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6实施三语教学,培养“民汉英兼通”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58:11

1.2.2.16实施三语教学,培养民汉英兼通人才

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往往人口最多的语言就成了各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语。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地球村里,也同样如此。

在我国,汉语承担了这个任务。汉语在国际上代表中华民族的语言,它是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

所以,我国各少数民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提倡学习汉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建国初期颇具成效

新疆在解放初期就规定汉族干部要学习维吾尔语,少数民族同志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汉语。

这件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抓得较紧,收到了成效。

1956年后,在自治区的大学和中学逐步推行“双语”教学。

1956年,自治区第二届中等教育会议对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学提出要求:初中每周上课4—6学时,大体学到2500字上下;高中再学2000字上下,学会一般会话,争取到了大学能做到看讲义听课大体无困难。

1959年7月,自治区党委作出《关于今后若干年内高等学校本地学生延长一年学制集中学习汉语文的决定》,预科制度沿用至今。

当时大学里的民族班,许多课程是用汉语授课。

1964年自治区又下发《关于试办民族高中、初中班用汉语文教学问题的批复》,决定从1964年起在新疆大学附中、伊宁市六中、喀什二中、博州二中、乌市六中等学校试办用汉语授课的初中班或高中班。

为了加强民、汉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乌鲁木齐市的中学实行了民汉合校,分班教学。

这些做法方向是正确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在自治区的文件中偶尔也提到汉语教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际步骤。

1980年,乌鲁木齐市的中学又开始实行民汉分校。

大学民族班各课程基本上用民族语言授课。

可以说整个上世纪80年代汉语教学收效甚微。

民汉兼通开始试点

上世纪90年代,汉语教学在新疆开始得到重视。

1991年,自治区教委确定伊宁市七中等10所少数民族中学作为“民汉兼通”教学试点;

1997年7月,自治区教委制定了《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方案》;

自治区党委重新提出汉族干部学习维吾尔语,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汉语的要求,并在自治区党校组织实施。

2002年7月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决定第七条规定:

“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正确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部署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

“要积极创造条件,在使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国家对‘双语’教学的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重点扶持。”

国家对新疆的双语教学尤其关注,出巨资帮助新疆培养汉语教师;

在内地开设新疆高中班。

为切实解决新疆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国务院于2002年10月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

这一方案于2003年10月全面启动。

国家在4年内投资6000万元,自治区配套1600万元,用于新疆汉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培训总人数达到6000余人。

2004年起,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

“双语”教学“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得到确立,全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要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还有不少问题与困难,其中最关键的是师资问题

表现在:

教师培训与教师紧缺的矛盾;

培训费用紧缺问题;

HSK测试过关与汉语授课质量的问题等,这些师资因素都会影响按期达标。

对此,自治区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力度,启动区内外教育对口支援;

2006年又启动1595名“人才储备编制计划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以师范类院校为主的高年级学生赴基层学校实习支教制度。

双语教育娃娃抓起

“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选择。

如今,在天山南北各个乡村,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早上把孩子送去,晚上再接回,“双语”幼儿园往往像赶集一般热闹。

目前,我区接受“双语”教育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民考汉”学生总计79.8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33.7%。

自治区“双语”教学多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呈现出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支持、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拥护的良好局面。

举办内高班、内初班是党和政府加快自治区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步伐的又一重大举措。

截至目前,内高班累计完成9届2.4万人的招生任务,在校生达到1.75万人;

国家已累计投入内高班基建等各项经费4亿元,自治区财政已累计投入内高班经常性经费1.87亿元。

2004年,自治区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办班模式,在乌鲁木齐等8个城市开始举办区内初中班。

截至目前,内初班已累计完成五届1.9万人的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1.5万人,办班学校17所,已有近4000名内初班学生毕业,大部分毕业生顺利升入了内高班,取得比较好的培养效果。2007年,自治区又举办了区内高中班,目前在校生900人。

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高中班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偏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

这些举措已成为“民心工程”,受到各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培养汉语教师、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高中班有利于双语教学的推进,促进了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都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这就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了汉语的学习。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既学习了社会中主流语言,获得发展的机会和能力;又学习了母语,满足了民族文化发展的需求。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与世界上最先进的语音合成、还原技术、第六代OID隐形码技术的数码产品,顶尖高新科技企业乐读宝合作进行民、汉、英三语教学的尝试。

三语教学对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走向国际化,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