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升初:“潜规则”在行动(中国青年报 2008-3-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59:15
北京小升初:“潜规则”在行动
痴狂家长明知是黑洞还要往下跳
本报记者 樊未晨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21
性格大大咧咧、从没尝过失眠滋味的季冬最近却开始失眠了,“我整夜整夜地睁着眼睛,不知道该想什么、该做什么,心里就像有个空洞,既填不上也躲不开”。
让季冬如此煎熬的是“小升初”。季冬在北京一家新闻单位工作,女儿今年六年级,正处在“小升初”的关口。季冬以前也听说过“小升初”的恐怖,“它(小升初)真的来了,才知道竟然如此可怕”。
小学升初中不进行升学考试、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是全国很多地方“小升初”通行的做法,但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择校”从来没有停止过。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遏制“小升初”择校之风,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政策有了,学校就会想出新的办法选拔学生,被改变的只是“小升初”择校的难度,而家长们择校的愿望在这场拉锯战中却越来越强烈。
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小升初”的择校之战更加“惨烈”,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小升初综合征”就会周期性发作。    各中学不再举办公开考试 但都在寒假办培训班物色生源
季冬是春节前后染上“小升初综合征”的。
春节前,季冬要出差,听说清华附中的培训班要招生了,“招生时间挺长”,季冬说,“我回来还应该在招生期内”。
于是,季冬放心地走了。
回来以后,季冬第一时间赶到了清华附中,等待她的是一张“致歉信”,大意是报名非常踊跃,招生提前结束了。
报不上清华附中的培训班,女儿上清华附中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这是季冬从接待室得到的信息。
“女儿很失望”,季冬说,女儿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唯一可以拿出来和别人竞争的就是美术,女儿喜欢画画,并且在全国的比赛中获过奖。“清华大学有美术学院,因此清华附中会更看重孩子的美术特长”,清华附中是她和女儿最心仪的学校。
那天晚上女儿对季冬说:“我如果考不上就赖你。”季冬心里一紧。这是女儿得知没报上名后说的第一句话。“我第一次感到紧张,很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季冬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为了不再自责,我决定飞蛾扑火。”季冬说,“虽然我不知道这样的瞎碰瞎撞能给女儿找到什么样的学校,我还是决定试试,否则女儿上不了好中学我还会更加自责的。”
于是,季冬开始四处打听小道消息,上网搜查各个好学校培训班招生的消息。
自从北京市规定任何竞赛成绩和考试不得与“小升初”挂钩后,中学不能再公开进行考试了,但是,家有六年级小学生的父母都知道,好学校多会举办培训班。这些培训班被俗称为“小六班”。“小六班”通常会在寒假开办,其间举行多次考试,对学生的选拔和物色就在这些考试中完成的。
不久,季冬就得知朝阳外国语学校的培训班要招生了,得知消息后,她马上开车上路。季冬从来没有那样六神无主过,手心不停地冒汗,腿有些发抖,还走错了几次路,“那天我开车竟然闯了红灯”。
女儿的培训班开始上课了,那天是大年初六,朝阳外国语学校门外人山人海。    到外地参加公共外语考试 政策之下有一条“潜规则”通道
“我就是太相信政策了。”季冬说,她现在之所以这么被动就是对政策解读得不够。政策规定“小升初”不能再以奥数成绩为选拔依据,季冬就马上停了女儿不感兴趣的奥数班;政策规定小学生不能再参加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季冬就没再督促女儿上英语辅导班,“我就是傻,以为别的家长跟我一样听话”。
东城区的潘先生也经历着类似的痛苦。最近,六年级的儿子告诉他,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已经被东城区一所好学校提前录取了。这名同学的学习确实优秀,但他为“小升初”所做的准备也是非常充分的。北京市已经严令禁止小学生参加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他就在家长的带领下钻政策的空子,最终在山东参加了考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次,季冬在网上看到了一所学校的招生通知,要求家长带上“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三好生”、“全优生”的证明,“最后还有一句是带上您认为应该带的其他材料”,季冬说,她“明知故问”给学校打了电话,询问什么是“应该带的其他材料”,对方很干脆地告诉她:“有什么证书就带什么证书。”
“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证书”的“小升初”选拔模式一点儿都没有改变。就连去年开始实施的、在大多数人看来能禁止择校的“电子学籍卡”也在当年被“攻破”。
最初,大家都认为有了这个电子学籍卡,大家只能按照规定的渠道升学,因为,初中开学报到第一天,所有的新生带着这张卡到初中校刷卡报名,不经过合法手续入学的孩子将无法办理入学手续。
这确实是事实,但是它限定的只是选定了之后,在选定之前呢?
