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市烈士陵园建设工作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3:37:42
发布人: 单军  发布时间: 2010-7-8 11:20:00 阅读次数: 108 次网友跟帖 0 条
调兵山市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全市人口25万,其中市区人口19万。近年来,我们坚持陵园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着眼于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致力于烈士陵园的改造建设。按照集烈士褒扬、宣传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使陵园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调兵山市沙后所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47年12月16日沙后所战斗所建,位于辽宁省调兵山市大明镇沙后所村村北,陵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于1990年竖立纪念碑,1999年建筑大门、围墙,石拱桥、石板路、栽植树木。由于当时受资金等方面影响,建设规模不够宏大,标准也不高,加之年久失修,过桥及围墙等部分建筑物已严重破损。
调兵山市革命烈士陵园(前身为铁法市革命烈士陵园)是辽宁省最大的县级烈士陵园之一,位于调兵山市兀术风景区内,于1997年9月30日建成,陵园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千平方米,座西朝东,整个陵园由陵园门、石阶路、纪念碑、烈士墓组成,四周栽有松柏树,是一座三级跃层的园林式烈士陵园。由于陵园建成已10余年,从未进行过全面整修,已有部分地方破损,陵园因建在山坡上,雨水将部分台阶石下面的土冲走,造成部分台阶下沉,烈士纪念碑主体及底座部分水泥裂纹,围墙、大门等老化严得,碑文及镀金大字等字迹因年久字迹不清,陵园建设初期由于当初设计所限,广场较小无法接纳大规模群众和学生祭扫。因此,我们在烈士陵园改造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统筹规划,精心施工,全面推进烈士陵园改造建设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全力推进工作的开展。为确保乡镇陵园和散葬烈士墓顺利搬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镇(街道)、各村(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存档,并就做好烈士的褒扬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建议。在沙后所陵园重建和调兵山市陵园维修改造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程建设审批程序,经过招投标,《沙后所革命烈士陵园重建工程》由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所设计,由调兵山市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从2008年8月30日开始施工,到2008年11月22日土建工程正式竣工;《调兵山市革命烈士陵园维修改造工程》,经过招投标,由调兵山市建筑工程总公司进行施工,于2009年5月初开始施工,于2009年8月1日竣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调兵山市建筑工程总公司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和国家规定的工程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土建工程结束验收创了全优。
二是多方沟通,筹措资金,进一步做好烈士陵园改造建设工作。为了重建沙后所革命陵园,我们多方奔走,来往于省军区、39军、115师、省民政厅等地,并先后两次去大连与参加过沙后所战斗的沈穆、吴应增老首长沟通。在我们沟通协调下,通过省政府、铁煤集团、铁岭市政府、铁岭市军区、39集团军、115师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250余万元,确保了工程资金全部到位,保证了两个烈士陵园按期竣工。经过整修,目前我市烈士陵园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又一新的场所。
三是加强管理,强化功能,充分发挥烈士陵园的主题作用。为建立健全烈士陵园管理维护工作长效机制,陵园建成后,我们制定了调兵山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规定和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安排了专人进行管理,明确了责任。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烈士陵园管理、保护、发展的新模式,走园林化管理的路子,努力将其建成以褒扬烈士为主,集宣传、教育、悼念、游览等于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阵地。
调兵山市革命烈士陵园和沙后所革命烈士陵园现已成为我市人民吊唁烈士、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国防教育的基地。在每年清明、重大节日、纪念日,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驻调部队等也经常利用陵园举行各种祭扫和纪念活动。如红领巾入队、青少年入团、新党员宣誓、成人仪式等,由此得到崇高的精神洗礼,更好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陵园建成以来,社会各界前来参观、缅怀者络绎不绝,参观人数达5万多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通讯员:单军/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