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9 摩面 开胃汤 等养生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6:04:47

引用 9 摩面 开胃汤 等养生方法

保健 2010-05-28 17:19:27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订阅

 

引用

dp.10089 摩面 开胃汤 等养生方法

 

      1 元朝负责宫廷养生的太医忽思慧写的一部影响巨大的养生著作,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摩面,不生疮点。一呵十搓,一搓十摩,久而行之,皱少颜多。
      
夜晚就寝之前,使劲地搓手,感觉手发烫了,再迅速趁热把手捂到脸上,手上的热量传到脸上,脸上的感觉非常舒服,不要把手拿开,而是要在脸上轻轻按摩。注意,不是搓脸,是按摩, 手是一直紧紧地贴在脸上的,按摩了十来下之后,继续搓手,搓热之后,继续捂到脸上,然后轻轻按摩。重复三次久可以了。再坚持下去,皱纹不容易长出来,而且脸上会红润、光鲜、美丽。

       《黄帝内经》讲,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条经脉中,六条阳脉都要汇集到头上,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也要到头部。面部的经脉有:督脉在正中,手阳明大肠经绕口鼻,足阳明胃经绕口鼻至目下,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眼耳间,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顶下行到内眼角。五官的大小和布局,就是这些经络的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面部皮肤的光泽度和健康度,也取决于这些经络气血是否畅通周流。搓热的双手捂在脸上,温濡了了面部的经络,增强了它们的活性。

      
      
      2  虾和蟹:  
       这两种动物都是生活在水里,有着很重的湿气。但虾生活在水面,螃蟹生活在水底,从它们的生活习性上看,就能辨出阴阳寒热来。虾属阳,是热性的,蕴藏湿热,所以吃多了虾会上火,身上生疮或阴虚火旺的人最不宜吃虾,人们常说虾为“发物”,就是冲着它的湿热性质而言的。用传统的烹饪法煮虾,一般都会加点葱,因为葱有发散性质,可以发散寒湿,还能鼓动虾的热性,产生升阳、壮阳的效果。   
       蟹属阴,是寒湿性的,所以蟹的正确吃法是加苏叶一块蒸煮,再用姜汁蘸着吃。这都是为了去除蟹里面的寒湿性。如果要喝酒,只能喝点白酒或黄酒,这些也都是热性的,可以去寒气和湿气。在海边吃海鲜的时候,有经验的人都会吃点蒜,喝点白酒,因为海里的动物一般都是寒湿性的,用蒜和白酒可以驱寒散湿。
      
       不要小看烹饪,其中大有学问!商朝的宰相伊尹,既是厨师,又是医生,调和药物的四气五味,创立了汤液治病的方法。现在很多人吃蟹或吃海鲜的时候都喜欢和啤酒,甚至冰啤,这不是寒上加寒么?湿气遇寒而凝固,不能发散开去,于是形成寒湿邪气,往身子下部沉积,沉到小腿上去了,沉到脚上去了,不就是痛风了么?

       很多痛风病人都是久治不愈,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种寒湿邪气一旦在体内扎了根就不容易排出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病人改不掉的嗜好,而这些嗜好一般都与肉食相关.                    

      3 午睡起来后,眼睛总有点发红,有时候还有些头痛.  那就说明你不需要午睡。午睡的时间正值午时,血气流注手少阴心经,此时小憩可以补心气,而你是火性人,心气旺盛,不需要用午睡来补心,一补就过头了。你的肾气比较虚弱,而傍晚下班后的5点到7点之间,正是血气流注足少阴肾经的时候,此时小睡一会儿,正可以补补肾气。所以建议你把午睡改到傍晚,保准非常舒服。傍晚下班后睡到晚上7点再回去,7点半也就能到家,晚半个小时。

       睡觉到时间要依人到体质而定,尤其是午睡,更不可拘泥于中午。为什么人晚上要睡觉?因为晚上血气流注于胆经、肝经和肺经,人在睡觉的时候,血气静静地滋养这些经脉和脏腑。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如果胃不好,不能说得早上7点到九点还得卧床,这是不能养胃的。恰恰相反,早上非得起床吃早餐才是养胃的正道。白天需要靠打个盹来调节的,主要是心和肾。所以,白天如果要小睡一觉,时间最好选在中午和傍晚,一般人只知道午睡而已。


