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卡内基基金会副总裁:中美都不能低估对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5:47:57

美卡内基基金会副总裁:中美都不能低估对方

http://www.huanqiu.com   2010-11-05 15:04    环球时报 【美】 包道格


  一名中国高级官员访问华盛顿时坦言,不要关注中国媒体说什么,而要倾听中国领导人的言论。20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遵循邓小平“韬光养晦”之策。这一般被解读为中国应当致力于发展经济,避免引发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也有阴谋论者认为,这是指中国在增长国力时应当避免引起邻国的警惕,等待合适的时机打击它们。


  中国近来与周边国家的摩擦,让更多的人开始相信第二种解释。随着中国军队力量空前增强,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缓解,中国得以在其他地区使用其新的力量。


  与此同时,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近来已经大大衰弱。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而陷入困境,又因为大萧条之后的最大衰退而雪上加霜。 因此不难理解1949年之后深受国耻教育的中国人也许认为在美国衰弱、日本政治动荡、经济停滞之际为一抒心中积怨的良机。


  对于中国近来宣示附近海域主权的行动,人们或许可以归因为一个简单的逻辑。过去美国和附近的海洋国家力量强大,难以驱逐,中国以往由于实力虚弱,并不大声叫嚷,但今非昔比,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改变。


  尽管今天的领导人一再宣称善意,实力正使中国实现其为时已久的梦想。我们不应当对此感到意外,尽管中国还和以往一样从当前的国际体系中获益,同时也影响着当前的国际体系。


  当前中国也许会轻易认为,美国刚刚从伊拉克脱身,还没有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会推迟在东亚重新布局。中国可能会匆匆做出判断,认为美国称王称霸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陷入危机才两年,中国可能会错误地估计形势。在三四十年代,日本高估自己,低估美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所有各方均应从中汲取教训。


  目前中国似乎只倾向于在南海、东海和黄海等敏感地区取得些许进展,也许北京认为虚弱的美国不会因此与中国发生冲突,为了小小的损失而失去与中国在重大全球问题上的合作。


  奥巴马政府拐弯抹角地反对中国在南海的单边行动,希拉里国务卿今年4月在河内呼吁多边政策的回归,引发中国激烈反对。


  日本新政府9月在钓鱼岛问题上发出冲突的信号,在争议海域逮捕了中国船长。尽管中国迅猛的反应令日本和亚洲惊慌失色,北京也认识到施压日本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但日美同盟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日本国防预算减少。


  日前美国推迟派遣航母在黄海演习,这种推迟其实是出于技术原因,但中国媒体的报道让人认为美国担心冒犯中国。


  中国国家领导人明年一月将访问美国,这已经促使中美恢复军事接触。明年其他高层互访也将进一步产生积极后果。中国军方领导人近来讲话已经缓和口气,马晓天将军在南海问题上的声明更加谨慎。


  中国需要适当地调整,令更多的观察家从第一种含义解读“韬光养晦”。▲(作者Douglas Paal是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