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16:18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
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 (2008.12)

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
一、2008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减弱;国内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压力明显增加,效益不同程度下滑。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中国政府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出口企业也纷纷采取措施,通过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强化内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外环境趋紧对进出口的影响。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继续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
1.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长加快,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在连续6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总额10740.6亿美元,增长22.2%,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8930.7亿美元,增长29.0%,比去年同期加快9.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四年来首次超过出口增速,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外贸顺差180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



2008年1-9月月度进、出口增速及贸易差额状况








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
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6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其中船舶、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信设备等增长放缓的影响。但受经营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出现不同程度放缓,其中鞋类出口增长15.1%,玩具、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仅增长3.7%、1.8%,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3.1和21.2个百分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量总体下降,其中玉米下降95.9%,钢坯下降81%,钢材下降2.1%。
3.资源性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进口价格9月份开始回落
进口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资源类商品。其中原油进口量增长8.8%,金额增长85.5%;铁矿砂进口量增长22.0%,金额增长116.0%;大豆进口量增长32.3%,金额增长137.4%。机电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5.6%,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2.7%。资源性产品进口额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造成的,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开始高位回落,9月份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比8月份开始普遍下降。

2008年1-9月中国进出口产品构成
金额单位:亿美元
商品构成(按SITC分类) 出口 进口
金额 增减(%) 金额 增减(%)
总 值 10740.6 22.2 8930.7 29.0
一、初级产品 584.1 33.0 2942.2 69.5
0类 食品及活动物 240.7 10.6 108.7 25.5
1类 饮料及烟类 11.1 16.0 12.0 36.4
2类 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85.4 29.7 1347.0 60.9
3类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242.4 68.5 1390.6 84.9
4类 动植物油、脂及蜡 4.6 108.3 83.9 63.1
二、工业制品 10156.4 21.7 5988.5 15.4
5类 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623.7 44.1 952.5 19.7
6类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2015.3 22.3 837.3 8.9
7类 机械及运输设备 5052.0 23.8 3400.0 13.7
8类 杂项制品 2453.6 13.2 768.5 24.3
9类 未分类的商品 11.9 -28.7 30.1 82.5

4.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继续回落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9565.7亿美元,增长35.9%。其中出口5007.8亿美元,增长26.9%;进口4557.9亿美元,增长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长进一步趋缓,进出口总额8034.0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出口5087.5亿美元,增长15.6%;进口2946.6亿美元,增长10.8%,特别是8、9月份进口额分别仅增长3.3%和3.9%,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受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回落影响,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50.1%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47.4%;一般贸易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46.6%,对总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54.2%,拉动出口增长12.1个百分点。
5.民营企业进出口较快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增长明显放缓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速度继续快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出口2811.6亿美元,增长30.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961.2亿美元,增长19.9%,国有企业出口1967.9亿美元,增长18.9%。民营企业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4.6%上升到26.2%,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占比分别下降1.1和0.5个百分点。从进口来看,民营企业进口1250.3亿美元,增长37.2%,外商投资企业进口4843.6亿美元,增长19.7%,国有企业进口2836.9亿美元,增长44.2%。

2008年1-9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企业性质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项目 出口 进口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总 值 10740.6 22.2 8930.7 29.0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5007.7 26.9 4557.9 47.3
加工贸易 5087.5 15.6 2946.5 10.8
其他贸易 645.4 46.4 1426.3 22.1
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 1967.9 18.9 2836.9 44.2
外商投资企业 5961.2 19.9 4843.6 19.7
其他企业 2811.6 30.6 1250.3 37.2

6.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对美欧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前三季度,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均保持增长。其中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对巴西增长90.2%,对印度增长43.1%,对韩国增长41.8%,对东盟增长28.4%。但受美欧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我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有所放缓,其中对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增长25.6%,比去年同期放缓5.2个百分点,8、9月份增速分别回落到22%和20.8%;对美国出口1891.3亿美元,增长11.2%,比去年同期放缓4.6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858.5亿美元,增长16.0%。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美欧等市场少增的部分。

