的馆厅……让我们回味的地方太多。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去上海世博会,哪怕排很长的队,也想去中国馆内看一看。
【点评】本篇习作以游世博为线索,分别介绍了在日本产业馆、儿童乐园馆和英国馆的所见所闻。由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在描写时准确地抓住了这三个场馆的特点进行介绍,同时又做到了围绕中心安排材料,重点写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在儿童乐园馆当杂志社编辑的经历,语言流畅、质朴,也表达了自己游世博的欣喜之情。
与“趣味”同行
荆州中学高三(10)班 雷翔宇
在童年的记忆里,学习的路上充满鸟语花香。树间传来的清脆鸟语,演化成汉语拼音;淙淙流淌的溪流,对着我默念乘法口诀;巍峨耸立的高山,对着我低吟古诗名篇。看着浮游在湖上的白鹅,我不再满足于用“可爱”来形容,而是念着“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看到池塘里的荷花,便将“出淤泥而不染”铭记心中。
当孩子叫苦连天地抱怨作业繁重时,母亲让我放下笔,到小院里寻找答案;当孩子们为第二天的期末考埋头苦干时,母亲领着我,带上书,到小山上,散散步,认认字,吹吹风,背背书,看看天,算算数。每走一步,上一个台阶,多看一道风景,也多认了一个字;每阵风吹过,都夹着书香,把文章镌刻在奇石上,也刻在我的心上;每当云飘过,将天擦得更蓝更亮,也使我的眼界更开阔,思路更清晰。我从没厌恶过读书,从没畏惧过考试,于我而言那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充满趣味。
母亲让我带着趣味洞察世界,在趣味的陪伴下,我津津有味地品味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遨游。
在我眼中,即便是枯燥苍白的古文,透过趣味的七色光,也会变得绚丽多彩:“之乎者也”不再拗口,而变得粉红色一般温馨儒雅,语重心长;警世佳言不再那么冰冷严肃,而是红色一般感情浓烈,微言大义;离愁别恨不再那么无病呻吟,低落沉闷,而是水一般青蓝剔透。我沉浸于古代文学的海洋里,尽情地吮吸中华文化的精华,带着无穷的趣味,无拘无束地徜徉于行云流水之间。
趣味为我的生活着色,让我的世界五彩缤纷。居室角落里的小金鱼,阳台上的四叶草,是我柴米生活之余的调味剂;课堂上冷不丁的笑话,划破了凝固的空气,让沉闷的气氛舒活轻松;周末回归自然放飞心灵,让穿梭书山学海间的我尽享生活。
我渐渐懂得:人生的海洋广阔无际,波涛汹涌,趣味,是引领我远航的向导;人生的森林密密葱葱,幽冷深邃,趣味,是伴我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指南针;人生的填空蔚蓝高远,无边无垠,趣味,为我插上一双幸福的翅膀,任我自由飞翔!
【点评】本文以轻松流丽的笔调叙写了快乐的学习经历和自己感悟的人生真趣。文章以儿时快乐的学习经历入题,以长大了从枯燥古文中觅趣承接,以其他生活小事显趣拓展,以趣味推及人生结穴。起承转合,井然有序。文章信笔写来,自然流畅,情感真挚。
做好你自己
华师一附中高二(20)班 李瑶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激励自己的士兵们应当追求上进,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这一点。
然而,我们应当看到,能成为元帅的士兵只是少数。历次中外战争中,有多少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可被我们记住的只有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被我们所健忘。记住的只是哪位将军组织指挥并亲自参加了某次战役,哪位将领攻下了某个据点,而将军身后的无数个士兵,被我们忽略了。大多数士兵,一生默默无名,甚至牺牲后连墓碑也没有。
所以,有的兵想成为元帅,兵也应当上进,想成为元帅。但若是一味想当元帅而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连一个好兵都谈不上,又有什么资格成为元帅呢?
一个兵,首先应做好一个兵,执行将军的每一次任务,恪守岗位,称得上是一个好兵。志愿军英雄马玉祥便是一个例子。他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我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就心满意足了。”对他而言,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兵是最大的满足。他虽然不是元帅,但我相信在很多人的心中,已经把马玉祥放在心里元帅的位置上了,当兵的人,不一定要成为元帅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元帅也非生来就是元帅,他也曾是兵,浴血沙场,奋勇杀敌,经历一次次战争的考验后成长为一名元帅。但是,在他还没有成为元帅之前,他是一个兵,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兵。
无论是兵还是元帅,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为人民服务。目的一致只是岗位不同,兵应是个兵样,做好一个兵。
有一天,离开校园的我们会踏进一家家工作单位,成为一个“新兵”。向上看,上司的头上还有上司,我们只应行动起,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受“元帅”赏识的得力“兵”。若有朝一日成了元帅固然可喜,没有当上元帅,做一个问心无愧,对得起社会的“老兵”也未尝不可。
【点评】本文选材的角度独特而新颖,一反常规的观点,围绕话题,运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手法,首先列举战争中的事实证明能成为元帅的士兵是少数,接着又以志愿军英雄马玉祥的言论作典型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为后文作铺垫,联系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作挖掘和思考,表明取舍,让说理透彻明晰,也使习作开合有度,观点鲜明。
宁静致远
武昌水果湖高中高二(17)班 徐采贝
模糊了视线,淡化了听觉,将思绪、情感和一切的欲念从心灵中挖掘,深埋在脚下的土地,期待它的生根,发芽。纵使车辆人流在身旁变幻,能保持一颗始终如初的情愫,即使不能达到陶渊明老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远境界,但总能在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海中驶向远方,这大概就是古人嘴里的宁静致远吧。
生活于天地境界的庄子对宁静赋予了最高的觉解,以致将宁静上升到逍遥,我们若并非圣贤,不能心似古井,波澜不惊,则可学习将谧静的寂寞上升到宁静,在寂寞中成长,可用淡定和从容的心态回首往事,把握现在或憧憬未来,用过去积累的财富奠定现在生活的高度,或将现在的生活以最有效的方式,贡献给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使其成为未来美景的可靠保证,或许是用许多五光十色的愿望填充自己的灵魂,不断追求,一直得到幸福与满足。
茫茫无际的大漠,以其阳刚荒蛮的宁静,博取了豪杰的垂爱;平展如镜的西湖,以其处子般的宁静,赢得了文人墨客的吟赞;苍郁蔽日的莽林深谷,以其古朴神秘宁静,招来了植物学家的青睐;高耸入云的泰山顶峰,以其神圣壮丽的宁静,博得了诗人画家的倾慕。
古往今来,无论“大隐于市”,或是“藏匿深林”,隐士们只为木桌上的几盘青菜和三两盅淡酒,这份闲适,给予他们在经历跌宕人生后的释然,以及无限久远的思想的放飞。旁人眼里的独处或是愁闷和思念的困扰,而他们眼里,则是云卷云舒变幻的美妙,或是代表未知的远方。
成长中赋予寂寞,寂寞中赋予成长,所向往的并非碌碌无为的空闲,而是赋予思想行走最平静祥和的空间,这样思想身后的脚印,便深刻地印在历史长轴或生命的旅程,比如,庄子;比如,我们……
【点评】习作首先用精致的比喻引发自己的观点,紧扣“宁静致远”的内涵,结合古代圣贤名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追求进行论述,从人到物,又由物到人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向往,排比的语句增强了习作的气势,对历史典故和名句的详熟引用既让论证透彻而有说服力,又让观点鲜明而突出。但第二段的某些语句似乎过于直白,激情有余而含蓄不足。
——《楚天都市报》品读周刊·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