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甩卖罚没物,于理于情难说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11:34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邵农夫:城管甩卖罚没物,于理于情难说通邵农夫http://www.workercn.cn2010/11/11 10:15来源: 中工网

    《今日早报》11月10日报道,11月9日,浙江省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杭州市黄龙体育场西广场进行罚没物品公开拍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与竞拍,小到鞋垫,大到家用桌椅床被,都一一搬上台进行公开拍卖。然而整整一上午,108类、2560件罚没物一共才拍了15359元,许多成交价甚至低于起拍价。

    低价拍卖,无异于“跳楼价甩卖”。15359元营业额,如果去掉人员工资、物资运输费、场地租用费等拍卖成本,不知还剩多少?

    这些被罚没的商贩一般很多是下层穷人,之所以“非法”设摊,无非是为了省下摊位费、管理费,也许省下的钱可以解决家里孩子第二天的早饭,可以让家里的餐桌上多一碗菜,为此,他们冒着东西被罚没的风险设摊,也因此他们有的被冠以“不法”商贩的臭名。不知这些罚没物资的市场价是多少,一箱鞋垫200双,但只拍了30元,每双只有0.15元,50台切割机,只拍到了170元,每台只有3.40元,可能比玩具切割机还要便宜,应该是远低于成本价的,其他物资的命运大抵相同。

    这些被甩卖的物资,能来到“不法”商贩们的手中,不外乎合法与非法两种途径。如果这些被罚没物资是那些“不法”商贩合法购得的,那么,当得知自己用血汗钱进得的这些“非法”物资,被如此低价地合法甩卖掉时,不知那些商贩会作何感想。城管把“不法”商贩们高价购得的东西没收,然后低价甩卖掉,这从“理”的角度说不过去,要知道这些“不法”商贩,很多是社会底层的人。

    如果这些被罚没物资是盗窃来的“赃物”,那自然应该想办法归还失主,实在无法归还,也不该用这种甩卖方式进行所谓的“拍卖”。因为这些物资被贱卖出去后,有的可能还会被转卖,对转卖者来讲,相当于低价进到了便宜货,到最后的使用者手里时,可能还是被卖到了市场价。这样“拍卖”罚没物资,让那些倒卖者捡到了便宜,组织者花费了人力物力,被罚没的“不法”小商贩赔掉了血本。这从“情”的角度也难以说得通。

    同样处理这种罚没物资,长沙城管就高明得多:把罚没物资捐给福利机构和特困户。对被罚没的商贩来说,自己赔掉的血本,捐给了更需要帮助的人,也算对社会做了一件好事,心理可能会平衡些。这样做可能更合情合理合法些。(中工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