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之:行政强制拯救不了国粹(南方日报 2008-2-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34:07
行政强制拯救不了国粹     2008-02-26 09:38:39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直言  
  
  迅之
  
  今年3月至明年7月,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京剧大本营的北京,步伐迈得更远,拟要求所有中小学音乐教师都能唱京剧。我之所以给经典加注了引号,是因为细细观摩15首京剧发现,居然有10首是样板戏!把充满了极左意识形态的样板戏奉为经典来教育下一代,不知道这是在拯救国粹,还是在戕害国粹。也许,某些人还沉迷在那个样板戏盛行的年代,在那个年代,艺术被歪曲为“高大全”,而样板戏一枝独大,及至文革达到了颠峰:所有的京剧团只能演八个样板戏,各地方剧种也纷纷移植样板戏,到了后来,连外宾要看中国文艺演出,代表中国的也就是这些个样板戏。结果,样板戏人人会唱了,京剧艺术却真的没落了。

  有人说,现在的文化大环境不利于京剧发展,认为京剧和它代表的民族戏曲文化已经面临生死关头,甚至把京剧所面临的市场困境理解为民族文化自信力的衰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有位负责人则指出,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旨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道理是很充分的,可是问题在于,传统文化并非京剧一脉,即以传统戏剧而言,就有越剧、豫剧、黄梅戏、花鼓戏、川剧,沪剧,粤剧、评弹、昆曲等等,更何况,京剧的精华只剩下样板戏吗?

  如此看来,强制推广以样板戏为主要内容的京剧,或许只是打着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幌子,真实目的是在于利用京剧向青少年灌输一些特定年代的意识形态。如果这个判断基本属实,那倒果真需要引起警惕了。改革开放三十载,开弓没有回头箭,保护国粹就是保护国粹,如果把国粹过度政治化,走逆改革之路,真正的国粹就可能再一次面临灾难。而在文化越来越多元、思想越来越自由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种文化一旦失去市场基础,这样的灾难就可能是再难恢复“神光”的灭顶之灾了。

  以一种行政强制的手段来推广一种文化,这种大一统、一刀切的管制思维是到了需要“革命”的时候了。传统文化固然需要保护,但方式却不可简单粗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国民从内心里喜欢上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对传统文化先进行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如果一个文化不具备契合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不能够引起国民的精神共鸣,而尽渲染帝王将相、个人崇拜等等内容,又怎么能够占领市场、传承绵延呢?毕竟,这是一个公民社会正在发育和建设的时代。让中小学生们都来唱京剧样板戏,我实在不知道这在多大程度上有益于学生公民素质的提高。难道历史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保护传统文化,弘扬国粹,一点也没有错,却一定不是现在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只能令传统文化离国民越来越远。与其如此,毋如让他们的案头多一本公民教材。或许,那才是更需要大面积试点的。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shiping/20080226004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