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管理\更新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34:55

首先领导好自己

 

页 5

 

如果让我说出一件领导人和管理者抱怨最多的事,那就是时间不够用。在忙碌的生活中,时间悄然潜行,总是给他们造成压力。他们要达成目标,要管理自己的员工,要陪伴家人,还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对于这一切来说,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当高管们不得不暂时远离日常的压力时,观察一下会发生哪些事总是很有趣的。比如说,最近,我开展了一项研究,与12位高管共同度过了几天封闭式集体生活。第一天晚上,当他们匆匆赶来吃晚餐时,许多人看上去都是疲惫不堪、愁眉苦脸,不是拿起移动电话讲个不停,就是手里紧握着黑莓手机。有几位设法在用餐期间关掉手机,但大多数人都把手机放在餐桌上,整晚都在查收电子邮件。他们之间的对话生硬做作、索然无味。在这里,尽管社交法则被打破,大家对自己的邻居也没什么兴趣,但这些似乎都没有人在意。  第二天,我们直奔主题。没错,他们都承受着压力。让他们从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三天时间的确很困难。他们外出的时候,公司可能会出乱子——但在此期间,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他们是否把握了全局?他们的工作效率如何?他们的团队快乐吗?他们能尽情享受生活吗?
 或者,他们正饱受“匆忙病”的折磨?当我描述这种病的某些症状时,他们先是一副茫然若失的样子,但接着就纷纷点头表示认可。这些症状包括:移动设备随身携带,连过马路时都在发电邮,电梯门到了3秒钟自动关闭时,一遍遍地按下电梯的按钮,一边刷牙一边处理多项任务。很快,他们就看到了问题的重点。  

那么,“匆忙病”有哪些后遗症呢?高管们提到的包括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缺乏沟通技巧、焦虑感和压力越来越大、对细节过分关注、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遭到破坏,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等等。

看来,高管们需要放慢脚步,转而关注一下真正的工作:如何管理你自己。从360度评估调查入手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高管可以对照一下,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是否与其直接下属、同级和上司的看法相一致。有些人的调查结果很满意。但通常的情况是,他们通过调查发现,自己并非像原来所认为的那样,具备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反馈固然重要,但真正对他们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用于反思的时间。换句话说,在哪些情况下,或面对哪些人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更精准的战略眼光或更敏锐的洞察力?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战略眼光或洞察力?他们可以采取哪些做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这些问题时,“匆忙病”立刻不治而愈。他们开始以另一种方式交流。时间变得宽松起来,他们聊了一些真正重要的话题。比如说,他们为何要工作?家人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喜欢做的是什么?希望去哪些地方?于是,他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僵硬的肢体开始放松,脚板不再无意识地敲击地面,对话也不显得那么尴尬了。随着他们的表情变得轻松愉快,双肩松弛下来,彼此之间开始展开真诚的交流,他们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在这个时时处处以任务和利润为重的世界里,数不清的文章著述都在指导高管需要从事和思考哪些事情,才能获得成功,但对于他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则鲜有论及。因此,为了真正提高效率,领导人和管理者首先要了解自己。要后退一步,反思一下自己的状况——自己担任的角色、自己的工作方式、自己的假设和生活。但在企业世界里,领导人和管理者没有多少时间来进行这种反思,于是,他们只好常常以他人为楷模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或是依赖别人的技术,而不是真正去了解他们自己。  

有一位咨询顾问呼吁高管们将重点转移到内心世界,他就是印度企业家、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兼职教授杰克迪希?帕瑞克(Jagdish Parikh)。他要求领导人和管理者思考他们自己的“组织结构图”:“CEO”(即“自我”)要想有效地工作,就必须管理好各个“部门”(头脑、身体,和情绪)。这样,他们就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他们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那么,他们是否能够(或者应该)领导或管理别人?

(翻译:陈媛熙)

 

 

不要迷失在计划中

 

“等一等。”我抬头看了看我们远足几个小时走过的足迹,心想。“我们这是在哪儿?”迷路了,我很清楚。不幸的是,我并不是唯一的人。在这个全国户外领导力学校(NOLS)组织的长达30天的野外探险中,我带着八名16到24岁的学生。  多数野外探险,NOLS小组都会选择无人走过的路。我们使用地形图,图上会显示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山川、河流、山谷、山脊。把我们身边的地形与地形图对照,我们在荒野中穿行。  每天清晨,我们会协商确好目的地——晚上的露营地点,然后选择一条难走的路走过荒野。我们知道前进的大致方向,并且会密切留心身处的环境,以免偏离方向——始终行走在山的右面,小溪的左边,而前方是巍峨陡峭的山峰。
时不时会突然冒出一条小径,与我们的前进方向相同,于是我们就走这条小道。这使得我的行走变得轻松容易。但是,沿着这样的小道走,其实潜伏着一个危险:我们不再去关注周围的环境。因为小道走得如此轻松,我们也就变得漫不经心,以至忘了观察自己身处何地。  