      4 把米和大量的水放在锅里煮,煮开后,滤去米汤,再把这些半生不熟的米倒回锅里,用小火慢慢蒸熟,成为米饭。这样做出来的饭,哪还有什么湿气呢?因为湿气一部分化到米汤里去了,另一部分在文火蒸煮的过程中发散出去了。这样的米饭吃进嘴里,感觉很蓬松,很香,吃多了肚子也不胀,。
       没想到的是,吃了朋友家的饭,感觉尿比以前多了。才想起稻米有利水的功效。稻子生在水里,沾染水的湿气,但它的不被水淹死,是因为它有耐水、利水的本事。它不仅没有湿气,反而能帮助排除体内固有的水湿。真是太妙了。
            
       现在做饭,往往是用电饭锅,把米和水按适当的比例配好,一股脑放到锅里,加热一直煮到米饭成形,中间不做任何处理。大型食堂用的锅炉则是用高温蒸气把米直接蒸熟,蒸气是大湿大热的,这反倒进一步增大了米饭的湿气。大米中的湿气没有去掉,利水功能又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脾苦湿”,带有大量湿气的米饭吃到胃里,增大了脾的运化难度,使人很快就能把肚子吃到有撑胀感,而湿气也滞留在人体内了,危害无穷。所以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米饭的。这与人的体质关系倒不大,关键还是米饭没做好,其实我们吃的都是生米。
      
       真正做熟了的米,有利尿之功而无湿气为患,是养生的佳品。只有用上面介绍的传统方法做成的米饭,才有这个功效。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勤快一点点,用电饭锅也是可以进行这个“煮、滤、蒸”三步走的操作的。那就是,把米放到电饭锅的时候,尽量多放一些水,等水煮开后,再把多余的水滤出来,然后继续蒸,做出来的米饭就大不一样了。滤在一旁的米汤还可以喝,是滋补的佳品。有人也许要问,稻米的湿气到了米汤里,喝米汤不是又把湿气喝进体内了?不用担心,湿气溶到水里,就不复存在了。
      
       把米做成“熟饭”,不再“吃生米”,最简便的就是熬粥。把米放在火上长期煎煮,可以逼出其中的湿气。所以喝粥可以温里健脾,因为粥里湿气少。此外,如果把米炒黄、甚至炒黑,又有更多的妙用。
 

       5 传统菜品:粉蒸肉。用米粉包裹住五花肉,高温蒸出来的。制作上好的米粉,手续非常繁杂,在过去,都是把锅里的剩饭,连着锅巴盛起来晒干,炒黄,再磨碎。稻米经过一煮、一蒸、一晒、一炒,再一磨,那就不一样了。把准备好的肉片放在这种粉里滚一滚使劲一捏,让米粉和肉充分粘合后,高温蒸熟。炒熟的米粉具有消食的作用,减少了猪肉的肥腻程度,从另一个角度讲,米粉经炒,颜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黄褐色,而在五色与五脏的关系中,黄色属土,脾属土,脾即主黄色。黄色的米粉正是养脾的好东西,它减轻了脾胃消化肉食的负担。
      
        把炒黄了的米继续炒,就炒黑了。炒黑的米,比黄色的米粉具有更加显著的消食功效。民间有一个单方,叫做“”,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偏少、消化不良有奇效。就是用一两白米,放在锅内完全炒黑炒焦,再加进去凉水,煮开后,连汤带米服下。开胃汤是漆黑的,用西医的说法就是,米在高温下炒成了炭,炭颗粒悬浮在水里,人喝下去后可以吸附肠胃里的油腻、污浊,助其排出体外,从而清洁肠胃。这是解释得通的,只不过还是比较浅,炒黑的米,除了清洁肠胃外,还能暖胃、健脾、利湿,正是这么多功效同时起作用,这个单方才有如此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