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的意义 热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53:17
据称中国也流入了不少热钱,中国社科院最新统计数据是1.75万亿美元,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
热钱进入中国,在我看来,热钱目的,一是为人民币升值所吸引,
二是为新兴市场存在的机遇所吸引。跟越南不同,热钱并不是我国股市乃至楼市涨跌的主因。根据监测信息,QFII先于牛市之前进入股市,2006年中后期便已从股市撤离。房地产方面,我国自住房刚性需求强劲,热钱更多的投资于商业物业如写字楼等,对住宅投入并不多,对房价影响不大。
那么,进入我国的热钱主要流向了哪里?我认为,一是商业物业,二是通过私募资本,进行战略性收购,促进产业整合;三是以企业存款的形式潜伏在银行体系里。前两者不足以为虑,尤其是第二种,还能帮助提高经济质量,促进经济发展。需要防范的是第三种热钱,防止其大规模撤离时给金融体系带来风险。
高潮生(英国施罗德投资公司中国总裁):热钱说白了就是短线资本。我觉得热钱进中国最大的目的还是中国的房地产。从很多外国的分析报告当中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可能下跌,而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有政府支撑。政府机构都跟房地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很多都来自这一方面,如果房地产市场一垮,政府就不可能实现如此高的财政增长。房地产的启动资本太高,不炒则已,一炒就会资金投入非常大。
越南金融混乱、产业基础薄弱是经济动荡的主要原因。而热钱则是诱发因素,是导火索。 外部成本一有波动,越南这类国家的出口厂商利润就摊薄了,但同时其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吸引资金进来。资金进来后,在选择进行投放的产业的时候,发现找不到投资对象了,就会选择进入萌芽期的资产、资本市场,有的去炒股,有的去买房子炒地皮。因为新兴国家的增速往往较高,外资在赌资产升值。
从目前我们国家的热钱成分来看,大部分具有长远投资的特征,并不是为博取短期利差。这与中国持续保持8%、9%的高速增长对热钱的吸引力有关,只要我们还将继续这种增长势头,热钱就还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
----------------------------------------------------------------------------------------------------
怎样吸取越南的教训,利用好热钱?
李慧勇: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加强资金流入审核;二是对资金流向进行严密控制;三是尽量把短期资金变为长期资金。一个有效办法是根据资金期限分段收取保证金,高额征收短期资金的保证金,低收或者免收长期资金保证金。日本就是采用这种办法。
沈洪博:要防范热钱可能带来的危害,首先应提高资金成本,保证银行贷款安全。可是,再提高准备金利率的意义已经不大,只能加息。目前央行正在等着美国加息,而美国又在等着欧洲加息。因为,如果欧元不加息,美元独自加息便会更加贬值;而美元不加息的话,人民币独自加息又会过度升值。其次是加强外汇管制。外汇管理局近日已出台多项措施,如严查虚假贸易等。
从根本上来说,防范热钱危害的关键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经济的抗压性。这便需要抑制通胀、减少失业率以及提高财政实力等。
中国的抗压性比较强,一部分高利润的垄断行业或者是较抗周期的行业仍然是在国有经济体制内的,而国有经济在所有的抗周期领域仍具有优势。从这点来讲,它至少保证了政府控制力和财政收支。这点跟越南类似,而且,我国的国有经济质量远优于越南。中国和越南同属新兴市场,都需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相信经过调整,经济会有新一轮增长,仍能保持较高增速。
-------------------------------------------------------------------------------------------------------------------
一是要实行合理的汇率政策。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循序渐进,谨慎稳重。
二是要合理利用外债。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和越南金融困局的教训已经很深刻了,在本国外汇储备薄弱,超出本国外债偿还能力大量借用外债,虽然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的迅速增长,但形成泡沫经济,当其一受到冲击,就会出现经济问题,最终使整个国家陷入困境。
三是要把稳定物价和防通胀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来看,当前影响中国物价上涨的部分深层次因素依然存在,全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巨大,防止通货膨胀的任务依然艰巨,稳定物价仍是当前中国宏调面临的最突出任务。
越南经济危机对中国通过何种方式抑制通胀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国外成本低于国内的情况下,不应大量举借外债来促进货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不能太快,过快升值可能转而加速贬值对经济造成冲击;防通胀不要操之过急,加息不宜过快。
--------------------------------------------------------------------------------------------------------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
-------------------------------------------------------------------------
外汇储备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资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法合规的经营活动,另一类是违法违规的套利活动:外贸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国际热钱流入。
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套利资金很大程度反映为贸易项下的多结汇、少购汇。当前情况下,企业出口普遍预收或加速收汇并结汇,进口延期付汇或利用自有外汇和外汇借款对外支付等行为,导致贸易结售汇顺差大于进出口顺差(所谓贸易顺收大于顺差现象)。同时,外商投资从过去以机器设备投资转向现汇投资为主,外汇资本金加速到位并结汇,利润分配后也不汇出。上述资金流入都是市场主体在市场价格信号作用下,合理摆布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的理性行为。
与此同时,也有少量异常资金混入经常项目或以合规的资本项目名义流入,如:少数企业通过高报出口、低报进口,增加外汇流入,或者伪造贸易合同,通过预收货款、转口贸易多收少付等方式变相融资;以真实性审核较为困难的服务贸易收入和个人名义流入;一些境外资金通过在境内设立公司调入资金并结汇,绕道进入房地产或证券市场;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关联交易,以平行贷款等形式调入资金并结汇,或者进行内部价格转移,等等。但我国资本项下仍实行一定程度管制,加上市场缺乏人民币的对冲工具,套利资金流入存在较大的制度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纯粹短炒目的的热钱不会大规模流入。