然后,我们奋力前行,迅速而执着。直到某一刻,我们抬起头,环顾四周,就像我那天户外做的那样,猛然发现我们迷路了,周边的一切变得难以识别了。我们的专注居然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这不仅仅事关一次徒步旅行。  

在商界,在生活里,我们会设定各种各样的目标——创立一家公司,实现销售目标,做一名支持性的经理,然后我们为了实现那个目标,制定一项战略。目标是终点站,战略是通往目的地的路径。

只是有时候,我们如此沉迷于小径——沉迷于我们将如何达到目标,沉迷于我们的方法或者过程——以至看不到目的地,看不到我们在走向哪里。于是,我们就会错失能带领我们通往目的地的机会。  萨米就经历了这样的故事。他信仰上帝。一次洪水中,他被围困在自家的房子中。他爬到了屋顶,虔心祈祷,请求上帝来救他。  一块木板漂到萨米面前,他让它漂了过去。他自言自语道:“上帝会来救我的。”过了一会儿,一个人乘着一只小船经过,提出带萨米走,但是他拒绝了,“上帝会来救我的”,他告诉那个人。水涨得越来越高,到他脖子的时候,一架直升机从头顶飞过,萨米却挥手让它离开,说“上帝回来救我的。”最后,萨米淹死了。萨米接下来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在天堂了。他受到了上帝欢迎。萨米问:“为什么你不救我呢?”上帝回答道:“我试了啊!我给你送去一块木板,我给你送去一只小船,我给你送去一架直升飞机„„”  好吧,这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的道理非常有用。萨米如此坚持自己的战略——上帝会来救他的,以致错过了得救的良机。  12年前,带着一份50页的计划书,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份计划书确实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帮助我专注目标,避免错误,使我能够制定发展战略。但是再看看今天我的公司,一点也不像当初那份计划的设想。  因为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我变了,我的客户变了,机遇也变了。如果一直死守计划,我可能就一败涂地了。正是因为我的目光紧随身边不断变化的环境,愿意舍弃过时的计划,去重新创造一份新计划,以便适应新的现实情况,我的企业才能得以向前发展。  我记得听一位母亲谈到养育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有多么艰辛不易。她说:“我不是一个我计划那样做的母亲,我是一个不得不那样做的母亲。”  我发现,很多出类拔萃的经理人也是如此。也许对于如何管理,他们有着一个计划。但是,他们却根据手下员工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地改变那个计划。监控并加以调整。这是有效领导的关键,不管在哪里。  就在那条野外的小径上,我让我的学生们停下,坦诚告诉他们我们迷路了。我向他们解释,过度沉迷于小径很容易让我们偏离方向。一个16岁的男孩听罢,不无讥讽地说道:“很好,那么我们如何回归正途呢?”  “你来告诉我。”  “要不看看地图?”他建议说。  

“还有你身处的环境!”我补充道。

 

文/彼得.布雷格曼

 


要改变职业生涯,

先问自己5个问题

 

页 7

 

