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21:25:05

杨露蝉

杨露禅(1797--1872),名福魁,又名福同,字露禅,近代武术家,后任旗营武术教师。因为武功高强,故有“杨无敌”之称。所传拳术有“凌得起筋,万全其骨,全得其皮”以及“风格匀缓、柔和、舒展大方”,精髓为“松”与“沉”。所谓“松”,指全身放松,让“气”流通无阻;“沉”,是下沉,意念集中在腹部。经过祖孙三代人努力,在陈长兴所传太极拳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演化为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

基本简介

  杨露禅(1797--1872),名福魁,又名福同,字露禅,“禅”亦作“蝉”, 别号禄缠。河北省永年县人。 幼时家贫,约10岁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著名武师陈长兴每晚至陈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弟子,杨露禅殷勤伺候,窥习拳艺,功力大进。一次,陈家师兄弟多人与之较量,皆败于他的手下。

特长

  长兴喜其敏慧,正式收其为徒,尽传己术。数年后,以能避而制强硬之力见长,“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故有“沾绵拳”、“软拳”、“化拳”之誉。

创新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返回永年,以教拳为生。房东武禹襄兄弟三人折节  

--

求教。后经人举荐到北京教拳,清代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后任旗营武术教师。因为武功高强,故有“杨无敌”之称。所传拳术有“凌得起筋,万全其骨,全得其皮”以及“风格匀缓、柔和、舒展大方”,精髓为“松”与“沉”。所谓“松”,指全身放松,让“气”流通无阻;“沉”,是下沉,意念集中在腹部。经过祖孙三代人努力,在陈长兴所传太极拳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演化为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

个人履历

拜师学艺

  杨露禅世居县之南关,以务农为生,空闲时为城内西大街杂粮摊帮工。一日,一恶霸至街邻泰和堂药铺寻衅生事,只见掌柜略一举手,其人已跌至对街。露禅目睹此景,甚为惊奇,心知掌柜必精武功,心中十分羡慕。  他日,趁闲谈中探问掌柜所练是何种拳法,并表示愿意拜师求学,因露禅年少时曾习少林拳,自认为不能达到掌柜的武艺境界。掌柜开始推托。后来感于露禅求学的诚意,告诉他自己所习为绵拳,又称太极拳。并对露禅说:“我的工夫不足为你老师,我的家乡河南陈家沟,习太极拳者甚众,而陈长兴的太极拳,是海内泰斗,时人称为牌位先生。我可介绍前往,倘许名列门墙,成为他的徒弟,将来必有成就。”露禅大喜,遂至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

悉研拳技

  从陈长兴习拳者,异姓者只有露禅和其同乡李伯魁二人而已。所以,陈姓族人都歧视他们。露禅年方壮年,朝夕苦练。六年后回到永年县,以为有所成就了。  乡中精拳技者开玩笑说:“老露今天从远方办得好货回来了,见识见识。”比武中,露禅输了,乃发愤再至陈家沟。  一天晚上,露禅听见隔院有哼哈之声,遂起越墙过去,在破墙缝中偷视。见其师陈长兴正在教众徒弟太极拳的发放之术,口讲指授都是拳中的精义,大为惊奇。从此每夜都去偷看,然后与李伯魁互相结纳,悉心研究,功夫大进。

三到陈家沟

  六年后,露禅又回到永年县。时值新年,乡中人又想试其功夫,趁贺年相互作揖行礼的时候,突然攻击露禅。但刚刚才一接触,其人已经仰面后跌,起来大笑说:“老露今天果然办了好货回来了”。  永年县一个有名望的人家武氏,因与陈家沟有亲戚,武艺造诣很深,听见露禅从陈家沟又回来了,而且武功大进,于是相约一试。比武中二人功力悉敌,露禅拿出全部本事,始终无法获胜。露禅因此悟出虽然从师十余年,但未能得到太极的精髓。遂再度三到陈家沟。

得师秘传

  旧时代的武师教徒,往往要保留一手,陈长兴也不例外。但是,陈长兴鉴于露禅执礼之恭顺,求进之诚恳,不能无动于衷。有一天,陈长兴命露禅与众师兄弟比手,杨露禅战胜了所有的人。陈长兴惊叹露禅为天才。于是集合陈氏的族人告诉他们:“露禅师我愈十年,去而复至者三次,其专心一志,勤学苦练之精神毅力,非你们所能及。我的功夫,本想传给你们而你们不能得,不给露禅而露禅已经得到了。遂尽其所有授其密术”。

