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艾灸疗法彻底说清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7:15:05

荧荧焰火起膏肓--将艾灸疗法彻底说清楚

大国医2  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荧荧焰火起膏肓--将艾灸疗法彻底说清楚

  大师手记

  祖国医学中的灸法,是经历几千年临床实践验证的有效的一种医疗方法。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所谓七年之病,是形容一些疑难顽固的慢性疾患,三年之艾,则表示用艾以陈者效力较好的意思……灸治的适应证很广,如哮喘、虚劳、伛偻、咳嗽、肿胀、痞块、泄泻、痢疾、呃逆、消渴、痫证、头风痛、痹证、癃淋、疝气以及儿、妇、外、伤各科的某些疾病,多至不胜枚举。

  --裘沛然摘自《壶天散墨:裘沛然医论集》

  养生馆

  中医刺激经络的方法有很多种,时下艾灸法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除了其特殊的疗效之外,还在于它的专业性要求不高,便于家庭操作。裘沛然教授同样对艾灸法情有独钟,专门撰文倡导,认为它“能起沉疴”。与此同时,裘老也提醒大家,艾灸疗法并不是随手就用那般简单,它同样需要一些基本知识。

  1.艾灸疗法常用种类

  (1)艾条灸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方法。艾条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由艾叶制成的“无药艾条”,一种是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药条”。药店销售的多为无药艾条,对顽固性疾病效果不太明显,有条件者可自制“药条”。在具体操作上,艾条灸法又可分温和灸、雀啄灸、熨热灸等。

  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0.5~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施灸部位,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每处可灸3分钟左右。

  熨热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0.5~1寸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如熨衣服一般。一般每处灸5分钟左右。

  (2)艾炷灸法

  把艾绒做成圆锥形的艾炷,大的如半截枣核,小的如麦粒,把它在穴位上灸,就是艾炷灸。艾炷灸又分为化脓灸与非化脓灸两种。

  非化脓灸: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感到灼热时即去掉,一次可灸3~9壮,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增加。

  化脓灸: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感到灼热时仍继续进行,直至艾炷烧及皮肤表面,使皮肤起泡充血或表皮红肿流水。灸破后表皮局部多会化脓,一般不需处理,化脓后结痂即痊愈。

  (3)隔物灸法

  又称为间接灸法,与直接灸法相对应,是指在艾火与皮肤之间放置隔热物的灸法,它并不是一种单独使用的灸法。根据间隔物的不同,又可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附子饼灸”等类型。间隔物的制作很简单,以隔姜灸为例,只需将鲜姜洗净后切成2~3毫米厚的薄片,中间用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艾条灸与艾炷灸均可隔物。 

  2.艾灸疗法的补与泻

  艾灸疗法与其他疗法一样,也分为补法与泻法,以达到“虚者灸之,则正气得扶;实者灸之,则邪气得除”的功效。总的原则为:刺激性较弱的为补法,刺激性较强的为泻法,前者灸至皮肤略红即可,后者则以灸后发泡或形成灸疮为宜。下面,我们从艾条与艾炷两种灸法具体进行阐述:

  (1)艾条灸的补泻

  艾条灸的补泻,关键在操作技术上。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3~5分钟,可起到促进生理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的作用,即为补法;而用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5~7分钟,约60~100下,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时间或增加灸的强度,可起到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的气血运行等作用,即为泻法。另外,施补法时,艾条宜小而细;泻法时,艾条宜大而粗。

  (2)艾炷灸的补泻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灭,火力微而温和,且时间宜长,作灸壮数较多,艾炷大。灸治完毕后用手按压施灸穴位,谓之真气聚而不散,可使火力徐之缓进,发挥温通经脉、驱散寒邪、扶阳益气、行气活血、强壮机能的温补作用。

  艾炷灸泻法:点燃艾炷后,速吹旺其火,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灼发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艾炷小,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则谓开其穴而邪气可散,可使火毒邪热由肌表而散,从而达到以热引热的目的。

  3.艾灸疗法注意事项

  (1)在过饥、过饱、醉酒、劳累、情绪不好、阴虚内热等情况下,患者要慎用艾灸。

  (2)心脏、大血管及黏膜附近少灸或不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也不宜灸。

  (3)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还要补充一杯60℃左右

  的热水,稍稍有点烫嘴。

  (4)在艾灸过程中,不要喝冷水、吃凉饭,否则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5)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6)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

  (7)施灸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如发热、口渴、红疹、皮肤瘙痒等,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健康锦囊

  除了艾灸疗法之外,梅花针、按摩、刮痧、拔罐等也是家庭常用的经穴刺激方法,下面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又称皮肤针,如小锤状,针柄一般长15~19厘米,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针盘下面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梅花针的针尖不是十分锐利,它并不是通过刺透皮肤起作用的,而是通过钝性针头叩击皮肤,以达到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的目的。因为皮肤与经络、脏腑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运用梅花针在经络、穴位的表面皮肤进行叩刺,可以激发、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选购梅花针的时候,要选择针柄坚固而有弹性,全束针平齐,没有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的针具。

  2.按摩疗法

  常用的按摩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手指指肚按压穴位,这种方法最简单,随时可以操作。第二种是推捋经络,又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直推法就是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在皮肤上作直线推动;旋推法是用拇指指腹在皮肤上作螺旋形推动;分推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点向两侧方向推动。第三种为敲揉经络,其中敲法是借助按摩锤等工具敲打经络的方法;揉法是用指端或大鱼际或掌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3.刮痧疗法

  刮痧的用具十分简单,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搪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制成的专业刮痧板比较好。在刮痧过程中,要利用腕力进行刮拭,刮痧板移动方向与皮肤之间夹角以45度为宜,角度不可太大,也不可使用削铲法。刮痧板接触皮肤时力量应适中,以能承受为度,做单方向均匀刮拭,每一角度方向刮15~30次,每一部位刮拭3~5分钟。针对性刮痧或局部保健刮痧一般20~30分钟,全身整体保健刮痧以40~50分钟为宜。个别人不易出痧,不可强求。出痧者一般3~5天痧退,痧退后方可进行再次刮拭。

  4.拔罐疗法

  虽然拔罐操作简单,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拔罐器材最好用竹筒,条件不具备的,用玻璃瓶、陶瓷杯也可以,但口一定要厚而光滑,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在拔罐过程中,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但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拔罐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取下时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家庭拔罐还可以采用走罐法,即在罐子捂上以后,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