迄今为止,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Recession)除了使得华尔街上一些十分自我的人变得谦卑之外并没有产生多少益处。然而,在给一些正在考虑未来职业生涯的行政人员进行培训之后,我注意到其也许会带来的一点小小的好处。  失业迫使许多能力很强的男女专业人士考虑他们想怎样度过余生。有些人迫于经济压力,需要马上找份工作开始上班——因此很乐意、也能够接受自己得到的任何工作。但是,还有很多人,尤其是那些上了20多年班的人们,拥有了一个自大学毕业以来的头一次机会——再次扪心自问的机会:“我长大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在了解一下自己方面做点家庭作业。下面列出的5个问题将会帮助你给出答案。这些答案会促使你对自己目前生活方式的前提条件提出质疑——以及你从今往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你的才能在哪里?才能是能力和倾向的混合体。你拥有能力去做某些事情,不管是进行创造性思维还是遵循严格的时间表。与此同时,你还有一些偏好,比如独立工作,团队合作,或者做项目领导人。有些才能在你青年时期就很明显,其他才能则随着你工作年限的增长浮出水面。认识自身的能力和倾向,对你的个人成长而言至关重要。
你有什么技能?你的技能是指你通过受教育以及实践所获得的各种能力。举个例子,如果你在人力资源部工作,那么你就获得了福利、薪酬及员工关系等方面的一些专长。要想表现良好,你不仅需要强大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需要分析和评估能力。或者说,如果你是一位产品工程师,你知道产品从设计到投产的整个过程。你接受的训练在工程方面,不过你可能也拥有质量、成本以及速度方面的设计技能。  什么会促使你早上起床?这个问题触及了自我激励的核心。举个例子,许多高管人员会说他们喜欢去工作,以便进行创造性思维,建立高效能团队,解决问题,并奖励他人。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基于你的技能基础。如果你不能去做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那么你就需要通过培训和发展获得新技能,这样你就可以如愿以偿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做涉及到职业生涯或者行业的改变,从而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上面。  你克服过哪些挑战?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请将范围扩大,把机会和挫折都包括在内。你曾经必须组建团队,发起项目,将新产品送入市场,或者将某个计划从设想发展到执行吗?想想是如何克服障碍并成为更有才能的经理人的。  你工作这么多年来对自己有哪些了解?姑且把这当成是总结性问题。从你所做的事情中提炼出获得的教益。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已经收获不少了。你或许已经学会如何领导自己、领导他人。你也可能已经学到所需要的技能了。并且,你已经对自身产生了一些认识,知道你将来能够很好地为你自己和未来员工服务了。  仔细想一想你将如何回答上述每一个问题。写下你的答案,然后花一些时间去反思这些答案,比如一天或者更多时间。这会帮助你加工自己的答案,并产生新的视角。你甚或想大声说出你的答案,并用手机里的录音机将其录下来。这会帮助你为求职面试做好准备,因为面试官或许会问及你才能、技能以及生活三方面的问题。  

你不必等到自己失业了才开始重新思考你在做什么——或者你可以去做什么。

(翻译:钱峰)

 

文/约翰.巴尔多尼

 

 

01 人生就像坐公交车!

 

02 我们知道它有起点和终点,却无法预知沿途的经历。

 

04 有的人很从容,可以欣赏窗外的景色„„

 

03 有的人行程长,有的人行程短„„

 

05 有的人很窘迫,总处于拥挤之中„„

 

06然而与悬挂在车门上、随时可能掉下去的人相比,似乎又感到欣慰!

 

07 有的人很幸运,一上车就能落座„„

 

08 有的人很倒霉,即使全车的人都坐下了,他还站着。

 

09 有时别处的座位不断空出来,唯独身边这个毫无动静。

 

10 而当你下定决心走向别处,刚才那个座位的人正好离开。

 

11 为了坐上或保住座位,有的人漠视良心,甚至伤害他人。

 

12 有的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将到手的座位让给他人。

 

13 有的人用了种种的方式,经历了常常的等待,终于坐下,

但这时他已到站了。

 

14 下车的一刻,他回顾车厢,也许会为区区一个座位而感慨,自以为大彻大悟。


15 其实即使重新来过,他可能依然会去争抢座位,因为有时如果不坐下,连站着的位置都没有。除非你永远不上车,而这并非是你自己所能决定的。

 

16 到站的人下了,车上的人还在;依然熙熙攘攘,依然上上下下 !

 


《你是奇迹:卓越人生不可不知的11个关键词》

(美)凯文•霍尔/著 张万伟 王勤/译 中信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编辑推荐: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亲自作序 堪称继《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姊妹篇《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推荐 《秘密》导师之一鲍勃普克特等全球励志大师推荐 全球500强企业CEO推荐的员工必读书 引爆《福布斯》《价值》《纽约时报》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内容介绍:

任何人、任何思想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和个性,每个人都是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可以缔造不可复制的奇迹。不管你是梦想创造一番骄人业绩的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身处职场中如鱼得水的企业管理层;不管你是为房产忙碌奔波的平凡人,还是拥有百万、千万家产的超级富翁,你都能从本书中找到你需要的智慧,找到你创造奇迹和开创新生活的利剑。透过凯文霍尔给我们讲述他的传奇之旅,一个个创造奇迹的秘诀尽现在我们眼前。跟随他的奇妙旅程,与他一起收获希望、快乐、自信、真善,重拾在喧嚣的当今社会中迷失的那份纯粹的思考和宁静,你也可以创造生命奇迹,实现心中渴望已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