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达标率不足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9 08:20:55

血糖达标率不足1/3

大洋新闻 时间: 2010-11-09 来源: 广州日报

(Gettyimages 供图)

  ●现有治疗方案无法保护人体胰岛素的“生产工厂”—— β细胞

  ●2012年,中国估计将有5个新型降糖类药物应用于Ⅱ型糖尿病临床治疗

  本报讯 (记者黎蘅、赵琳琳)11月14日是世界第十九个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为“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一个糖尿病防控论坛上获悉,在目前的糖尿病治疗中,血糖达标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而无法长期有效控制高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血糖控制治疗方案还不能持久有效地保护人体胰岛素的“生产工厂”—— β细胞,导致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衰退,因而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无法持久控制患者的血糖。

  中国糖尿病患者 大部分血糖未达标

  据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杨文英教授介绍,尽管国内糖尿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近几年提升很大,但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血糖达标。

  血糖达标率低不但是当前中国糖尿病防治的一个问题,也是全球糖尿病控制的一个难题。而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2亿9千万名糖尿病患者,其中Ⅱ型糖尿病占90%~95%。

  数据同时还显示,约8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无法被控制在7%以内。而如果不阻止糖尿病的蔓延,推算2030年,糖尿病患者将直逼5亿。

  血糖控制不佳

  β细胞功能衰减是主因 

  据介绍,β细胞功能衰减是糖尿病进展的根本原因。胰岛素可以帮助人体吸收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胰岛β细胞就如同是胰岛素的“生产工厂”,分泌胰岛素以维持人体血糖的正常。 多的胰岛素以对抗胰岛素作用的不足。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人体充分利用,滞留在血液中形成了高血糖。这是Ⅱ型糖尿病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著名的大型国际研究UKPDS数据显示,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的功能就已丧失了一半。

  杨文英教授指出,无法长期有效控制高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治疗方案尚不能够持久有效地保护人体胰岛 β细胞,导致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退,从而无法持久控制患者的血糖。

  治疗新方向:

  利用肠促胰素增加胰岛素分泌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如今,一种基于肠促胰素作用机理的治疗方案将为糖尿病治疗带来新变化。专家介绍说,肠促胰素是人体在进食后,肠道细胞分泌的一些多肽类激素,其作用是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维持血糖正常。研究表明,进食后,人体产生的胰岛素中60%源于肠促胰素的作用,肠促胰素就如同血糖的“内源性调节器”,只有血糖升高时,其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顾问潘长玉教授表示,和单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不同的是,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是呈葡萄糖依赖性,也就是仅在血糖升高时才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其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肠促胰素类药物不仅仅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还能减少β细胞的凋亡,从而延缓疾病进程,有望从根本上遏制Ⅱ型糖尿病的进展。

  她还表示,持久的血糖达标关系到中国及全球糖尿病防治的未来,而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的问世将有利于病人实现长期持久的血糖达标。据估计,到2012年,中国将有约5个基于肠促胰素作用机理的降糖类药物应用于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