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队伍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13:01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嘉兴一中 吴颖生

 治校之道,教师为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水平的教师。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人才,必须有具备未来教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状况,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我们事业的未来,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的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所以,坚持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尽人意,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偏差。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是:
(1)从教师的年龄结构看: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属于成长结构类型,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0%,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7%,这是学校发展的潜力所在。而35岁-45岁这段年富力强,最能出成绩的比例不足20%,这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断层,对学校目前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及学校的长远发展有很不利的影响。如何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2)从教师的职业意向看:有不少教师仍把教育职业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和职业,“靠教育而生存”,而不是把教育作为事业来追求。“靠教育而生存”,这其中有20%的教师专业思想不甚巩固,60%以上的教师对教师的经济待遇不满意,90%的教师没有体验到教师职业带给个人的成就感、幸福感,认为个人的价值不能在工作中得到体现。这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缺乏,降低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从教师的学生观分析:大多数教师热爱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理智性。但也存在着理智与情感上的不统一,理智上知道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情感上却不能完全接纳学生学习、品德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而没有情感参与,仅凭理智进行的教育,其力量是软弱苍白的。这往往导致教师苦口婆心地进行理性说教,学生却因得不到情感体验从而教育成效甚微。
(4)从教师的知识观分析:大多数教师重视学科的专业知识,重视通过进修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但这种以本体性知识为主的知识结构,是不能适应教育的要求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们不仅要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较高水准的本体性知识,更需要教师拥有条件性知识,具有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应该成为“教育家”,这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5)从教育科学研究情况看:教师有较强的参与教育科研,通过科研提高自己的愿望。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教育科研的能力等,都还有待提高。教师当中把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还是少数。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如何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如何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知识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等。解决学校师资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在师资建设的若干策略上,做到两个统一,即“名师工程与青兰工程相统一”,“综合素养与教学个性相统一”。
一、名师工程与青兰工程相统一
教学名师是造成名校地位与声誉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师又是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建立名师工程与青兰工程且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是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不能顾此失彼的两项工程。就名师工程而言要着重研究在一般教师的素质结构基础上,如何体现示范性、特色性、创新性与导向性问题,作为学校领导应善于洞察、鉴别和感悟,发现可塑名师之才。要以强烈的事业性和开放意识,帮助其发现潜质,参与经验验证,开展新方法、新形式和新内容的探索,提供向外学习的机会和总结经验特色的时间。如推荐此类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国家骨干教师培养、名师拜名师活动和学科带头人与特级教师的评比,尽量为名师成长与特色建模创选条件。然而校方的各种努力,还仅仅是外部原因,还要进一步激活名师实施特色建模的主观愿望。要求教师在特色建模过程中沉得下心,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一往无前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热心地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抗挫折的耐力。
就青兰工程而言,在着重分析青年教师素质现状基础上,坚持消除消极,张扬积极原则,从榜样示范、情感至爱、师能培训和科学评价等多层面,多方位地开展培训工作。首先以榜样示范,激励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领导率先示范,老教师精神感召和同龄人引导,确立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其次,注意情感关爱,创设宽松和谐且进取向上的成长环境。学校从政治上、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青年教师以更多的亲近、关怀、支持和关心,使之在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静下心来钻研教育教学。其次,加强师能培训,全面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根据青年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师徒结对,教研组、备课组影响,基本技能比武和压担子等外在措施,强化成长意识,健全综合素质,努力缩短成长期期限。
二、综合素养与教学特色相统一
综合素质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必备素质;教学特色是名师示范性、特色性、创新性和导向性的最明显的表现。综合素养包含着诸种素养的健全与优化二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教学名师,都存在着一个素养的健全与强化问题。不同时代对人们的素养都有不同要求。人的素养形成也存在着不断修炼,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尤其是青年教师,各方面的素养正在形成之中,注意从外在与内在两方面加强培养,更显重要。在各种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注意把加强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地位来考虑。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一切健全素质、追求事业的主观动因都发韧于此。学校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放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第一位来抓,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关爱心,其中特别是责任心和关爱心,因为这是事业心的具体体现,也大量反映在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始终,每一个环节上,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效果,特别是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以满腔的关爱帮助暂处后面的同学,提高成绩,提高品德,促进他们更快更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工作实效的关键之一,在教育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对某一学生微微地一笑或者是轻轻的一声问候,都会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感到了温暖,就会由于喜欢你这个人,而发展到喜欢你任教的这门学科,从而认真地学习它,这就是师生之间爱的相互回应与交融效应。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关键和核心。因为教育教学能力是任何教书的育人的本领。如果一旦教师其它素养十分健全或优秀而教育教学能力素养不足,很难想象能够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为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专业化培训和考核工作,要强化三个意识即质量意识、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要重点研究“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要加强集体备课、评课、说课制度,与三个层次开好示范课、研究课和汇报课的教研活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和应用。
就教学特色培养而言,重要的在于个性化教师的培养,个性的本质在于自主性和独特性。具有教育个性的教师在实践中就不会随便逐流,唯上唯书;不会赶时髦,搞媚俗;也不会固步自封,凭经验,感觉做事,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和谐的环境是培养和发展教师个性的基础。学校应努力营造良好、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以校长的“人性化”管理求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让教师在不断总结、反思、提高的过程中形成与别人?h然不同的个性行为,表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个性化特质。“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它不讲究过多的刚性管理,硬性约束,而较多强调柔性管理,自我约束;它紧紧抓住人性中积极进取的一面,尊重个体的志向和追求,使个人事业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实施“人性化”管理,校长需要努力把握以下原则。
要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关爱”,少点“淡漠”;
多些“宽容”,少点“苛求”;多些“合作”,少点“说教”;
多些“倾听”,少点“厌烦”;多些“激励”,少点“刺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校长管理的人性化必然带来教师发展的个性化,人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学校经予教师珍视自我,释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空间越大,机会越多,教师创新的欲望就越强,学生张扬个性的潜能就能发挥得越深;学校的发展前景也因此就越宽。可以预见,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师能够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教师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