有一种粗略的算法,以储备增加额减外贸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之和,得出热钱流入的规模。照此推算,2005年我国热钱流入为近470亿美元,约占同期储备增加额的1/5强;2006年上半年又流入320多亿美元,约占同期储备增加额的1/4强。
-------------------------------------------------------------------------
如何化解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势头
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外汇储备充足,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但是,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制约货币政策操作、加剧经济结构失衡、激化国际贸易摩擦,等等。因此,这也是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需要采取措施。
在2006 年7月底的一次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充分肯定当前国民经济形势的同时,还指出经济运行中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呈加剧之势、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等突出问题。其中,投资增长过快问题最为突出。而银行资金过于充裕,贷款投放过多,为投资过快增长提供了支撑。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过多则又是国内资金充裕的重要原因。可见,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是为平衡而平衡,而是加强和改进国家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对于如何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人们一般想到的是增加进口、减少出口、扩大资本输出、减少资本流入等。然而,这些政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现实中却受到各种条件限制。现阶段增加进口不仅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助于引进人才和管理经验。但是,增加进口不能靠行政指令,应由市场自主选择。过分鼓励出口的做法要调整,不计成本的出口也必须改变,但如果采取特别的措施来限制出口,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况且,在国内储蓄大于投资的总趋势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还存在进口了卖给谁、不出口又能卖给谁的问题。也就是说,经常项目不是想逆差就能够逆差的。
是否限制资本流入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虽然我国本外币资金都已不再短缺,但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来国内缺乏的技术、管理和市场渠道。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理,无非是要加强对短期套利资本流动的监控和控制。但在经济日益开放的情况下,以合法合规的贸易或投资名义进入的套利资本很难完全区分出来。适当扩大资本流出,不仅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也符合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但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不取决于外汇供求状况,而是取决于宏观调控效力、公司治理水平、产权保护程度、金融监管能力等其他约束条件。
汲取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解决外汇储备激增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的关系。对外不平衡是对内不平衡的表现。如前所述,当前外汇储备激增,主要不是热钱流入的投机因素所致,而是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成果,同时也反映了国内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现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较快增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要着眼于国内经济均衡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落实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从外汇管理来讲,则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的方向,既要立足当前,重点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又要着眼长远,进一步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
当然这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一,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
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因此,持有外汇储备,要考虑机会成本问题。
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高额的外汇储备具有缓冲作用,是有益的,但不能说它是绝对安全的,外汇储备也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比如:1、它损害了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如果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我国又持有大约6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
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要增加外汇,则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供给就会增多,则人民币就会贬值,所以汇率就会下降。
简单地说,外汇储备就好象是我们手中的钱,当然是越多越好,想买什么都不用愁了。但是外汇储备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也就是说你出口东西比进口的东西多了,你赚了别人的钱,人家当然不高兴了,当然会产生贸易摩擦。对于自己来讲,经常握有大量现金而不去投资赚钱,这不是浪费吗?经营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就象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一样,既要够用,又不能影响自己的生意,还不能太与别人抢生意惹人不高兴。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