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毛非毛的心理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14:27
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上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军事上苏联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德国。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一举变成一个工业国,取得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伟大成就;军事上打败了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取得了珍宝岛战役的胜利。
但奇怪的是,无论是苏联的斯大林,还有中国的毛泽东,在生前享有无上的荣誉,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在死后却落得个暴君、野心家、独裁者的下场,并被一些人疯狂报复。这如何去解释呢?是因为人民群众受到了之后统治阶级的洗脑吗?这个因素当然是存在的。是因为阶级斗争的结果吗?也有道理。但精神分析的理论让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些:这些现象其实是人深层心理中对统治者矛盾态度的体现。
弗洛伊德通过前人对原始民族的研究发现,原始民族的人民对统治者存在着矛盾情感。一方面对统治者是敬仰的,爱戴的,但另一方面又对统治者有深深的敌意。他们还会将统治者神化,神化到统治者必须为他们的所遭受的一切不幸负责。当统治者无法为他们的不幸而负责时,他们就会对统治者产生深深地敌意,狠不得将其杀死。
弗洛伊德引用一位学者的研究:“在塞拉利昂,蒙昧的蒂姆人在选举自己的君王时,保留在加冕前鞭笞这位君王的权利;他们如此热衷于利用这一善意的合法权利,以致有时那倒霉的君王在登基后不久便一命呜呼了。因此,当那些有权势的首领们怀恨某人并想将他剪除时,他们便拥戴他为王。”弗洛伊德认为这个例子清晰的表明了人民对统治者的敌意。
弗洛伊德认为人民对统治者的敌意可能起源于儿童的父亲情结。一般人都会觉得孩子对父亲的情感主要是爱的情感,但如果一个人去探索内心,就不难发现内心存在着的对父亲深深的敌意。即使一个人是一个好父亲,孩子也仍然会产生敌意,只是这种敌意一般被压抑着,孩子意识到的主要是爱的情感。
毛泽东时代普通大众对在意识层面对毛泽东是敬仰和爱戴的,但在无意识层面肯定潜藏着深深的敌意。这种敌意可能是对父亲敌意的置换。另一种来源是嫉妒心理:毛泽东那么能干,取得了众人难以企及的成就,难道不会让人嫉妒?敬仰越强,敌意也越强。毛泽东去世后,无意识中的敌意有了表达的可能,当这种敌意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一些毛泽东所犯个别错误或者无中生有的污蔑报道所影响时,敌意便有了出口,并最终暴发出来,掀起了全民族地丑化毛泽东的运动。记得在我上小学时,刚好是八十年代初,学校的老师经常给我们讲江青的如何恶毒的种种轶事,目的无非不是为了抹黑毛泽东。当时这些普通的老师都不自觉地充当了反对毛泽东,侮蔑毛泽东的打手!这不能怪他们不道德,这是人原始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毛泽东生前曾说过他是准备摔得粉碎的。毛泽东不愧为智者,他对人性看得很准。很欣慰的是,人毕竟是拥有理性的,真理也必将战胜无知。现实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人民真正认识了毛泽东的英明和伟大。以往当人们说毛泽东是英明又伟大时,可能是违心的或是怀疑的,但现在人民再说毛泽东英明伟大时,是完全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