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杂件主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4:08:07
  中国古文物种类繁多,一般凡是不归纳入各大专题的品种都会合并到杂件这个栏目里。为了去繁就简,本网站古杂件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国古文字及古代传统图案的各种载体,也就是题头上的几个类别,日后如有增加当在公告栏内昭示大家。
  中国文字的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早期的历史记录及名家手迹往往是通过刻印在各种不同质地但都坚固耐久的介质如甲骨、青铜器、石碑、竹木等等之上而使其得以保留。传拓和刻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这些珍贵的史料墨宝能够更好的保存并流传下来。
  用纸和墨将金石或其他介质之上的文字或图像蝉蜕下来,称为蜕本或脱本,因为是椎打拓墨而成,亦称拓本。雕版印刷之古籍在唐代就出现了。历代古籍可分为官刻本、私人刻本、书坊刻本等等,亦有少量手写本传世。古籍版本拓片的特殊价值在于:它不但自身就是古文物,还可以印证,解释及帮助人们去鉴定、欣赏和论证其他的古文物。而其上印附载的文字纪录对于今人研究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文明进程,社会生活发展来说更是极其珍贵而无可替代的。
  与文字的流传稍有不同,中国古代艺术纹饰及各种图案是直接附载在各种不同质地的介质上而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在金属上雕刻纹饰的民族之一。大约在前5500~前45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开始出现铜制器物。1973年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型残铜片经鉴定确证为黄铜。在距今4500~4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夏、商、周老三代青铜器上精美的图案至今仍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黄金的出现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早商,殷墟遗址就出土了少量的金叶、金箔。白银的使用要稍晚一点,大至应在战国早、中期。汉晋至唐,宫内大量使用金银器,其上的纹饰更是精美绝仑。唐代鸳鸯蔓草纹金壶,造型端庄,形态优雅。其纹饰是采用模印加手工琢刻技术制作的,繁密而精美。
  两宋以降及至明清,手工业高度发达,各种介质如景泰蓝、漆器、料器、各类织物等等均可用于加工成精巧的饰物及用具。特别是明清两代,都有一段相对较长的稳定时期,国富民强,文化发达,从皇家到民间尚古之风大盛,涌现出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如明清古徽州民居的砖雕木雕、苏杭刺绣、江浙福建的青田、寿山石雕等等。大量的中国传统纹饰图案也正是籍助于这些美仑美奂的手工艺品而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