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壁开路:是什么信念改变湘西十八湾(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5:58:51

【原创】 绝壁开路:是什么信念改变湘西十八湾(图文)


中新社记者刘明






    “人人都讲修路难,那比我家十八湾,阿妹挂破绣花裙,阿哥磨烂铁脚板。”如果光从山歌中去体会,我们无法完全认识湘西十八湾。“挂破”最多说明那里杂草丛生、荆棘密布。“磨烂”,让人想象一下,也不过讲了那里条件艰苦而已。到底如何困难、有多艰辛?无人知晓。

    10月26日,阴,湖南湘西吉首市社塘坡乡十八湾村。当我静静地站在高处,望着眼前这条绝壁上的公路时,深深地震撼了!这就是十八湾吗?这就是我每次到湘西都想来的地方吗?我来这里,为了什么,或者又在寻找什么呢?

    初次听到十八湾,是2005年。前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到湖南履新时,在大会上说:“我印象很深的是,湘西吉首市社塘坡乡十八湾村的群众,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公路。他们那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那种通过艰苦努力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现状的志气,正是湖南精神的生动体现。”

    后来,张春贤书记多次在各种场合向外界推荐十八湾,他说,十八湾是湘西和湖南的代表,是湘西和湖南人的精神,古朴的民风、美丽的风景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志,是天下少有的!

    2006年,在湘西采访,我也曾经到过十八湾。那时,没有水泥路,才竣工不久的山路,常常有村民在整修,尤其是一些拐弯处,天雨路滑,人在车上,总有一种颤悠悠地感觉,惊险程度不言而喻。

    时隔4年,我再次来到十八湾,一切都变了样。社塘坡乡乡长彭小明告诉我,两年前,在湘西州和吉首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十八湾村已经完全改成了水泥路,“虽然有点窄,但村民们的致富大道已经打开。”

    到达十八湾时,村主任麻正齐戴着斗笠从山上走下来,原来,山寨一位老人刚去世上山,他正忙着。看见我们,这位憨厚的苗家汉子搓了搓手上的泥土说,“怎么不先打个招呼,也好招待一下。”

    麻主任带着我们在寨子中逛了一下,他说,十八湾其实又名天星寨,意思就是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的地方,是一个纯苗族聚居山寨。山上的路‘大弯十八个,小弯九十九’,所以也叫十八湾。多年来,三面悬崖的山寨仅仅靠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和外界联系,是省级特困村。

    要想富,先修路!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在没要政府一分钱的情况下,想路想疯了的十八湾人开始了修路了!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自2000年3月开始,十八湾村民冒严寒,顶酷暑,连续奋战近4年,投入劳力12万多个,开山凿石近40万方!创造了人类奇迹。

    “最难忘的是2001年那几个月时间”,麻正齐说,当公路修到最险要地段时,时任村支书麻金文和村主任麻先忠,带着全寨50多人索性卷着铺盖、带上锅碗在靠近工地一处悬崖下住了下来。削下树枝当筷子,铺捆稻草便是床,一干就是110天。

    口渴了,掬一捧山泉润喉咙;衣服汗透了,烈日下光着膀子继续干;手磨破了皮,抓把土揉揉;脚碰伤了,蹙着继续干!血水裹着汗水,拌着泥水往下流,至今,石壁上还依稀可见血手痕。晚上蚊叮虫咬是小事,一次,一条酒杯粗的五步蛇居然爬进了村民的被子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十八湾人修路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很多人,当公路修到半山腰一段长400多米、高500多米的悬崖时,上任不久的市委书记徐克勤来了,他带着一支专业工程队来了———就是这处悬崖,工程队竟报废风钻机4台,损耗钢钎近百根。

    彭小明乡长说,专家们看了现场,都很震撼,他们认为,十八湾通村公路是目前湘西乃至于湖南工程最艰巨、地质最复杂、建设周期最长的一条通村公路。2005年8月17日,时任交通部部长的张春贤来到十八湾,也不由地赞叹,这是人类战胜自然的经典之作!

    据当时不完全统计,为修好这条5.3公里的路修通,十八湾人工耗时近4年,投入劳力工日超过12万个,开挖土石方30万立方米。有人作了计算,若将这些土石按长、宽、高各一米首尾相接,竟可从湘西十八湾一直排到200多公里外的常德市。

    “如今的十八湾完全变了,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年3月,社塘坡乡干部龙庄被派到十八湾村任第一村支书,这位年轻的大学生对山寨的未来充满信心,“十八湾离吉首市不过10多公里,现在有了水泥路,村民们种青蒿、生姜、金秋梨,还有反季节蔬菜,收入不错。”

    村主任麻正齐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挥手道别的时候,天空漂起了濛濛细雨,薄雾升起,十八湾笼罩着一片朦胧之中,美极了!而我,这个被不少朋友称为“湘西山歌王子”的人,此时此刻,当然也禁不住来了一首山歌:人人都说修路难,不比湘西十八湾,为有奉献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照片说明:倒数第二张左边为第一村支书龙庄。右卫村主任麻正齐。其余均拍摄于十八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