杨无敌

  露禅后来到了北京,以“神拳杨无敌”之号享誉武林。  露禅性刚强,无论何门何派,则去拜访并与之较量。即使有人自认不敌,亦必强与之较,但并不伤人。因他武艺高超,后经刑部侍郎武汝清推荐,进京到瑞王府授艺。一时间京城武林高手纷纷寻上门来比试,却总是败北而去。杨露禅由此名声大噪,人称“杨无敌”。  世称“杨无敌”。  杨露蝉在永年时,曾与人在城墙上相斗,对手不敌,直退到城墙边缘,站立不稳,身体随势后倾,即将坠落,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他忽于二三丈外,陡跃而前,攀握其足,挽救了对方,使其免于坠墙而亡。  杨露蝉善用枪杆,面对轻小之物,用杆一沾便可沾起,毫无闪失。他救火则用杆头拨墙,使火不致蔓延。他还能在马上不用弓弦,只用手指投箭,百发百中。  有一天,他在河畔垂钓,有两位外家名拳师路过,不敢当面与杨较量。见他正在垂钓,想从杨身后推其背,将他推入水中。杨早已察觉有人暗算,当两人手猛推击时,突然含胸拔背,站成高探马式,同时被掷入河中。  到京师北京时,有一位名拳师,嫉妒他无敌之名,主动提出与杨交手,开始拒绝,来人以为杨害怕,更直意请战,杨只好答应。他声言:君坚决要求交手较量,可请君先击我三拳。拳师听后大喜,于是起拳猛击杨腹部。杨笑声未落,来人已被发出三丈以外。

相关轶事

董海川

  杨无敌之名惊动了深居内宫的八卦掌开山鼻祖董海川。董海川几次想登门拜访杨露禅,又恐有失面。一日,他再也忍不住了,便派徒弟执请柬邀杨露禅小酌。这天上午,董海川准备停当,静候杨露禅前来。但杨露禅直到中午还未露面。董海川平日有午休习惯,当他静了下来睡眼朦胧,忽觉人影一闪,他一睁眼,但见桌上摆着一个装潢十分考究的礼品花篮,内装“稻香村”各式糕点一份,“杏花村”老窖好酒四瓶,红色缎带上用金字写着“杨露禅拜上”,花篮下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拳师小憩,露禅不敢打扰,权且告退。失礼!”董海川心中一惊:好个杨露禅,我刚一眯眼你就给我来这一招,真乃武林高手也!可你也太不够意思了,难道我董海川想见你一面都不肯赏脸吗?好!明日我原礼奉还。第二天,杨露禅晨练完毕,大门便被人拍响。他开门一看,街上悄无一人,便觉被人戏弄。忽觉门前树上有个人影一闪。杨露禅拧身一纵上了门楼,只见四面房脊披露,白色一片,并无半点脚痕。不禁心里一动:来无踪去无迹,此乃上乘之轻功也!他忙飘身下房。进得大厅,见迎门桌上稳稳当当放着一个礼品花篮,竟是昨日自己送董海川的那个。花篮下也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太极名师杨露禅,送礼进府不见面。有礼无人不算‘理’,今日隐身把‘礼’还!董海川。”杨露禅正在聚精会神看纸条,次子杨班侯进得厅来伸过头一看,大怒道:“好个八卦董,如此狂妄!”他一把提过花篮说:“爹,八卦董用心不善,让孩儿去治治他!”说罢推门而去。杨班侯初生牛犊不怕虎,风风火火来到董府门外大声吼道:“董老拳师,接礼来呀!”隔着门楼便把花篮向院里投去。谁知花篮刚飞上门楼,便被董海川一个“燕子抄水”轻轻接住。董海川大声道:“班侯来送,我定收下,请!”杨班侯见董海川身手不凡,也提身飞腿上房,谁料到脚未贴瓦垅,便被宗师轻轻用手一托,隔着一层院落请到客厅太师椅上.杨班侯羞得面红耳赤,坐在太师椅上直发愣。董海川不语,进内院拿出一个羊皮匣子,客气地说:“有来无往非礼也,请你带回一件薄礼给令尊大人。”杨班侯回到家来,杨露禅打开匣子一看,里面装的是一件薄如蝉翼的杭纺真丝大衫,并有一纸条写道:“送此应时衣,请君莫嫌弃!”杨露禅抬眼望着窗外,心想此时正值三九隆冬滴水成冰,送这薄衫不是明摆着要看我的内功如何吗?他于是脱掉皮袍换上真丝大衫,穿北海,走前门,进天坛,逛天桥,什么地方人多就往什么地方去。迎面北风“呼呼”刮着,可杨露禅光头上却热气蒸腾,脸似三月桃花红润,谁离他近了就象挨近一个大火盆。这件真丝大衫他直穿了二十七天才换下来。这可闹翻了北京城,武林中谁见了不竖大拇指!一晃春去夏来。三伏天里董海川也收到杨露禅捎来的一个羊皮匣子,内装一件关东二寸厚的白板老羊皮袄,梨花笺上写着:“隆冬送衣人情重,三夏还裘意更浓。想见庐山真面目,冷暖相宜各不同!” 董海川自然不甘认输,当下就穿上这老羊皮袄,整整过了一个三伏。有时还手把一壶老烧酒,对着烈日自斟自酌呢! 三伏过后,董海川给杨露禅捎去一封信:“弟恨无亲睹金面之机,今备小酌,请下临寒舍。弟愿聆听赐教!” 几番来往,杨露禅早已识得八卦董是难得的知己,立即直奔董府而去。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董海川道:“兄乃太极泰斗,今日到来蓬荜生辉,我想借着酒兴看上一回太极神拳,不知杨兄肯否赏光!” 杨露禅连连摆手:“董兄是八卦开山宗师,弟乃山野村夫,今日高攀上座,倍感荣幸。借兄一方宝地献丑,更觉三生有幸也!” 话罢仆人前面引路,两人随后,过了月亮门,来到一个开阔的院落里..杨露禅微微一笑抱拳道:“献丑了!”脱去鞋袜,飞身上了梅花桩,神气内敛,身轻如燕,手、眼、身、法、步都恰到好处,真不愧下了十八年的苦功。“好!真乃一绝也!”大家正看得忘神,忽然谁叫了一嗓子。回头一看,原来是头戴金冠、腰束玉带的恭亲王驾到。杨露禅忙飘身下桩,抱拳施礼……。恭亲王上前拉住杨露禅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呀,这么热闹也不叫我一声,怕我偷走你们的绝技吗?”董海川忙笑道:“亲王公务繁忙,我们未敢惊动!谁知恭亲王紧追不舍:“这就不对了,要看双雄绝技,何惜江山万里!你们今天该让大家一饱眼福才对嘛!” 董海川和杨露禅明白王爷今天要看他们双上梅花桩了,于是一对眼神,双双抱拳飞上桩去。 他俩一个是太极泰斗,一个是八卦宗师,在桩上你来我去,如一对蝴蝶,似两颗流星,忽分忽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看得众人如醉如痴。恭亲王赞不绝口:“八卦董,太极杨,实乃武林双绝也!”  在北京时,与董海川交善。一日,二人一起在德胜门散步。有鸟低飞至,海川一跃,随手逮之,然后交于露禅,露禅伸张接着,鸟在手掌只见振翅而不能飞起。盖因鸟类在起飞之前,两足必先用力,方可借力飞出,露禅听其劲而随之松化,则鸟无力可借,故无法飞走。由此可见露禅之听劲功夫已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其子健侯亦有此功夫