2008年1-9月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国家或地区 出口额 增长(%) 进口额 增长(%) 贸易差额
世界 10740.6 22.2 8930.7 29.0 1809.9
欧盟 2204.7 25.6 1020.5 26.7 1184.2
美国 1891.3 11.2 623.7 22.1 1267.6
日本 858.5 16.0 1168.5 19.2 -310.0
东盟 869.3 28.4 934.9 18.3 -65.6
中国香港 1442.1 8.9 101.5 10.1 1340.6
韩国 571.7 41.8 890.5 18.1 -318.8
俄罗斯 234.4 14.7 195.3 34.6 39.1
中国台湾 203.4 18.4 843.7 16.3 -640.4
印度 243.9 43.1 176.6 74.8 67.3
澳大利亚 164.1 30.0 293.4 57.1 -129.3

二、2008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中国进出口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投资和消费信心再遭重创,短期内难以恢复,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还在加深,世界经济增长可能继续减缓,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减弱,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今年后几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趋紧。
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环比折年率由上季度增长2.8%转为下降0.3%,其中消费下降3.1%,私人投资下降1.9%;9月份商品零售额环比下降1.2%,是近3年来的单月最大降幅,失业率连续两个月维持在6.1%的历史高位,汽车和住房消费大幅下降,制造业指数为2001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综合国内外各大机构预测,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的边缘,美国第四季度GDP可能继续负增长,欧日第三、四季度GDP也将出现负增长。一些研究机构预测美国第四季度个人消费将继续负增长,欧洲和日本投资和消费需求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目前,我对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直接和间接出口占我出口总额的近60%。今年后几个月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出口增长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受发达国家经济下滑影响,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也都将放慢,对新兴市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增加。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几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今年以来,企业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价值,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将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和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近期,国家已经提高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从2008年11月1日起执行,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同时,还将采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将有利于增强进出口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根据目前情况预计,2008年全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增长20%左右。
中国进出口增长情况及趋势预测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差额
金额 增速(%) 金额 增速(%) 金额 增速(%)
2002 6207.7 21.8 3256.0 22.4 2951.7 21.2 304.3
2003 8509.9 37.1 4382.3 34.6 4127.6 39.8 254.7
2004 11545.5 35.7 5933.3 35.4 5612.3 36.0 321.0
2005 14219.1 23.2 7619.5 28.4 6599.5 17.6 1020.0
2006 17606.9 23.8 9690.7 27.2 7916.1 20.0 1774.6
2007 21740.7 23.5 12181.2 25.7 9559.5 20.8 2621.7
2008.1-9 19671.3 25.2 10740.6 22.2 8930.7 29.0 1809.9
2008 26000.0 20.0
注:2008年全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三、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从外部来看,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可能继续增多。
一是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外部需求将进一步减弱。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止跌回稳迹象,次贷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金融市场动荡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许多机构预计,2009年可能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贸易最为低迷的一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会继续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3.9%,为近年来的较低水平,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至3.0%。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IMF预计2008年、2009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量(剔除汇率和价格因素)将分别增长4.9%和4.1%。
二是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与1997年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预计2009年不仅世界贸易量增长将因经济下行而显著放慢甚至停滞,而且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将进一步增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更加黯淡。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尽管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加强经贸合作、共度难关的要求,但是未来的国际贸易环境仍不乐观。
三是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国际市场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大幅波动。近期,由于市场信心动摇,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跌。这将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口,减轻进出口企业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但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引发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加上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如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出调减石油产量,以维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同时,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美元汇率走势不定等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震荡。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我进出口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仍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一是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是在国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的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国际市场需求减弱,首先将影响高档产品的需求,而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档,大部分产品是日用消费品,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优势相当明显。在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的情况下,对我出口产品的需求可能还会增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还是一个机遇。
三是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但前三季度出口在去年全年出口12181亿美元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中国对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但对这些国家出口占我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进一步开拓市场还有潜力。
最近,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国家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包括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综合分析,2009年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