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以市场的名义去市场化值得警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35:45
以市场的名义去市场化值得警惕
作者: 南方周末评论员 笑蜀
2009-07-22 23:15:03
 来源:南方周末
众所周知,大型国企都是产业大鳄。但过去这种产业大鳄还大多局限于产业上游,譬如电信、石油、矿产等等领域。现在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产业上游的垄断地位了,而大举进军一般竞争性领域。
6月26日,中电集团下属企业拿下价值19.6亿元的北京“奥运村乡”地块。仅仅四天后,中化集团下属企业再以40.6亿元的天价,夺走“广渠路15号”地块,成为北京招拍挂制度以来的地王。
不仅是大型央企,地方国企也掀起进军地产的高潮。有权威报告认为:“此轮地王中,国资背景企业将占多数,未来拥有信贷和融资优势的国有企业将逐步提升在地产行业的市场份额。”这就是说,地产领域国进民退不可阻遏,国企注定将成为地产大鳄。
与此相映成趣的另一个重大新闻,是中粮入主蒙牛。奶业显然不属于国民经济命脉,但似乎仍难逃脱国进民退的宿命。
又岂止地产和奶业。中化收编国内民营化肥厂、五矿和中钢收编国内民营钢厂,类似事件此起彼伏,正成燎原之势。垄断国企莫不集政治特权、金融特权及垄断利润于一身,一旦大举进军一般竞争性领域,事实上不可能有公平竞争可言,民营企业何以抵挡?所以,垄断国企在哪里大举进军,民营企业就在哪里节节后退。难怪民企要信心大减。又岂止蒙牛向央企俯首称臣,一位民营地产巨头两年前就已建议民营地产业尽快跟国资 “融合”,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面对垄断国企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强大攻势,民营企业普遍丧失抵抗意志,不能不委曲求全的心态。
此轮“新国资运动”,国家发改委早有严重警告。其风险不仅如国家发改委所称,在于盲目扩张,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最大风险还在于监管失效。最近两则新闻即可印证:一则是重庆审计发现,部分重点国企工资及福利性支出超标,而且少缴税金;另一则是中石化斥资2.4亿装修总部办公楼,其中一盏吊灯即耗资156.16万元。
一些垄断国企的这种无度挥霍,其实早就司空见惯。但无度挥霍不只是经济问题,它在本质上是一个毫无节制的问题,深刻地反映了整个监管机制的无力。必须承认,垄断国企的利益并不自然和自动等同为国家利益,垄断国企都有追逐其特殊利益的强烈欲望。而且垄断国企莫不拥有巨大的政治优势,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一旦监管失效,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不言而喻。
最大的牺牲品是全体国民的福祉。垄断国企因为过于强势,往往不需要考虑消费者主权,可以唯利是图。如果听任垄断发展到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民就会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也丧失消费者主权。
总之,监管失效前提下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进民退,不单如通常所说,是以市场的名义去市场化,属于明显的体制复归;更可能蜕变为特殊利益集团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跑马圈地,从而加深中国经济权贵化、寡头化的趋势。重建监管固然是根本,但这需要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必须明确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进民退的社会危害,首先在经营范围上为垄断国企套上笼头,划定边界,非经授权一律不得越界经营。
这当然意味着垄断国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这样做肯定要伤害某些既得利益,阻力之大不难想见。但如果不这样做,国企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继续咄咄逼人,则肯定要伤害全体国民的利益并威胁国家经济安全。这二者难有调和余地。两难之间何去何从?我们正面临选择。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