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发迹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4:14:37

曾国藩第一次见道光帝(2)

曾国藩发迹史 剥开曾国藩的“光屁股升官法”

收藏本书 字号 -+

 

  道光帝已升座多时,两部侍郎进殿后先跪倒在地,曾国藩便也急忙跟着跪倒。吏部嬴侍郎双手把曾国藩的履历呈了上去,太监总管曹进喜接过履历递给了道光帝。

  依照惯例,道光帝先把曾国藩的履历看了看,然后随口说一句:“曾国藩,你抬起头来,朕有话问你。”这就是面考了。

  曾国藩急忙抬起头来,心里却是怦怦大跳。道光帝向曾国藩望了一眼,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面相不雅,难成大器。

  曾国藩虽眉清目秀,偏偏天生长了一对三角眼。道光帝对长三角眼的人素来反感,认为这种人非婪即狠,难成大器。道光帝印象中,好像历朝历代的反王们都长着三角眼。

  “曾国藩,”道光帝忽然开口问道,“你给朕说说,做官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曾国藩略微思索后,小心地回答:“回皇上的话,学生以为,做官的第一要义无非是个'廉'字。”

  “嗯?”道光帝一怔,接着反问,“持平公允不重要吗?比方说你断官司,不持平不公允,怎么能服人哪?朕交办的事如何能办好啊?”

  曾国藩低头道:“回皇上话,皇上教训的是。但学生以为,做官以不要钱为本,官员不廉无以持平,不廉更难谈公允。请皇上明鉴。”

  道光帝想了想,又问:“曾国藩哪,你到地方上去做知县,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呀?”

  曾国藩朗声道:“回皇上话,开民智与清诉讼,当是重中之重。”

  “这倒新鲜!”道光帝笑了笑,用手指着曾国藩说:“放着钱粮不管倒要开民智,你给朕说说,如何要先开民智啊?”

  曾国藩忙道:“皇上圣明。开民智是为了让百姓懂法守法。民智不开,百姓势必愚昧,地方上的治安断难良好。而钱谷都是有记载有数字的东西,早晚清理,效果应该一样。”

  “照你所说,百姓知法才能守法。朕问你,乾隆朝和珅位至将相,参与制定了许多法令,可到头来他仍然犯法。这应该怎么解释呢?”

  听了这话,曾国藩全身一抖,额头冒出冷汗,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思索了一下道:“皇上圣明。犯官和珅知法但目中无法,眼里只有银子。官员不廉已是犯了王法,祸灭九族当是他咎由自取。从古到今,官员堕落贪字始!”

  道光帝不再言语,提笔在曾国藩的履历上批了一行字,道:“下去候旨吧。”曾国藩忙叩头退出。

  两部堂官跪着没敢动,他们在等圣谕下达。道光帝在曾国藩的履历上批的是:“面相不雅,答对却明白,能大用。”

  曾国藩在殿外等了一刻钟,踌躇不安,两部堂官才退出殿来,面带喜色向曾国藩转达圣谕:“庶吉士曾国藩,即日起实授翰林院检讨。”

  曾国藩愣住了,想不到自己三十岁时成了清朝的实缺从七品官员。

  写诗引发关注

  事后,曾国藩才从旁人的口里陆陆续续知道了一些陈启迈和白殿壹等人引见的内幕。

  道光帝召见陈启迈和洪洋时问:“朕自登基,灾荒便接连不断,国库日渐亏虚,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呀?”

  洪洋抢着回答:“回皇上话,学生已经想出办法了。”

  道光帝一见洪洋说话响亮,毫不怯懦,心头登时一喜,笑道:“你大胆地讲吧。”

  洪洋道:“谢皇上!皇上如放学生做了地方官,学生便增加漕粮地丁。如果现在的章法是亩收纹银一两,学生到任后,就亩收纹银三两或四两,直到皇上满意为止。”

  道光帝听了这话,愣了许久,又转头对陈启迈说:“你讲讲吧。”

  陈启迈马上答道:“回皇上话,皇上如果让学生去做地方官,学生先把境内应收的所有钱谷都让师爷们办理清楚,然后再考虑加税加捐。当然,学生要办的事情皇上如果不同意办,学生就不办。皇上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

  道光帝当时就在洪洋的履历上批道:“答话倒不怯场,一分明白,九分糊涂。”

  道光帝给陈启迈的评价是:“讲话有些颠三倒四,人还算老实。”

  于是,把洪洋分发去了不毛之地广西,把陈启迈分发到稍强些的江西。在这两个省份当官,谁也别想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