任教

  京师有一富豪张家,延请武术教师教其儿子。露禅被同乡推荐给张家,主人见露禅体格不魁梧,文质彬彬类文士,很轻视他,把原来请的三位武士请来作陪。这三位都是彪形大汉,尤其轻视露禅。主人请与三位教师一较身手。露禅欣然答应。  张家所请的三位教师,皆是京中有名的武师。露禅先告诉他们说:“既然是比武,请不要给我留情,用尽你们的全力攻我要害,死伤都不怪你们,都是我甘愿的。”一大汉首起疾如鹰隼。露禅俟其至而举手挥之,其人遽跌出数丈,头破血流;其余二人一起上前,略一接触,立即败北。主人愧汗不胜,马上重开盛宴,改容请罪。但露禅见其前踞后恭之丑态,席终后坚辞而去。  在广平时,尝与人斗于城上。其人非露禅对手,直退至城墙边缘,立足不稳,身随势后仰,眼看就要坠落。在此千钧一发之际,露禅忽于二、三丈外一跃而前,攀握其足,其人幸免于难。

善用大杆

  露禅善用大杆,物之轻者,露禅只要用杆一沾靠就能吸起。救火时则用杆头拨墙垣,火势不致蔓延,而且能在马上不用弓箭,仅用手指投箭,百无一失。

其他信息

  露禅一生勤学不辍,年虽八十依然练功不息。一天忽然函招弟子们,定于某日齐集其家,说要外出一游,有话吩咐。至期到家后,并未见有外出的迹象,大家都感奇怪。露禅坐在堂屋正中,弟子们拜毕后,露禅将每人叫于跟前,勉励数句,并传授太极拳大意。过了一会,忽然弹弹袖子,端坐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