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资产阶级“禽兽不如”是有理论和事实依据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45:06

说资产阶级“禽兽不如”是有理论和事实依据的!  

   

很多左派人士经常把资产阶级的资本家们比喻为“禽兽”,或者说他们是“兽性”,我觉得这种说法明显错误(江西的李建军同志就经常这样比喻的哟)。对低等动物即禽兽来说,相当的不公平,甚至是侮辱了“禽兽”。实在是它们没能有人的智力和人的语言,要不非找我们论个是非不可!  

   

其实,实事求是的讲,资产阶级的资本家们,当然更包括封建官僚们,他们的确是“禽兽不如”的。而且这也有理论和事实的依据,来做为明证。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是穿插起来讲的。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的低级动物往往在我们人类看来是“自私”的,丛林原则的弱肉强食,甚至同类互残都是屡见不鲜。但谁也不可否认,它们的“自私”也仅仅是建立维持基本的简单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求而已。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它们虽然“自私”,但却“不贪”,很知足,吃饱喝足就怡然自得,享受它们的自然生活。  

   

这就如同我们人类刚出生的婴儿,一生下来就要吃喝拉撒睡,但也就仅仅如此而已,因为这是一个动物生命体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要求。通常婴儿哭闹不停,基本上不是饿了,就是病了,或者要睡觉了。这个时候,只要满足他们(她们)正常健康及生存需要,他(她)就很笑眯眯了。尤其是饿的时候,那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揪着母亲或者其他那儿来的奶都无所谓,反正是要吃饱为原则,这个时候,很能体现婴儿的初始自然属性的“自私性”。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是不对的,除非我们把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也认为是一种“善”,但这与我们对比低级动物所需要满足基本生存而所称之为的“私”来讲,这就不公平了。同样都是动物生命体,凭什么人类婴儿就叫“善”,在低级动物那里就叫“私”呢?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人之初、性本私、却不贪”。  

   

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印度狼孩”的真实故事,讲的是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被狼叼走了,但经过多年发现,这两个孩子并没有被狼吃掉,反而被狼抚养长大到7到8岁。但这个时候,这两个孩子根本就不具备人类7到8岁孩子所应该具备的人类特征,而其生活习性与狼基本完全一样,声音、形态、动作等等,都完全是狼的特征。  

   

这说明,我们人类的婴儿与低级动物是没有多大差距的。婴儿之所以长大成人,并具有成人的言行、思想,这得益于人类社会的塑造。这就相当关键了,这也是我们人区别于低级动物的本质就在这里。因此,从本质上讲,人之所以区别于低级动物(禽兽),就在于人的本性是人类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更不是唯心主义的莫名其妙凭空而来什么什么的“精神理性”。要不然我们人类就不成其为人,而与同属于自然界的低级动物无多大差别。  

   

然而,由于我们人类的先祖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逐渐产生“神学”等认识及解释自然现象(火山、地震等)的“唯心观点”,但归根结底也是为了躲避自然界对生存的挑战,这也是东方“老天爷”和西方“上帝”的由来。之后慢慢地就有了东方的“天子”和西方的“耶稣”,号称一个是“老天爷的儿子”,一个是“上帝的儿子”。反正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演变(有兴趣可单独交流),东西方都进入了“私有制”及“世袭制”的时代。  

   

但与此同时,人类也开始有了真正的实际探索者并智力超群的人。尤其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老祖宗非常的了不起,用什么语言去赞颂都不为过。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两部经书,即《易经》和《道德经》,《易经》的创始人据说是“伏羲”,但《道德经》的创始人就很明确是“老子”。这两部经书的共同特征就是真正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思想,并进入整个人类得以真正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及认识人类、解释人类的开端(“阴阳哲学”到现在依然厉害无比,马克思的哲学源泉也来自这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好厉害,这些都需要仔细去感悟才能感受到我们的老祖宗是多么无比的伟大,这些哲学思想及认识方法是多么的奥妙无穷)。也逐渐再此基础上,开始有了人类社会“天下为公”的思想,只不过,那时候因为各方面原因还未能把这个“天下为公”的思想超越到“天子”的头上。  

   

人类社会逐渐发展,无论东西方,“世袭的私有制”形式一直占据着主流。因为人的本质性是人类社会性,所以人类发展以来的主流“世袭私有制”思想塑造了主流即绝大多数的人,都具备这样的思想,一句话就是:“总体而言,什么样的社会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人”。然而自西方伟大的人类哲学家马克思以前,好像还没有人系统明确的地把人的本质归结到人类社会性上面来,从而导致整个人类社会的主流的人仍然把自身的本质定性在自然界的自然性上面(尤其主导社会主流思想的统治阶级,也只有他们更能得到继承、学习、思考的机会)。以此在现实面前,也很容易的就抛弃了什么所谓的子虚乌有的“人的精神理性”,很快就认为人类超越低级动物的智力是应该为人本身所永远不能脱离的生存及繁衍的原始自然属性即“自私性”更进一步的服务。这样下来,就出现了人类的“贪”,以此开始,就一发而不可收拾,犹如滔滔江水,泛滥不绝,形成“贪得无厌”。但,人类的先知先觉们也从未放弃对人类本性即“人的人类社会性”认识的追求,只不过很多被埋没在了历史的车轮下,可总会顽强的生根发芽,一直伴随走来。  