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卡”在通行,海淀区的“特殊收生卡”、西城区的“初中入学多种方式招生卡”……由于各学校招生的时间很难完全统一,所以,孩子们可以使用这些“卡”进行选择,但是一旦选定了某个学校就要把“卡”留在学校,它只限制了二次择校。
“那些名校、那些实验班看中的就是那些能把‘卡’留下的孩子,而家长们就是要千方百计把‘卡’留在心仪的学校。”西城区的魏中先生说。魏中的儿子在朝阳区上学,户口在西城区,但是他们想到海淀的一所学校去上学,“难度很大”,魏中说,“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要熟悉政策,要看到政策之下还有一条通道,这条路标记不十分明显但又显而易见,在这条道路上通行的是‘潜规则’”。    打着名校旗号的敛财培训班应运而生
既然是按照“潜规则”行事,“小升初”就不免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不久前季冬获知一条信息:北京四中的一个培训班要招生了,让家长们先去听课,“我越听越觉得这个班跟上四中没什么关系”,季冬赶快托四中内的熟人打听,打听的结果是,这不是四中的培训班,而是社会上的一个培训机构办的,就是借着四中的名号吸引更多的人来。
“我是在四中有‘内线’的,才没把兜里的钱掏出来,可是其他家长呢?”季冬说,自从加入到“小痴”(“小升初”痴狂者)行列之后发现,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排山倒海地向她涌来,其中,不乏打着名校的旗号、摸着家长急切脉搏的黑心骗子,“这些培训班价格可不低呀”,季冬说,某知名大学附中的一个精英班,8天的费用是2600元,给一个孩子报几个培训班的家长不在少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经济黑洞,可咬咬牙也得跳呀。”季冬说。
更让人心碎的是,孩子们也被卷入到了这场利益交换中了。
“不用考试了,三好生在‘小升初’中的作用更大了,可是我儿子却告诉我他们班从四年级开始就没有选过三好生。”魏中说,“前两天到一个培训班去报名,我明明看到儿子一个同班同学的家长拿着三好学生证书。”
季冬也说,这3年女儿班里只选过一次三好学生。“那次选三好生的事情在女儿班里非常轰动”,季冬回忆,当时,女儿班里的每个同学都收到了一名同学送的礼物,后来这名同学以票数最多顺利当选了当年的三好学生。
欺骗、作假、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些成人世界里的丑恶现象已经不可避免地走进孩子纯净的世界。
最近魏中和儿子正在进行着一场争论。儿子要报名的学校有家长面试,魏中目前正辞职在家,儿子要求他,要不然就在面试中说自己在北大工作,要不然就把已经离婚多年的妈妈找来参加面试,“因为他妈妈在外企工作,比我这个失业的爸爸更体面”。
魏中在这场争论中很痛苦,他打听了面试时的问题,“什么是幸福?”、“超常孩子是怎样培养的?”这样的问题到底怎样回答才能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怎么回答才能让儿子顺利地被录取。他既不希望孩子学会弄虚作假,又怕自己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大家都在闯红灯 自己不闯只能看着别人走得更远
面对越来越看不懂的“小升初”,季冬曾经去请教过女儿的班主任,“现在就像大家都在一个十字路口,忽然亮起了红灯,一个家长没有停闯了过去,紧跟着又一个家长闯过去了,闯红灯的家长越来越多,你怎么办?闯,就是违反法规,不闯就只能看着别人比自己走得更远。”
班主任的一席话让季冬更加无奈。
季冬清醒地知道,如果大家都“闯红灯”,一定会在不远的前方造成更大的混乱,但是,她只能选择“闯”了,因为“眼前看得见的落后”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她在网上认识的一个家长,早早给孩子设立了明确的“小升初”目标:考上101中学,所以,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关注101中学的招生动向,“101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就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什么样的条件”,季冬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基本上被101中学内定了,看着这样的家长,让我更加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母亲。
季冬只能带着女儿不停地报名、不停地参加考试、面试,“我真想按照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恰当的培养,但是这就是现实,压力真大呀”。
即使这样,季冬仍然茫然,不知道自己现在才开始努力是不是太晚了,不知道什么样的努力才最有用,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大家所说的更硬的关系。
烦了,季冬就会埋怨女儿:“你怎么不知道着急呀?当初让你学奥数、学英语你都不学,现在怎么办?”开朗的女儿也受她的影响,忧郁了很多。前两天听见女儿屋里传出嗷嗷的哭声,吓了一身冷汗的季冬赶快跑进女儿的房间,女儿满脸泪水向她喊道:“学校教的不考,考的又不教,你们到底要怎样,还让我上学干什么?”
女儿的问题季冬无法回答。两天后季冬在家里的电脑上发现了女儿给总理写的一封信,信里的内容就是提给季冬的问题。季冬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3/21/content_2112406.htm
北京“小升初”试行推荐入学 全面取消实验班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21
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小升初”政策将于月底公布。据悉,今年北京“小升初”政策将试行小学推荐入中学的方式,各种实验班将被禁止招生,但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科技活动示范学校等特色学校可以在全区范围招收特长生。
今年北京“小升初”政策继续沿袭往年“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在遏制择校方面将出台一些新政策,其中包括取消实验班招生、推荐入学、中学不参与等基本原则。其中,小学推荐入学政策将被重点试行。
所谓推荐入学,就是由小学推荐优秀毕业生的方式,向优质初中校输送学生。去年丰台区“小升初”采取以就近为主、结合推荐的做法,其中体制改革校拿出约三分之一的名额,不需考试,由小学依据综合素质推荐优秀学生。目前,包括丰台、海淀等区县都将采用就近入学和推荐制相结合的方式。部分区县教委表示,今年优质初中就近入学范围将适当扩大。
在今年“小升初”政策中,包括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科技活动示范学校等特色学校,仍可以在全区内选拔特长学生。今年北京市教委取消了“北京市艺术教育传统项目学校”名称,并重新认定了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等153所学校为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同时,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都经过了重新认定。
目前,北京市教委在其网站公布了153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名单,重新认定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已经确定,名单将直接交给招生部门,重新认定的科技示范校名单已经于去年12月公布。
“重新认定的特色校今年仍然会面向全区接收特长生,部分金帆团、金鹏团示范学校还将制订跨区招生计划。”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特长生专项测试工作由区县教委和相关部门统一组织。”(据《北京青年报》)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3/21/content_2112411.htm