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接近达成协议 矛盾犹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15:58:07
G20接近达成协议 矛盾犹存参加20国集团(G20)峰会的世界领袖接近达成一项协议,该协议看上去将掩盖近期搅乱谈判和金融市场的许多分歧,但这一协议不太可能终结因汇率问题和贸易政策所造成的紧张状态。

该协议可能将再次重申财长们此前敲定的措辞,即让市场力量决定汇率,但没有中国方面允许人民币升值的新承诺。该协议将誓言努力缩小具有庞大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国家的差距,但可能不会包括美国所推动的数字目标。

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敦促G20成员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呼吁共同致力于经济增长,这是G20在为周四在首尔即将开始的会议进行准备之际,美国官员尽力解决争端所作的一部分努力。

在首脑们召开会议之际,一些新兴国家正在为自己的经济建筑保护堤坝,因为大量资本流入将使他们的本币汇率暴涨,使出口企业艰难为生,从而使他们的经济增长脱轨。美联储(Fed)近期计划通过购买国债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使一些人更加担忧,因为这将使美元贬值。

本周台湾限制外资持有债券。10月份巴西和泰国提高了外资投资本国债券的税率。6月份韩国限制交易金融衍生品,同期印尼抑制投资者出售一些短期债券。

从以色列到南非在内的央行都在买入美元,以防本币升值。本周中国上调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此举意在放缓外国投资。

在领袖们的指责即将席卷G20会议之际,奥巴马向这些领袖们发出了这封信。奥巴马周三夜间抵达首尔,为周四即将举行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准备。周四他将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领导人。默克尔政府一直在带头批评美国的美元政策,而胡锦涛则坚持抵制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强加的压力。

美国官员说,峰会前压力重重的日子里,争端的程度已被夸大。他们希望如果领袖们赞同财长之前一致同意的事宜,人们的情绪可以缓和下来。

美国财长盖特纳说,如果能就帮助缓解全球金融体系压力的多边程序达成一致,我们想人们愿意消消火,并缓解一些紧张气氛。

周三准备的G20公报草案说明了这一分歧。该草案说,该集团将更加由市场力量决定汇率水平。但官员们对于如何讨论汇率干预问题,则尚未作出决定。这一草案说,G20将禁止“竞争性汇率贬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但括号里还有“竞争性汇率低估”(competitive undervaluation)这一措辞,明显是指中国。

官员们暗示,对于怎样减轻全球贸易失衡的关键问题,G20领导人将会敷衍了事。盖特纳周末说,峰会可能不会达成贸易顺差和逆差应该有多大的目标。他早前提出了制定这种目标的建议,遭到德国和其他国家的反对。

相反,据加拿大财政部长费莱厄蒂(Jim Flaherty)说,G20可能会把这个问题留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来解决。IMF将在明年2月份下次G20财长会议上对各国财长做报告。

至少和美国的最初设想一样,这次G20峰会是推动中国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的一个契机。美国官员希望中国等拥有大额顺差的国家提高国内消费,减少出口,这样会有助于美国提高国内储蓄并增加出口。

但德国和中国与之针锋相对,指责美联储压低了美元汇率,特别是通过未来数月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等资产的计划来压低。美国官员回应说,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符合大家的利益,美元贬值是其行动的副产品,不是目标。

虽然中国的批评声音最大,但一位中国官员说,它并没有力促首尔公报点名批评美联储。

新兴市场官员说,鉴于目前的资本流入,他们不能等到达成国际协议之后才采取行动。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利率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巴西等增长更快的国家正在吸引资金疯狂进入。

这些资本流入可能生成资产泡沫,并造成汇率或股市高估,从而为投资者骤然决定撤离资金做好铺垫。汇率高估还意味着出口企业丧失优势,因为它们的产品在国外会卖得更加昂贵。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开出了一度视为禁忌的政策药方来限制资本流入。富裕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因经济失衡而产生的矛盾,在这里又一次体现。

IMF曾对资本管制持批评态度,现在它却同意采取对外商投资债券征税等措施,并以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时一些国家采取的类似措施为依据。但IMF和其他谨守正统经济学说的机构还是在强调外商直接投资的好处。

1999年允许汇率自由浮动的巴西,现在就是新兴市场窘境的重要例证。在增长率达到7%的情况下,巴西对外商投资已经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10.75%的隔夜拆借利率,又使它成为“套利交易”(carry trade)投资者追逐的一个目标。这类投资者在美国和日本等利率接近于零的地方借款,然后把这些资金存入利率较高的地方。去年年初以来巴西雷亚尔对美元升值35%左右,就可以从套利交易中获得部分解释。

最容易的解决办法是降低利率,但在赤字不断扩大、债务负担达到国内生产总值60%、通胀担忧挥之不去的情况下,巴西又需要用高利率来吸引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