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喜欢说话的人,最容易惹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47:20

 

净空法师法语:

1 中国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喜欢说话的人,话多的人,最容易惹祸。

2 造口业是最容易,也最可怕!谚语里面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因此,世间明理的人,说话都很谨慎。

3 大凡众生造业,口业造得最多,最重,所以佛在《无量寿经》上,把口业摆在第一。

4 佛在其他经论里头,教人断恶修善,多半都是依照“身、语、意”这个排列方式;在《无量寿经》上,佛把口业摆在第一,这个用意很深很深!

5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佛把口业摆在第一,就是提醒你,修行从哪里修起?从口业修起。

6 我们念佛人的目的,就是求一心不乱!多嘴、爱说话的人,怎么可能得一心?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7 所谓“口为祸福之门”,言语对我们人生的成败关键至大!我们有许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喜欢批评人、指责人,说人过失,常常造作口业,为自己惹来祸害。

8 另外有一些人,喜欢开玩笑,他不知道,“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结果麻烦就来了,怨仇就结了!

 


 

 

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1 舌头,这个器官虽然小,只有三寸,可是它能够闯最大的灾祸!言多必失,言语伤人比杀人还要严重,所以佛教人,十善里面,身讲三条,意讲三条,口讲四条,你才知道口过的严重。

2 《无量寿经》说三业,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首先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才晓得,口业是多么严重的罪业!随随便便的妄言,不知不觉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全都烧掉了,“火烧功德林”,剩下的是罪业,极重的罪业!

3 那一点小小的善事,都从口业里头抵消掉了,“善不能积,恶天天增长”,不晓得口过的严重。佛菩萨“教我们多闻,没有教我们多说”,人还是木讷的好!任何场合当中言语少,得到别人尊重,诸天善神更是尊重你,为什么?言语少,过失少。

4 天灾人祸,天天都有,一年比一年严重,我们仔细去思惟,仔细去观察,这个灾祸真正的原因,口过至少要占三分之二。我们天天造口业,有心无心都在造,感来的果报就是灾难!喜欢说话,喜欢表现,念念不肯让人,这个心态错了,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净空法师法语:

1 古人说得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就是是非人。他要不是个是非人,怎么会见到是非?

2 他说的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说别人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所以,人家来给我说这个是非、那个长短,我脸上笑笑,心里明白:来说是非的这个,就是是非人。

3 这个是非人,佛门叫“业障鬼”。我们遇到这种人,要特别谨慎,为什么?他会在我面前说别人的是非,肯定他在别人那儿,也会说我的是非。

4 我们对是非人,一定要保持远距离,“敬而远之”!我们对他尊敬,我们对他保持远距离,尽量减少造业。

5 现在这个社会,制造事端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天下大乱,灾难频繁。灾难与动乱,是谁造成的?就是这些人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我们自己也要反省检点:这些人当中,有没有我在里头?

6 现在还有一些颠倒的人,专门喜欢听是非,这不是一个真正修道人。真正修道人,看到人家讲是非,会立刻离开。他这一个动作,是帮助是非人觉悟。

7 说别人是非的人,如果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他一看到人家这种态度,他就会觉悟,知道自己错了,自然会收敛。

8 说别人是非,批评别人长短,这是造罪业,我们知道,他的前途决定在三恶道。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个真正修道的人,他的心贯注在道上,决定不说别人是非!

 

谨慎开口,言多必失

佛家有种种戒律,强制性地防非止恶,其中在家男女教徒终身应当遵守的五戒之中,就有不妄语这一条,即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随便乱说,要努力做到句句实言,诚实待人。 

佛经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只乌龟,有一年碰上多年不遇的干旱,所居住的湖泊完全干涸了,自己也不能爬行到有食物的水草丰泽之地。当时有一群大雁居住在湖边,也准备迁往他方,乌龟就向他们苦苦哀求,要求把它带离此地。 

一只大雁就用嘴叼着这只乌龟,往高空飞去。大雁经过一座城镇,乌龟忍不住气,向大雁问道:“你这样不停地飞,到底要飞到何处?” 

大雁听了,只好回答,才一张口,叼在嘴里的乌龟就径直从高空落下,摔在地上,被人拾取,宰杀享用了。 

乌龟多嘴多舌而致堕地身亡,恰好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不谨慎口舌,就会招致恶果。

佛家的“正语”戒律在现在看来,对人们日常交往、交际仍有其积极的、可取的一方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语言往往是他的思想的反映,是他的全部精神修养、文化层次和审美情趣的最集中、最外在、也是最直观的表现。人们历来欣赏那种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谦谦君子,而鄙弃那些满口大话、妖言惑众的小人。

 


 

中国民间有一句话:“言多必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的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你对事物的态度,你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等,会从谈话中流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涉及到其他人。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别人在传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他个人的主观理解,等到你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已经大相径庭,势必造成误解、隔阂,进而形成仇恨。 

另外,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讲话时心情不同,话的内容也会不同,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许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赞誉之词可能会多;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 

喜时之言多失言,怒时之言多失礼。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才指出,对于开口说话一定要持谨慎态度。 

 


 

管不住自己舌头的人,不仅容易伤人,而且容易惹祸。慎言不是不说话,慎言是当说话时就说,不该说话时永远不要说。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