   

古往今来,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其实也包括被统治的绝大部分“被压迫阶级”的普通人,都存在禽兽不如的“贪得无厌”的思想意识(都是人的社会本性决定的)。只不过,统治阶级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而被统治阶级的绝大多数人永远就只能是梦想,而无论怎么奋斗也达不到这样的现实。有些国家是从制度上直接加以身份的约束,有些国家是以大浪淘沙的方式予以诱惑,总之,各有各的招术,但归根结底就是被统治阶级超绝大多数人毕其一生也还是个被统治阶级的命运。直到现在,可以说世界上大多数的人,还是没有认识到人的本性问题,依然还把自身的本性看成是“自然性”或者毫无根据的唯心论掉的“理性”,而不是“人类社会性”。也许中国人民和前苏东人民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要多一点,尤其是中国人民,得益于伟大的人类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的指导和解惑。  

   

为什么这么强调人的本性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实在是太重要了。认识不清楚这一点,普通人极有可能一辈子的生活就如同低级动物一样区别不大,而一旦成为“当权者”就很容易走到“禽兽不如”的地步。当初毛主席在1943年就在这个问题上批评过刘少奇[详见《毛主席在刘少奇给续范亭信上的批语(1943年)》,大家可以在网上收索,建议没有看过的网友认真看一看,就可知道毛主席的导师地位可不是盖的,而那个人我就不说了。这篇文章也挺有意思,看起来也搞笑得不行了],可最后证明,20年后的刘少奇都还是没真正接受毛主席在这方面给他的批评,没长进、孺子不可教也,所以导致了后来的情况出现。  

   

现在回头来说资本家们(当然更包括官僚们),我爱说“铁一般的事实”,但真的就是无数“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些人是多么的贪得无厌。崇尚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潜意识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是以资本家或者官僚为人生榜样。在我们国家,这些人俗称“小右”,当然也包括“小农意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低级动物是“自私却不贪”的,“贪得无厌”那能怎么解释呢?无论怎么说自己是多么的“理性”,但结果就总是在现实面前将所谓的“理性”抛到九霄云外,因为根本就没有“人的理性”这一说,这是典型的唯心论调。所谓的“慈善”也不是什么子虚乌有的理性(很多慈善都是让人呕吐的虚伪),如果真正幡然悔悟,仍然是社会带来的结果,这就叫“存在决定意识”。所以这样的人,不管其愿不愿意接受,但还是“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这样的人就是“禽兽不如”!但并不表示说这样人就不会发生变化,那就要看社会的变化能不能让这些人变化。  

   

那么,我们人类到底能否去除“贪”并革掉“私”呢?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具体的做法就是毛主席一生就做两件事的后一件事:文化大革命。很多人理解“文革”,认为是“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即“革命”,更高一点的理解是“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也是国家的主人”。这些的确都是毛主席当初的想法,但毛主席心灵深处最想做到的恰恰是我们人民能否“自己革自己的命,革掉自己‘自私贪婪’的命”。革别人的命很容易,革自己的命是最艰难的。要“灵魂深处闹革命”、要“洗心革面”,完全重塑自身,等于脱胎换骨,凤凰涅磐,何其艰难?  

   

但除此别无他法,只有通过不断的阶级斗争,“继续革命与自我革命”,一直斗到革到所有的民众从潜意识里都认可到人的本质应该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更不是“理性”,从而所有民众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人与低级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但不能禽兽不如的“贪”,更要革掉低级动物只是为了保障基本生存和繁衍而不得已产生的“私”。人类与低级动物的另一大本质区别在于人类有了劳动技能,所以低级动物只是为了保障基本生存和繁衍而不得已产生的“私”对于人类来讲,就不成为任何问题。完全可以革掉低级动物之间为了简单生存而弱肉强食的“私”,而建立人类的“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公有制”大同社会,人人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进而上升到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界对立统一所带来的矛盾,实现和谐人类,和谐自然。这个时候,就没有阶级了,也没有国家了,才是人类真正得以实现人人民主自由平等的状态了。  

   

现在,这样看来,我认为孟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就可以得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了。个人拟了一句,算是扬弃孟老夫子的思想,但愿没给老夫子丢脸。那就是:“人之初,性本私,却不贪;初长成,私或公,贪与俭,看社会。”  

   

钓鱼岛岛主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